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可爱的螃蟹

2012-12-31 21:06 作者:青裳孤客  | 1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螃蟹,一种甲壳纲、十足目的爬行类节肢动物,东晋葛洪在《抱朴子》中称其为“无肠公子”。想来颇有意思,螃蟹虽双螯凛凛,横行水域,但几千年来入馔入文,早已成为一道兴味深长的文化风景。

螃蟹入馔,堪称一种魅力无穷的佳肴。中国人食蟹由来已久,至少可以追溯到周代,《逸周书·五会解》、《周礼·天官·疱人》中均有记载。东汉的郑玄在其所注解的《周礼·天官·庖人》中说:“荐羞之物谓四时所膳食,若荆州之鱼,青州之蟹胥。”对于“胥”字,西晋的吕忱在《字林》中解释道:“胥,蟹酱也。”足见其历史之久。历代文人雅士也不乏食蟹者。《世说新语·任诞篇》记载东晋的毕卓曾叹曰:“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其对蟹味的喜爱由此可见一斑。一代文豪苏东坡先生更有“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的赞叹,以至于在《丁公默送螃蟹诗》中有:“堪笑吴中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之句。“尖团”即是尖蟹和团蟹,以诗换蟹,且以“吴中馋太守”自况,欣喜之状可掬,更显蟹之魅力。稍后的曾几也对螃蟹情有独钟,他在《谢路宪送蟹》诗中不吝夸赞道:“从来叹赏内黄侯,风味尊前第一流。”不但称颂其风味绝美,还形象冠之以“内黄侯”的雅号。

但上述诗作,都是对螃蟹美味的喜爱,说到其品行,则简直有云泥之别。或者也可以说,中国人对于螃蟹,基本上是爱其味而恶其行。比较典型的是晚唐诗人唐彦谦的《蟹》诗:“物之可爱尤可憎,尝闻取刺于青绳。无肠公子固称美,弗使当道禁横行。”由螃蟹的横向行走,进而引申及人,成为横行霸道的代名词,再加上千百年来文学作品的不断渲染,遂使蟹的声名愈发狼藉。明代无名氏所作的《京师人为严嵩语》中云:“可笑严介溪,金银如山积,刀锯信手施。常将冷眼观螃蟹,看尔横行得几时!”民谣中的螃蟹,活脱脱就是个只手遮天、作威作福的权奸形象。清代李渔《慎鸾交》云:“不戴乌纱官名在,人人见我称员外。任横行似蟹,没人来布摆。”刻画的更是一个蛮野霸道、横行乡里的土豪劣绅形象。曹芹在《红楼》第三十八回借薛宝钗之口赋诗道:“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秋空黑黄……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馀禾黍香。”也是在讽刺螃蟹虽横行一时却最终沦为盘中肉,所不同的是多了几许嘲笑口吻。

那么,螃蟹的横行无忌,真就成为其难以洗刷的污点么?当然不是,以中华之大,文化之深,传统的思维方式自然遮不住创新的灵光。晚唐诗人皮日休就发现,螃蟹的横行非但不是污点,反而具有大可敬、大可爱之处。他在《咏蟹》诗中赞叹道:“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很形象地写出了螃蟹的几个特点,一个“早”字尽显螃蟹威名之大,一句“有骨还从肉上生”突出它有别于其他动物的显著特点,渲染它骨气在外的品性。后两句则是全诗的文眼所在,别看螃蟹敬畏雷电,即便到了海龙王那里,它也照样横行!这样一写,螃蟹就成了可敬可爱的英雄!令人眼界为之一开,精神为之一振,不禁拍案叫绝,在历代众多的咏蟹诗中堪称别出心裁、独树一帜、影响深远。

这首诗也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我们不必为螃蟹的横行而大惊小怪,只要目标不变,只要坚定执着往前走,无论独行、竖行还是横行,都是通向成功的一条途径。从这种意义上说,为什么不可以横行呢?当然,可以横行,不过不要霸道,再退一步说,如果谁真想霸道,如果谁真有骨气,那也不要在弱者面前霸道,更不要在老百姓面前耍威风,否则,还真不如螃蟹可爱呢!(作者刘杰,笔名青裳孤客,系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40898/

可爱的螃蟹的评论 (共 16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