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在平凡中实现人生理想

2012-12-13 21:14 作者:渔舟唱晚  | 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他的生活和船结下了不解之缘。翻开履历,在人生48个年头里,有27年他在船上度过。

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打开地图,北达天津、蓬莱湾,南抵钦州、三亚,航程三万多海里。

他是千万航道工程建设者中普通一员,他的职责是维护航道畅通。他就是宜昌航道工程局原航浚18轮船长、现第三工程处副处长闵世雄,长江航道局双文明建设先进生产工作者。几年间,他在海上长途调遣十余次,先后跨海区转战10余个工地,完成疏浚工程量近800万立方米,为宜工局的疏浚业务开辟了沿海市场,填补了宜工局在此领域的空白。如今,年近半百的他依旧坚守在条件最艰苦、环境最恶劣的沿海疏浚事业上。

学习之路必当躬行

第一次见他,是在挖泥船上,船舶正在施工作业,轰鸣的柴油机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闵世雄个子不高,因为长时间接受阳光、海风的侵袭,脸庞早已显出沧桑的痕迹。

1964年,闵世雄出生于湖北省京山县一个偏远山区的小镇。他有两个妹妹,那时生活虽然困难,但是父母都十分顾家,一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80年代,考上中专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更何况对于一个来自偏远山区小镇的娃儿。闵世雄自幼懂事,勤奋努力,非常刻苦的学习,终于考上了他寐以求的重庆河运学校船舶驾驶专业,直到毕业。

“当时的生活很拮据,因为兄弟姐妹多,父母压力比较大,有时连吃饭都成问题。”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闵世雄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省吃俭用,直至毕业,被分配到长江宜昌航道分局航新轮上做了一名舵工。从那时起,他的人生就发生了转折,他的人生舞台注定了就是长江、大海。从三副到二副,再到大副,最后做了船长,这一路过来,他不断学习,先后取得了内河船员职务二等船长任职资格证书、内河船员职务一等船长资格证书、武汉大学自考法学专业毕业证书及其他海员证书。

2001年,闵世雄经过组织认真考察,被任命为宜昌航道工程局第一条自航耙吸式挖泥船船长。他受命于危难之时,带领航浚18全体船员顶烈日、耐严寒、斗巨浪,转战于厦门、珠海、广东等沿海各地,完成了周天河、高栏、虎门等保航疏浚工程,全年挖泥300余万方,实现利润1200余万元,闵世雄用青、热血和汗水,在竞争激烈的沿海市场,为宜昌航道工程局树立了良好形象,而这背后凝聚着闵世雄和船员们很多幸福和辛酸的故事

航浚18在当时是一艘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船舶,闵世雄闻着新油漆味,看见船上设备的英文码子,他当场傻了眼。他深知要驾驭有着种类繁多的国产及进口设备的工程船,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人才。为了尽快的掌握操作技术,他结合自身实际操作心得,编写了《900方自航耙吸式挖泥船操作规程》的小册子。同时,在航浚18上设立了学习进步奖励基金,营造竞争氛围,鼓励船员们积极参加各类内河、海证的考试,在他的带领下一大批优秀青年工作者纷纷走上了船长的岗位。

“闵船学习英语挺有意思,兜里放一本单词本,经常在工作时看见他见缝插针的掏出来看一下,然后又放回去,嘴里还在咕嘟念单词,大伙笑话他是乡巴佬吃西餐。”闵世雄当年很多同事回忆着说起了当年的事。学习英文在当时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因为所有的气象传真图、航行警告都是用英文来标注的,看懂这些资料对于在复杂多变的海上环境下船舶航行、施工,至关重要,因此每天学习英文成了他的必修课,他白天管理船舶生产,晚上则加班识记单词,一年下来,他可以看懂航行警告,准确分析气象传真图。

创新工艺永不停歇

“船上的生活单调、枯燥、寂寞,4年了,每天晚上都是半枕半眠的状态,经常在半3点多起来看看,主要因为柴油机一直在工作、而且风浪比较大,船摇晃的厉害。”闵世雄的老同事这样描述着船上的生活。

可是就在这样的条件下,闵世雄自2001年担任船长以来,绝大部分时间在船上度过,一年到头回家两三次,在外地过年更是家常便饭,家里照顾老人、小孩的重任全压在了妻子的身上。也许正是因为他对这份工作的痴迷,造就了闵世雄勇于创新的品质,帮助他在面对施工难题时,屡创奇功。

在广西钦州港航道整治工程中,工程要求挖深12。5米,而航浚18空载时下耙最大深度只有12米。为保证施工质量,航浚18采取用人工将溢流筒升至最高位置,每次施工先压载,然后下耙,使下耙深度达到了12。8米。虽然下耙深度符合了要求,但是挖槽宽度为68米,而航浚18全长74米,槽外与槽内水深相差最大为3米多,船舶掉头存在问题,施工进度迟迟跟不上去。此时,业主又提出缩短施工工期。在这重重困难的情形下,他利用多种抛泥方式,历经近一个月的艰苦施工,硬是提前完成了施工任务,得到了业主的首肯。

同样,在广东崖门5000吨级出海航道整治工程中,工况是细沙及粘土,对泥泵及耙齿磨损相当大。他召集全船职工开展了最佳施工工艺探讨,在综合评估了施工工况条件和挖泥设备状况后,决定采取加长耙齿,开启高压冲水,垫高耙头等措施。这样既保证了设备的最小磨损,又提高了挖泥施工质量,一次圆满完成了任务。

安全管理亲历亲为

一艘船在大海上航行,不可预知的因素太多,作为一名基层领导,闵世雄深知自己身上的重担,他所面对的不仅仅是船上的船员,还有他们身后的家人。为了将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在工作中,闵世雄严管理、高要求、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作用,带领船员们出色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在周天河保航清淤工程即将开工时,闵世雄正在武汉进修,接到紧急调遣命令后,他立即返回船上,组织调遣,然而船队在经过台湾海峡时,却遭遇了险情。由于受到冷空气南下的影响,海面吹起了八九级的大风,船舶在巨浪中产生了剧烈的纵摇、横摇,驾驶室里的凳子、花盆等物件都满地跑,似乎一切都乱了套。面对严峻的挑战,闵世雄却镇定自若,周密的组织船员抗击风浪,左手紧紧的抓住操作台横杆,坚守在驾驶室。由于船身持续剧烈的摇摆,拉杆螺丝折断、垫木被掀到海里,边抛管虽然有钢缆固定,但是极有可能在巨浪中折断,给单位造成损失。闵世雄二话没说,穿好救生衣、用安全带紧紧的把自己绑在栏杆上,小山似的波涛发疯般的砸向甲板,他面对困难毫不畏惧,硬是和船员们将边抛管固定,并到达指定的区域,圆满的完成了船舶调遣任务。正是由于这种亲历亲为的示范作用,航浚18一年来航行多公里,主机运转6000多个小时,无任何安全事故,开创了良好的生产局面。

2009年,宜昌航道工程局为深化体制改革,在原直属工程船队的基础上成立第三工程处,主要承担沿海航道疏浚任务。闵世雄响应组织号召,出任第三工程处副处长,分管人事、安全工作。这支刚成立的队伍人员严重不足、制度不完善、财务报销、伙食费管理、船员休假管理等都急需完善。在此情况下,如何既抓生产,又管好人,同时又要管好船舶防风、防台、防冻等安全工作,成了摆在新领导班子成员面前的难题。闵世雄和处领导班子成员一起多次引进人才,充实了船员队伍,改善了人力资源结构,同时着重抓好职工教育培训,多次举办职工培训班,加强了新近员工的职业技能。除此之外,还逐步完善了职工考核、职工绩效分配等各方面的制度。同时,严把安全关不放松,全年成功避免了灿鸿、莲花、凯萨娜等台风的影响,使第三工程处的各项工作逐步转入正轨。

壮志未酬重操旧业

2009年到2010年间,闵世雄断断续续在家里“舒舒服服”的呆过一段时间,这是他近十多年来陪家人时间最多的一次,这段时间不到一个月。然而,这对于在工地上一惯忙碌的他而言,反而不太适应,他不顾家属的挽留,又跑到了工地上。

四月的宜昌,天气早已转暖,大街上行人都穿着很清凉,俨然进入了天。

“他今年2月份到长岛的,4月19日穿着羽绒服回来,后来又回项目部了。”闵世雄的妻子留着齐耳的短发,脚穿黑色短跟皮鞋,显得很干练,她习惯了聚少离多的生活。

2012年年初,宜工局成功中标长岛县南北长山联岛大桥卵石层清理工程,闵世雄被任命为该工程的项目经理。此前,闵世雄在黄骅工地上同样呆过,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控制成本,既达到了业主的要求,又取得了良好的利润,实现了企业效益与社会形象双丰收。

山东长岛乱石清理工程,工期要求紧,施工现场受气候、地质等复杂条件的影响极大,为了尽快完成清理工作,为后的打桩、架桥造良好的条件,闵世雄积极与中铁十四局南北长山联岛大桥项目部人员沟通,了解其打桩施工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对项目部清理乱石施工计划进行了新的调整,确保大桥整体工程的进度。

在卵石清理工作开展前,勘测工作人员发现,施工区域存在着军用光缆及部分渔网,对航行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作为项目经理,闵世雄从施工安全出发,多次向业主反映情况,并通过发函的形式阐述事情的严重性,配合业主对水下渔网、军用光缆进行了标注,确保船舶施工安全。

闵世雄就这样心里装着集体,充满激情;心中装着大海,就渴望希望的彼岸;心中装着事业,就低调的亲历亲为……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寒沙始到金。闵世雄作为万千航道建设者中的普通一员,他代表了当代航道工人的精神风貌,他扎根基层,不计较个人得失,奋发向上,在大风大浪的历练中,坚定的履行航道人的职责,践行航道人永不褪色的信念,他在平凡中,实现着不平凡的人生理想。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32319/

在平凡中实现人生理想的评论 (共 2 条)

  • 静静的雪在燃烧
  • 着墨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