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改革的科学性”
闲话“改革的科学性”
陈宣章
“改革”这个汉语词语历来已久。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下令:作战时改华夏传统长裙长袖服装为胡人紧凑短衣长裤。因胡人服饰多为动物皮革所制,故而有“改革”一词,意为变革,革新。
后来,此词应用时释义有三:1。变更,革新。例如:《后汉书·黄琼传》:“覆试之作,将以澄洗清浊,覆实虚滥,不宜改革。”《梁书·武帝纪下》:“百官俸禄,本有定数,前代以来,皆多评准,顷者因循,未遑改革。”《元典章·户部三·分析》:“自开剏以来,其汉人等别无定制,以致相争词讼纷扰如此,若依旧例卒难改革。”2。革除恶习劣行。例如:《南齐书·刘祥传》:“上别遣敕祥曰:‘卿素无行检,朝野所悉……我当原卿性命,令卿万里思諐。卿若能改革,当令卿得还。’”3。删改诗文。例如:元·刘祁《归潜志》卷八:“二公由文体不同,多纷争……故雷(雷希颜)所作,王(王从之)多改革,雷大愤不平。”
改革用于改变旧制度、旧事物,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时,常常称为“变法”,例如: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等等。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变法”与“革命”的方法不同。有人说:“革命是以极端的方式推翻原有政权以达成改变现状的目的。”其实不然,“革命”也有温和的方式,例如:解放后的所有制社会主义三大革命(农业合作化、手工业合作化与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改革有时与“改良”混用。“改良”指改掉存在的、不合理的部分,使之更加合理完善。但是,“改良”也常常被没落的统治阶级用来搞“改良主义”。反过来,“变法”与“革命”也常常被篡改、修正、复辟,企图维持旧的体制。一般来说,改革较多用于现有的政治体制之内的变革,包括政治、社会、文化、经济、宗教组织作出的改良革新。(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一段时间以来,“改革”成为一种“时髦”:只要是换花样,都会自我标榜是“改革”。其实,千变万化的换花样,都与利益相关。在经济领域内,换花样与“改革”常常混淆。例如:食品“花卷”形状不变,但是其中的葱油少得可怜,与白馒头只是形状差别。这种小小的“改革”就是换花样,与“改革”浑身不搭界。
在企业中,要牟取最大利润,只有两个途径:提高产品价格与降低产品成本。产品价格提高比较难,所以,企业主一味降低产品成本,尤其是劳动力成本,因为其它成本是硬指标,而劳动力成本是软指标。在旧社会,压低工资、用女工童工取代、增加劳动时间等等就是降低劳动力成本的手段。现今社会,有法律限制,降低劳动力成本的手段就千变万化。例如:试用期或合同期将满,就换人,一直保持工人的最低工资;加班,两个工人当三个人用,虽然支付每个工人各4小时加班工资,但是各种其它费用就免除了;厂区提供工人食、宿、消费场所(超市、娱乐、医疗等等),把支付的工资廉价收回一部分;提高流水线的速度……劳动时间计算法中也有名堂。一个企业的上班时间8:00-12:00,13:00-17:00,中午一小时午餐。但是,工人必须提前到达,做好准备工作;午餐轮流,不停机器;而下班必须打铃后才允许收拾工具、个人物品等等。也就是说:劳动时间8小时必须不折不扣地生产产品,而且常常超过。我曾经在中外合资企业工作过,每天从家到班车点,再坐班车到厂区近一小时,一般班车是提前到达厂区;下班在班车上等开车,再坐班车到班车点,回家。这样,每天出门到回家,长达12小时以上。如此劳动强度,怎么能说是“八小时工作制”?
资本市场更是用足手段牟取最大利润的场所。不但可以轻松地“窃取”别人的财富,也可以轻松地“窃取”别国的财富。不管是所谓的“成熟市场”,还是“不成熟市场”,总是金融大鳄的狙击地;而它们的狙击手段都是“成熟”的、“合法”的。
股市大跌或阴跌,评论、建议、写信、骂娘者遍地。今天沪深A股大涨,仅个别股票微跌。这可能掩盖股市本质的缺陷,使人们忘掉了股市根本性改革。这很危险。
有学者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主要做了两件事,即市场化和法治化,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更重要的问题是“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4日会议的主题。会议把它放在“分析研究2013年经济工作”之前。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习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离开了人民,一切都是空谈。
郭树清说:“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始终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发展道路,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内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目前,我们已经建立起一个市值排名世界第三的股票市场,一个余额居世界第五的债券市场,还有一个交易量名列前茅的期货市场。”他却不提市场上“经济很好为什么股市不好”的疑问,不说“熊市三年,平均估值为全球股市最低,满市皆为亏损者的股市现状”,不谈“股市熊霸全球”。
郭树清说:“要求政府依法对各类市场主体进行管理和服务,切实维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积极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并有效制约政府对经济主体的不正当干预。”在郭树清心目中,股市的主体不是8千万股民,而是结构投资者。这与政治局会议的“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精神相悖。难道是“密切联系机构投资者”?
股市应该是社会经济发展、上市公司与股民“三得利”的场所,为什么变成满市皆为股民亏损者?2011年,股民人均亏损4。2万元;2012年5-11月份7个月中,股民人均亏损已高达7。68万元;仅2012年11月中,股民人均亏损2。39万元,亏损比例高达95。3%。引起如此反常现象的根子还在。千万不要因为股市好转,就放开IPO“堰塞湖”,就对“大小非解禁”套现听之任之,就继续放任股市中的各种丑恶现象。改革不是搞花样。证监会必须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推进资本市场法律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不断提升资本市场法律制度的科学化水平,而不是打着“改革”旗号为少数金融大鳄服务。
在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传递出明年经济政策六大信号:1。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2。扩大内需消费投资双管齐下;3。支持企业牵头实施产业目标明确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4。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5。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6。稳步提高社保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
资本市场改革必须遵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会议强调:“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要下大决心改进作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真正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郭主席,在你考虑的“新政”时,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
资本市场发展也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观”。会议强调:“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根据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惠民生,我国经济趋于稳定,积极因素进一步增多,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能够较好完成。”稳增长,不是疯狂扩容;调结构,不是机构化;抓改革,不是搞花样;惠民生,不是刮民膏。尤其不要借发展中饱私囊。
资本市场还必须提高方方面面的质量,不仅是上市公司质量,上市公司高管、证券公司、承销商与股民素质,还有监管质量(包括监管官员素质)等等。会议强调:“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只有人民的资本市场,才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科学发展。
闲话“改革的科学性”的评论 (共 2 条)
- 刘萧靖梁 推荐阅读并说 写的不错,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