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林非评论推荐

2012-12-04 23:10 作者:孟杨  | 9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向着21世纪迈进的散文创作

林非

从旷古未有的“文革”浩劫这段灾难的岁月结束之后,最近20余年来整个中华民族在艰巨和深沉的反思中间,终于逐步地走向了正常、合理和健康的社会秩序。我们的散文创作也在拨乱反正和百废俱兴的氛围中间,出现了欣欣向荣和蓬蓬勃勃地向前发展的局面,从已经发表的大量风格迥异的散文作品看来,无疑可以说是获得了半个世纪中间最为重大的成绩。最值得庆幸的是许许多多的散文作家都能够生活在目前这种比较正常的气氛中间,不再心惊胆战和畏首畏尾地握着自己的笔杆子,而已经开始形成和保持着一种比较自由的创作心态,充分地显示出时代确实在大踏步地前进,这样也就从根本上保证了散文创作的思想与艺术质量,并且逐步地走向进一步的丰收和繁荣。当前的散文创作确实是呈现出思想和艺术这两个方面相当活跃的状态,多少散文作家都欢欣鼓舞地激励着自己朝向更为美好的创作前景冲刺,严肃认真地思索着如何去迎接更具有挑战性和更显得日新月异的21世纪的来临。

有不少散文作家雄心勃勃地提出,面对着这样的21世纪的即将来临,应该写出许多更为出色的散文作品,应该追求一种更为理想的散文创作的境界。最为理想的散文创作的境界,究竟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如果要说得通俗一些的话,那就是更多的读者朋友们究竟喜欢什么样的散文作品呢?要谈论起这一点来,似乎还有必要先探讨一下散文这种文体的本质特征究竟何在?对此曾有不少的散文作家和理论家,在相当热烈的平等讨论的气氛中发表过非常中肯的看法,在这些丰富多彩的见解之间自然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待于在进一步的沟通中共同得到提高,像这样不断地进行着自由的探讨,却不再出现严厉呵斥和粗暴批判这种文化专制主义的状况,正好是显示了整个的社会氛围逐渐地趋于合理、健康、自由和民主。多么希望能够在今后更为系统和深入的讨论中间,使得大家对此的认识能够更趋于接近,也更趋于丰富和升华。

我自己出于对散文艺术的好,在好多年前也曾经尝试对于它的本体论作出过这样的界说,“散文创作是一种侧重于表达内心体验和抒发内心情感文学样式,它对于客观的社会生活或自然图景的再现,也往往反射或融合于对主观感情的表现中间,它主要是以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来的真情实感打动读者”(《散文创作的昨日和明日》)。我后来又在《散文的使命》、《当前散文研究的理论建设问题》、《〈中国散文大辞典〉序言》和《〈中外散文辞典〉序言》等不少有关的论文中,对此作出了若干补充性的阐述,强调着此种侧重于表现作者主观感受和内心世界的文体,必须出于真挚和至诚,在为大千世界画像的同时,也就把自己的心交给了广大的读者朋友们,并且还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充分地强调与它无法分割的思考的内涵,说明成熟的激情必然会通向深沉的思索,成熟的心灵必然会蕴含浩瀚的思索。真不知道这些有关散文本体的界说,是否把问题说得清楚和深入了?看到在不久之前出版的《中华文学通史》第十卷中间,当论及有关散文本体的这个界说时,说是它获得了学术界大体的认同,不知道情况是否属实?我多么愿意继续努力地去吸收许多散文作家和理论家具有真知灼见的说法,更为深入地去考虑这样的问题。因为像如此正本清源地深深领会和掌握了散文的本体意识之后,才能够更充满自觉地去追求理想的散文境界,让这种触角和视野都显得异常阔大的散文文体,更好地将整个人类生存和思考的方式都充满抒情和审美气息地记载下来,这样就必然会具有重大的文化学的意义,有利于极大地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素质、道德情操和审美水准。

从我自己目前所达到的认识水平来说,只能以上述的界说作为阐述的出发点,略为具体地来说明最为理想的散文创作的境界,究竟应该包括哪些因素,以此跟散文领域内各位尊敬的同仁充分地交换意见。从上述这个基本的界说出发,我觉得最为理想的散文作品大致可以分列出如下几条具体的内容来:①最能够触发读者长久的感动的;②最能够唤醒读者回忆起或向往着种种人生境遇和自然风光的;③最能够引起读者深深地思索的;④最能够在艺术技巧和语言的文采方面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散文创作既然是一种主观色彩更为强烈的艺术实践,它的长处恰巧就在于十分善于挥发自己的情感去打动读者的心灵。如果把自己的欢乐或痛楚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之后,许多读者也就会随之而喜笑颜开或泪水滂沱起来,这是散文创作多大的成功和幸运啊!用散文创作去表现人类的欢乐,鼓舞大家更好地生活和向前迈进,这无疑是一个十分重大的课题。然而必须正视的是在任何一种欢乐的生活背后,往往会笼罩着几许悲剧性的阴影,这是因为在人类的奋斗和前进过程中间,失败必将永远伴随着成功,别离必将永远伴随着团聚,死亡必将永远伴随着生命,这样就必然会产生巨大的痛苦,含着眼泪将它抒写和宣泄出来,在形成出色的作品这一过程中,自己也就从浩茫的痛楚中升华出创造性的欢乐情致来,正像罗丹所说的那样,“有时他的心像是在受刑,但是因为他能够理解和表达所深受的辛酸的愉快,就要比他所感到的痛苦更为强烈”,“由于能够理解这一切而感到从未有过的快乐”(《罗丹艺术论》),正是因为“理解”和“表达”了观察与体验到的种种痛苦,这样就比许多被痛苦煎熬得无力自拔,从而陷入盲目和迷茫状态中的人们来,自然就是一种巨大的觉醒与升华,可以促使自己的心灵产生出克服、战胜和超越它的勇气与智慧来,形成了如此巨大的思索的本领与力量,肯定就能够启迪人们披荆斩棘地向着更为美好的前景迈步,这正是作为“人”的最值得自豪和珍贵的地方,怎么能不“感到从未有过的快乐”呢?也正犹如贝多芬所说的那样,“这是用痛苦换来的欢乐”(1815年10月10日致爱尔杜蒂夫人书),在通过此种震颤心灵的审美宣泄之后,确实将痛苦爆发出来了,自己的思想与艺术境界也更是获得了升华,这无疑可以称作是一种最大意义上的欢乐。像这样也就让自己的读者在唏嘘欲泣中间受到感染与鼓舞,从而被触发出一种强劲的思索来,引起情感的升华和力量的勃发。

像这样说起来,散文创作就必然忌讳寡情和少趣,那种絮叨和琐碎地敷衍成篇的情况,应该得到彻底的纠正;当然也不应该反过来堕入滥情的境地,毫无节制地哭哭啼啼,抑或喧闹万分地大喊大笑,都只能引起读者的厌烦和拒斥,而无法打动他们的心灵。至于像有些篇章中那种虚假造作的矫情,更是只能让大家觉得反感与憎恶。要充分地抒发诚挚的情感,这在今后的散文创作中似乎是应该引起注意的。

散文篇章还以自己所描摹的社会人生画面或自然风光的图景,以它所蕴含的形象和达到的境界,像闪电似的唤醒读者回忆起自己在这方面也曾经有过的经历,并且赋予他们一种崭新的认识和深入的启迪,这就是为什么不少追忆童年生活、怀念父母之情、记载爱情婚姻、描摹种种生活场景和人间纠葛的作品,为什么不少描摹人们最熟知的日月星辰、风雷电、冰雹霜,以及最熟悉的许多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作品,只要是写出了其中的意韵和真谛,写出了自己的感受与情思,就会深受人们的喜爱,被一代代的读者反复地诵读与吟味,从而可以让大家丰富和加深对此的认识;而如果许多读者并未具有这些方面的实践,并未亲身去加以观察、认识和感受过的话,譬如说我们从未去过许多遥远的异邦,然而在阅读了描摹那儿的有关的散文作品,如果是写得栩栩如生而又充满情思的话,那么就会对于那里的山山水水、城市建筑以及多少人们日常生活的状况,永远翻腾着出自衷心的神往之情,并且在自己心灵中保留和牵挂着那些五彩缤纷的画面,猜测和思索着它们所闪发出来的种种意义,从而不断地丰富和提升着促使自己更好生存下去的一种崇高境界。

无论是对于此种社会人生或自然风光的描摹,自然都应该突出它灵动的形象,并且充分地注意要在其中饱含着情感与思想的结晶,不少作品中普遍存在的那种有闻必录和记流水账似的写法,就肯定会显得浮光掠影,容易流于肤浅和表面化的状态,应该克服和解决像这样一般化与平庸化的模式,而要在栩栩如生的形象中挖掘出具有独特视角的真知灼见来。

散文作家在上述所有的抒发情感和尽心描摹中间,最为重要的是必须注入自己广阔而又深沉的思索,这样才有可能最为强烈地震撼许多读者的心弦。如果确实是达到了如此的审美效应,就应该可以说明这篇作品是写得很成功的了,这无疑是我们所追求的一种永恒的目标。在追求广阔和深刻的思索这一方面,尤以思索人生的价值,思索公民的责任,思索高尚的道德情操,思索平等的精神与民主的秩序如何更为巩固地确立,对于广大的读者朋友们更具有普遍和重要的意义,因为这样就可以通过散文创作去更好地提高人们的精神素质和文明程度。

至于那些更显得广袤和深邃的进行形而上的哲理性思索的散文,譬如说思索社会制度的衍变、人类的命运及其面临的前景,以及人和大自然如何形成和谐的关系,如何制止人类对于大自然的野蛮破坏,善与恶的的相克与消长,死亡到底意味着什么,生存的终极意义究竟何在等等的问题,都应该通过散文创作号召和催促大家来进行深沉的思索,这对于促进和推动整个民族的更善于思想,从而生存得更为美好和更具有内心的良知来说,确实是一桩功莫大焉的事情。因为一个浑浑噩噩和远离思考的民族,像如此荒凉和麻木的心灵,是绝对不可能顺畅地通向辉煌灿烂的明天的。当然像这样的思索毕竟是散文艺术中的思索,而并非在撰写以抽象思维为自己能事的哲学论文或科学论文,深刻的思想必须伴随着生动的形象、浓郁的情感和美丽的文采,否则就会形成散文的异化和失落了。在当前的散文创作中已经有不少作家注意到了深刻思考的问题,却在同时放松了对于形象、情感和文采这些方面的追求与把握,因而就使自己发表的作品显得枯燥乏味,艰涩不堪,会让人们难以卒读,这似乎也是应该引起充分注意的情况。

有关散文语言的文采和艺术技巧的表现这些方面,真像很多散文界的朋友们所论证的那样,它应该称得上是一种美文,它必须在充满文采的氛围中间展开叙述,如果离开和违背了这样的写法,却显得干瘪枯燥和寡淡无味的话,谁还有耐心去读完它呢?当然在这儿所说的文采最好是不要显得过分的雕琢和晦涩,因为这样往往也容易阻挡读者进入你笔下的文字里去。最能够引起读者兴味的文采,是一种洁净与流畅的美质,像这样的汩汩流淌和一泻千里,无疑是最容易吸引读者的。像这样一种美丽多姿的文采,由于许多作者各自不同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可以分别表现为雄伟或柔和,绚丽或冲淡,粗犷或纤细,雍容或飘逸,明朗或含蓄,严肃或诙谐等等不同的格调,从而让人们读得津津有味,心旷神怡,不知不觉地开启着自己的心扉,对作者融入于其中的思想感情产生应和与共鸣。

散文创作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而言,对于艺术技巧的讲究似乎是要显得少一些的,却更注意和着重去琢磨与锤炼闪烁出文采的语言,并且将感情与思想的激流天衣无缝地渗透于其中,这是最为重要也是最为艰难的通向成功的路。当然在充分注意文采与语言的前提底下,适当地吸收其他文学样式所具有的艺术技巧,诸如小说在叙事方面的智慧,戏剧在对话方面的才能,诗歌在抒情方面的魅力,这无疑都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至于从创作方法与艺术风格的角度来说,它还应该分别表达出现实主义的逼真与深邃,浪漫主义的浓郁情感与强烈氛围,现代主义的渲染内心的意识流和瞬间印象,让多种风格与流派的散文作品跟读者见面。我们今天的散文创作确实应该在发扬传统和勇于革新的努力中间前进,让它不断地以崭新的面貌展开在读者面前。

说到艺术技巧方面的革新来,当前的有些散文作家和理论家很潜心于钻研与模仿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创作的种种风貌,像这样进行的尝试和探索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可以丰富和拓宽我们从事散文创作的种种艺术技巧,多么希望能够从这艰难的实践中间闯出自己具有鲜明和独创个性的道路来。20世纪整个西方文学的创作思潮,确实是相当突出地显示了在艺术技巧方面竭力趋于新奇与多变的刻苦追求,这肯定会给同辈以及后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借鉴的目标,当我们直面许多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时候,可以十分清晰地发现它们几乎都显示出一种共同的表征,这就是突出地渲染人物内心世界里所迸涌着的微妙与敏捷地变幻的意识流,使其异常浓郁和强烈地笼罩着整个作品的进程;与此同时许多作家还刻意从朦胧与多变的联想中,发掘和强调某些细节所具有的象征性的深刻涵义,这确乎是表现出了一部文学史在向前迈进,其根本的原因是在于整个社会群体的文化程度与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然而不少的西方现代主义作家在自己的探索与操作中间,往往将此种突出渲染心灵冲动及其认知方式的艺术技巧,扩展和强调到了幽冥莫测的神秘主义的地步,于是就必然会相应地悬挂出晦涩难解、诘屈聱牙和故作高深的文学的魔帐来。如此惝恍、错杂、含糊和扑朔迷离得难以捉摸的艺术手法,真好似用无数混沌的谜语罗列而成的迷茫方阵,显然是远不如19世纪西方文学创作那样闪烁出明亮、纯洁和晶莹剔透般的审美光芒来。艺术技巧不应该沦为炫弄神秘色彩的戏法,钻进这样的牛角尖里面去真是一桩得不偿失的事情。

这归根结底来说无疑是西方资本主义文明背后金钱垄断的魔力,和由此导致的追求物质主义和利己主义的狂潮,造成了某些畸形的精神与文化的氛围,沉重地压抑着那里不少精神极端敏感的作家,使得他们的心灵也趋于异常的惶恐、沉重与颓丧,从而形成了一种近乎神经质的自我折磨,其表现在艺术技巧上的结果也就不能不折磨着广大的读者,折磨着他们投入到此种艺术鉴赏领域内去的旺盛精力,并且也潜移默化地把他们带入晦涩、迷茫、畸形和颓废的精神境地中去,在这里肯定蕴含着一种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艺术倾向。具有洞察力的散文作家和理论家对于此种显得异常纷繁复杂的现象,无疑应该保持着清醒的目光与判断力,应该在充分吸收其长处和坚决摒弃其缺陷的基础之上,异常坚定和果断地走出自己独创的路,而绝不应该始终以粗浅模仿的低劣赝品来进行炫耀,这决不是一种严肃和负责的态度。毕加索曾经诚挚地反思自己的绘画创作说:“我晚年的作品是一堆乱七八糟的垃圾,靠了同时代人的低能、虚荣和贪婪,从而获取了最大的利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着实令人感动,而对那些盲目和低能地吹嘘怪诞以显示自己高明,从而贪婪地获取虚假名声和世俗收益的行径,又是一针见血的辛辣的讽刺。刻骨铭心地追求着真、善、美的散文作家和理论家,一定也会唾弃这种丑恶的现象,而不断地走向崇高的艺术境界。

真正迷人的散文作品,在追求艺术技巧的时候无疑应该做到广泛地借鉴与吸取,要放眼整个人类古往今来这部巨大的文明史,不管是传统的抑或新潮的,只要它含有美的素质,就都要接受下来融化于自己的艺术个性里面,使自己尽量表现出独创与新颖的美学原则来。然后将此种花尽心血的追求完全渗透于美丽迷人的文字中间,不是阻拦和驱逐而要吸引和抚慰广大的读者都痴迷地放不下书本来,不是把他们挡住在艺术技巧的栅栏和围墙之外,而要致力于在不露痕迹的艺术氛围里面吸引着自己众多的读者群,让他们在毫不觉察的醍醐灌顶似的鉴赏过程中,如痴如醉地沉迷于这样的散文篇章。正像法国大雕塑家罗丹所说的那样,“帕斯卡尔认为,真正的雄辩是看不出雄辩来的,跟它同样的道理,真正的艺术也是看不出艺术来的”,不露痕迹和出神入化地将往昔文学史上种种优美的艺术技巧,创造性地融合于自己的散文创作里面,这确实是非常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注意和揣摩的。

以抒发至诚的情感,充满内心体验地描摹人生与宇宙,升华出深刻的真知灼见,以及在注意吸取种种艺术技巧时充分地注意文字的美质,如果真正能够异常努力地去争取实现上述这四个方面的要求,无疑就可以说是达到了一种十分理想的散文的境界,无疑就可以说是对于走向21世纪的最好的献礼。多么希望包括我自己在内的所有散文爱好者,能够追随着活跃在散文领域内的许多散文作家和理论家,都齐心协力地向着这样的前景更努力地迈进。当然在某一篇具体的散文作品中间,往往很难都具备上述的这四个条件,能够比较充分地实现其中的一两个方面就是很大的成功了。试举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作为例子而言,(二)、(三)这两种因素似乎都不太具备,在语言和艺术技巧方面也并不显得突出,它的长处只是写得很朴素与流畅罢了,然而能够运用这样的文字写出一种至诚的情感来,这又是谈何容易的事情,只要能够达到了这一点,无疑就可以算是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肯定会长久和清晰地打动好几代读者的心弦。以《背影》作为例子所进行分析的结果,我们就对自己所冲刺的目标既认识了它的困难,又充满了极大的信心。包括散文创作在内的任何一种文学样式,它的最高目标确实是要追求思想与艺术个性的充分表达,文学艺术创作的最高目标就是要充分地显示出这样的个性来。然而这世界上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任何一种个性,又都不可能把所有共性的一切方面囊括得十全十美,如果像这样的话倒反而变得很不自然和有些矫揉造作了,人类及其所创造的文学艺术中间纷繁复杂的个性之渐趋完善,无疑是要经过一个相当长期和久远的历程,前进的总趋势中间肯定还会有倒退与反复,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是竭尽绵薄地去推动它往前迈进。

为了迎接更具挑战性和更加辉煌的21世纪的即将来临,让我们的散文创作向着这个充满思想与艺术个性的令人憧憬的目标努力冲刺,要努力争取写出更感人、更深刻和更具有审美魅力的散文作品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27421/

林非评论推荐的评论 (共 91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