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如厕出现问题说明了什么

2012-12-03 20:55 作者:浪里飞梭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广州女大学生占领男厕运动风风火火了一阵子,时下又有新开通的地铁三号线上一男孩儿就地大便的拍照被疯传开来。在一座世界级的特大城市,在改革开放最前沿、领导全国潮流的广州,以前如厕问题如此大面积影响民众视听的现象并不多见。是以前如厕更方便,还是当代人更吹毛求疵?是城市建设出现断层,还是民众需求更加难以满足?是媒体小题大做,还是读者关注点日趋多样?是管理与百姓实际脱节,还是民众素质低下?

以前如厕更方便当然是随地大小便的现象还没顾得上进入媒体层面,当代人吹毛求疵是事实,但至少在此问题上不是贬义的恶性。难道是城市建设有考虑不周之处?可亚运会期间大家反映没有瑕疵,几近完美的广州,之后怎么就出现这类有伤大雅的现象了呢?民众的需求欲望极度膨胀了吗?可大便小便以前也在进行着呀?媒体小题大做了吗?只要有读者关注度,媒体的报道就是有价值的。天天大谈特谈以人为本,大会小会高喊关注民生的政府应该不会没有充分考虑民众的实际吧?民众素质低下大概就是正确的了,你说女大学生连憋尿都做不到,拿什么在社会上竞争?你说小男孩大便都等不到出站以后,以后吃饭恐怕更是问题,如此看来,现代人的素质确实该提高了。

可如此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否能得到广泛的共识?恐怕该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究竟是什么原因,会使得如此不雅的问题成为媒体和公众的关注热点?

女大学生占领男厕事件一出,很多媒体追踪报道了各地女厕外排着长龙等待如厕的现象,旅游景点、车站码头、学校剧场,公园餐馆等,很多人流密集的场所不同程度的存在女子如厕难的问题。我们回想过去的公共厕所,几乎没有男女坑位1:1的,多数是女男1:2的。很多地方重建再重建,一直沿袭这样的标准。后来出现1:1的,应该算是中国厕所革命性变化了。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城市把男女厕所坑位比例以法律条例的手段予以强制规定,有的甚至出现1:2。5的比例。据相关后续报道,广州已经出台公共厕所改造的强制性标准和时间表,标准定为1:1。5。可见政府还是知道问题产生的原因的。很多地方城市规划设计规定的比例也都改向女多男少。这就是社会的真正意义上的进步。“知名反歧视公益机构北京益仁平中心性别平等工作负责人武嵘嵘表示,“占领男厕所”活动,体现了女大学生性别平等意识的增强。忽视女性生理需求、不考量男女性别差异而设计、修建公厕的建筑习惯应予以调整,女性更方便,男女更平等!(2012年02月20日09:10黄玉杰《》)

小男孩就地大便一事,不少媒体评论指责其父母:既不能合适的处理男孩便急的时间差,又不去处理便秽物,竟能提起裤子一走了事。这当然是问题的所在,如果与之前的问题联系起来,恐怕设施缺失该是根源。如果地铁内有厕所,或者地铁出入口有厕所,这样的事情大概就不会发生了。我们无意于指责政府,领导们只顾大事情;我们也无意于指责设计单位,他们大概根据国外的先例,照猫画虎,也就认为地铁附近加上一座厕所有碍观瞻。地铁地下部分是多么文明高雅的所在,在哪里加一厕所都会破坏整体效果,于是就作罢。(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很自然地联想到我们学校建学生宿舍时,当时校委会领导在会上一致认为宿舍楼内有厕所一定会脏的不成样子,绝不能设计,决定一律设计在楼外,便于管理。新建的三栋楼都外置厕所。结果问题出来了,有的学生半便急不敢出去或季冷得不想出去,就便在了楼道,有的悄悄置一个便盆。天甚至出现粪虫爬进宿舍的事情。管理人员加强夜间值班,抓随地大小便的,每天到各个宿舍搜查便盆,予以没收。为防止蛆虫进入多次改造厕所的构造。结果都以失败告终。不得已又把楼外的厕所拆掉,楼内每层改造一个厕所,总计花费将近100万。

可见,出现此类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某些管理者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是尽最大努力给大家提供方便,而是主观认定民众的素质低下,想办法用防、堵、检、戒、罚等措施对付民众。他们的脑子里的民生绝不是实质意义的民生,而是借所谓的民生工程给自己的乌纱帽增光添彩。至于工程的实际使用效果如何,根本不是领导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大家想一想,现在,全国各地大而无当的建筑有多少,完全不考虑民众实际而耗费巨资建设的形象工程又有多少,有的不过是城市风景中的一些装饰点缀,根本没有什么实际用途。甚至有的领导换届后,把刚刚建起的耗资巨亿的工程一拆了事,而且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是为了城市整体规划布局,只能弃子保车。

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反复出现重复建设、不合实际建设的问题,为什么竟没有一个官员受到处分?这样的事情,不是一个领导两个领导能决定了的,往往需要很多部门审批,甚至经过科学论证和举行听证会征求意见。设计施工单位也都是需要实地考察,反复商讨确定方案的。手续不可谓不全,过程不可谓不完整,建筑质量也多数符合要求。结果很多建筑和设计并不是民众最满意的。

时下很多地方举着改善民生的大旗,大兴土木;很多部门喊着着力解决民生问题的口号,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多数都是巨额投资。实际呢?是不是使民众得到了最大的实惠?

所以,如厕难的问题如此大张旗鼓地进入媒体,成为舆论热点,既是坏事,也是好事。是坏事说明我们的社会民生工作还不是真正意义的符合民众需要的民生。是好事说明各个方面能够揭示问题,并且能够真实地面对问题,然后想一些应对措施予以解决。这该是如厕难问题产生的最大作用。

如果以后所有的项目都能做到:广泛听取民众意见,着实解决民众的关切问题,不再出现建的时候随心所欲、拆的时候又振振有词、无论拆建都和老百姓没有关系的现象,那才是最大的民生。

着名反歧视公益律师、北京瑞风律师事务所的李方平认为:“使用公共厕所是人的基本权利,厕位比例设计理应考虑男女生理的差异,”李方平介绍,很多国家和地区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女厕所蹲位的比例远高于男厕所。

知名反歧视公益机构北京益仁平中心性别平等工作负责人武嵘嵘表示,“占领男厕所”活动,体现了女大学生性别平等意识的增强。忽视女性生理需求、不考量男女性别差异而设计、修建公厕的建筑习惯应予以调整,女性更方便,男女更平等!

中山大学性别教育论坛负责人、柯倩婷副教授表示,增加女厕比例是一项“内外兼修”的工程,既满足女性的内在需求,也给城市文明加分。需要政府进行相关的论证调查,并通过政策法律,对所有的公共场所做出规范。

着名反歧视公益律师、北京瑞风律师事务所的李方平认为:“使用公共厕所是人的基本权利,厕位比例设计理应考虑男女生理的差异,”李方平介绍,很多国家和地区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女厕所蹲位的比例远高于男厕所。

知名反歧视公益机构北京益仁平中心性别平等工作负责人武嵘嵘表示,“占领男厕所”活动,体现了女大学生性别平等意识的增强。忽视女性生理需求、不考量男女性别差异而设计、修建公厕的建筑习惯应予

广州女大学生占领男厕运动风风火火了一阵子,时下又有新开通的地铁三号线上一男孩儿就地大便的拍照被疯传开来。在一座世界级的特大城市,在改革开放最前沿、领导全国潮流的广州,以前如厕问题如此大面积影响民众视听的现象并不多见。是以前如厕更方便,还是当代人更吹毛求疵?是城市建设出现断层,还是民众需求更加难以满足?是媒体小题大做,还是读者关注点日趋多样?是管理与百姓实际脱节,还是民众素质低下?

以前如厕更方便当然是随地大小便的现象还没顾得上进入媒体层面,当代人吹毛求疵是事实,但至少在此问题上不是贬义的恶性。难道是城市建设有考虑不周之处?可亚运会期间大家反映没有瑕疵,几近完美的广州,之后怎么就出现这类有伤大雅的现象了呢?民众的需求欲望极度膨胀了吗?可大便小便以前也在进行着呀?媒体小题大做了吗?只要有读者关注度,媒体的报道就是有价值的。天天大谈特谈以人为本,大会小会高喊关注民生的政府应该不会没有充分考虑民众的实际吧?民众素质低下大概就是正确的了,你说女大学生连憋尿都做不到,拿什么在社会上竞争?你说小男孩大便都等不到出站以后,以后吃饭恐怕更是问题,如此看来,现代人的素质确实该提高了。

可如此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否能得到广泛的共识?恐怕该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究竟是什么原因,会使得如此不雅的问题成为媒体和公众的关注热点?

女大学生占领男厕事件一出,很多媒体追踪报道了各地女厕外排着长龙等待如厕的现象,旅游景点、车站码头、学校剧场,公园餐馆等,很多人流密集的场所不同程度的存在女子如厕难的问题。我们回想过去的公共厕所,几乎没有男女坑位1:1的,多数是女男1:2的。很多地方重建再重建,一直沿袭这样的标准。后来出现1:1的,应该算是中国厕所革命性变化了。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城市把男女厕所坑位比例以法律条例的手段予以强制规定,有的甚至出现1:2。5的比例。据相关后续报道,广州已经出台公共厕所改造的强制性标准和时间表,标准定为1:1。5。可见政府还是知道问题产生的原因的。很多地方城市规划设计规定的比例也都改向女多男少。这就是社会的真正意义上的进步。“知名反歧视公益机构北京益仁平中心性别平等工作负责人武嵘嵘表示,“占领男厕所”活动,体现了女大学生性别平等意识的增强。忽视女性生理需求、不考量男女性别差异而设计、修建公厕的建筑习惯应予以调整,女性更方便,男女更平等!(2012年02月20日09:10黄玉杰《》)

小男孩就地大便一事,不少媒体评论指责其父母:既不能合适的处理男孩便急的时间差,又不去处理便秽物,竟能提起裤子一走了事。这当然是问题的所在,如果与之前的问题联系起来,恐怕设施缺失该是根源。如果地铁内有厕所,或者地铁出入口有厕所,这样的事情大概就不会发生了。我们无意于指责政府,领导们只顾大事情;我们也无意于指责设计单位,他们大概根据国外的先例,照猫画虎,也就认为地铁附近加上一座厕所有碍观瞻。地铁地下部分是多么文明高雅的所在,在哪里加一厕所都会破坏整体效果,于是就作罢。

我很自然地联想到我们学校建学生宿舍时,当时校委会领导在会上一致认为宿舍楼内有厕所一定会脏的不成样子,绝不能设计,决定一律设计在楼外,便于管理。新建的三栋楼都外置厕所。结果问题出来了,有的学生半夜便急不敢出去或冬季冷得不想出去,就便在了楼道,有的悄悄置一个便盆。夏天甚至出现粪虫爬进宿舍的事情。管理人员加强夜间值班,抓随地大小便的,每天到各个宿舍搜查便盆,予以没收。为防止蛆虫进入改造了多次厕所的构造。结果都以失败告终。不得已又把楼外的厕所拆掉,楼内每层改造一个厕所,总计花费将近100万。

可见,出现此类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某些管理者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是尽最大努力给大家提供方便,而是主观认定民众的素质低下,想办法用防、堵、检、戒、罚等措施对付民众。他们的脑子里的民生绝不是实质意义的民生,而是借所谓的民生工程给自己的乌纱帽增光添彩。至于工程的实际使用效果如何,根本不是领导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大家想一想,现在,全国各地大而无当的建筑有多少,完全不考虑民众实际而耗费巨资建设的形象工程又有多少,有的不过是城市风景中的一些装饰点缀,根本没有什么实际用途。甚至有的领导换届后,把刚刚建起的耗资巨亿的工程一拆了事,而且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是为了城市整体规划布局,只能弃子保车。

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反复出现重复建设、不合实际建设的问题,为什么竟没有一个官员受到处分?这样的事情,不是一个领导两个领导能决定了的,往往需要很多部门审批,甚至经过科学论证和举行听证会征求意见。设计施工单位也都是需要实地考察,反复商讨确定方案的。手续不可谓不全,过程不可谓不完整,建筑质量也多数符合要求。结果很多建筑和设计并不是民众最满意的。

时下很多地方举着改善民生的大旗,大兴土木;很多部门喊着着力解决民生问题的口号,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多数都是巨额投资。实际呢?是不是使民众得到了最大的实惠?

所以,如厕难的问题如此大张旗鼓地进入媒体,成为舆论热点,既是坏事,也是好事。是坏事说明我们的社会民生工作还不是真正意义的符合民众需要的民生。是好事说明各个方面能够揭示问题,并且能够真实地面对问题,然后想一些应对措施予以解决。这该是如厕难问题产生的最大作用。

如果以后所有的项目都能做到:广泛听取民众意见,着实解决民众的关切问题,不再出现建的时候随心所欲、拆的时候又振振有词、无论拆建都和老百姓没有关系的现象,那才是最大的民生。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26791/

如厕出现问题说明了什么的评论 (共 3 条)

  • 着墨
  • 风语
  • 紫箐伞
    紫箐伞 推荐阅读并说 欣赏!!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