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作家石英:平易豁达学者风

2012-11-15 16:20 作者:青裳孤客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能够零距离感受著名作家石英先生的风采,实在是我意想不到的荣幸。

回想起来,机会真是来得太突然。11月8日下午,我正在赶写一篇稿子,忽然接到河南省诗歌协会理事、灵宝市作协秘书长王旬老师的电话,说是著名作家石英老师明天要来灵宝采风,碰巧好几位作协领导都不在家,希望我能陪老先生到函谷关等景点转转,同时珍惜这次机会,好好向老前辈学习。我激动得不太能相信自己的耳朵,冒昧地问:“是《文明地狱》和《武夷山的》的作者石英先生吗?”王老师高兴地说:“是的,没想到你对石老师还挺了解啊!”

首次看到石英先生的作品,是十多年前的事。那时我还在上初二,有次看到隔壁宿舍的一位学长正在津津有味地看一本泛黄的中篇小说,好像是1984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名字叫《文明地狱》,就想借过来看看。他吝惜地说:“我也是借别人的,人家正要讨还。这样吧,我正好要出去吃饭,一会儿回来你可要还我。”我爽快地答应了,虽然只匆匆看完了“模范监狱”、“电工之死”、“招财进宝”等几个章节,但郝树、罗秀贞、张泰等社会底层人物的悲苦命运以及孙四、史瞎子等反面人物的丑态,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作者石英更是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说来真巧,高一时语文老师给大家推荐的课外读物中,就有石英先生的散文《武夷山的雨》。记得当时仝老师将这篇佳作打印后,发给我们学习,然后分组讨论、谈体会。那清新空灵、自然洒脱的艺术风格,深深地吸引了我,尤其是“风从毛竹林中扇起”、“雨丝从云层中直线摇下”等形象传神的细节描写,更令我们赞叹不已。

而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石英先生的了解就多了一些。知道他1935年8月出生于山东龙口,少年时即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历任《新潜》文学月刊编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散文》月刊编辑,《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编审,出版文学著作近六十部,千万余字,长篇小说《同在蓝天下》、《离乱之秋》均获天津市鲁迅文学奖,散文《武夷山的雨》获天津市作品一等奖,《厦门风韵》获中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一等奖。现为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被誉为“文学的常青树”。前段时间,我还通过互联网看了他在江苏姜堰的访谈。(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然而对石英先生了解的越多,对他的敬畏之心就越强,我的紧张局促也就越重。于是就不停地想,就我这点贫薄的文学底子,见到这样的名家,该注意什么,衣着穿戴怎样才更得体,言谈举止要留心哪些方面,应该怎样迎接、陪同,一遍遍如蒙太奇般在脑海中回旋。带着疑问又请教王旬老师,王老师指导道:“要注意倾听,说话要自然一点,不要太紧张,我发现你一紧张就有些结巴,这样反而不好,另外再把你前几年出版的散文集带几本来。放心吧,其它事宜我们都安排好了,到时我通知你。”终是没有经验,到了晚上还是有些放心不下,唯恐辜负了领导的信任和托付,又让妻子帮助参谋参谋。还真让妻子看出破绽来了,她说你这衣服可有些旧了。我说所幸还很干净,穿上也算得体。接着妻子就乐了,说看你那马大哈样,看见没有?你的皮鞋开胶了!总不能穿个破皮鞋陪老前辈吧,就这整天让你买鞋你还不买!当下大吃一惊,赶快跑到街上,花了一个多小时,匆匆买了双皮鞋回来。

第二天一上午都处在焦急的等待中,终于熬到11时5分,收到了王旬老师的电话,说石英先生11点半到,你准时赶到市文联大门口迎接。我前脚刚到,王旬老师和灵宝市文联主席王太营先生,河南省著名诗人、灵宝市广电局副局长屈松林先生就到了。刚寒暄几句,就看见一辆黑色轿车缓缓驶来,一位身材魁伟、精神矍铄的长者从容而下,健步走来,眉宇间透出军人与作家相融合的英气,根本无法与77岁的老人联系起来,不错,这就是我敬慕已久的石英先生!陪同前来的还有三门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杨凡女士,义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作协主席何宝贵先生以及三门峡市书画院的两位老师。

石先生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连说对不住,临时有事来得晚了,害得大家苦等半天。丝毫没有名人大家的架子,我的心情顿时放松了不少。一起到附近的餐馆坐定后,杨凡主席介绍说,石先生这次来灵宝,一是听说咱灵宝的函谷关非常出名,就想来景区游览一下;二是咱灵宝也是石先生当年战斗过的地方,1947年陈谢兵团在阌乡强渡黄河时,遭到国民党飞机轰炸,老先生有七个战友,年纪也都是十七八岁,牺牲在了咱灵宝的黄河滩上,老人家一直有个心愿,就是想来故地再看看,缅怀战友。

大家听后都很感动,王太营主席表示一定帮助石先生完成心愿。石英先生不好意思地说:“这六十五年来,我来回经过灵宝,大概得有一百多次了吧,但一直没有机会停下来游览,灵宝的函谷关我很小时候都听说过,离咱这里也近,就去看看。阌乡那个目标有点远,都过去这么些年月了,肯定也不好找。另外,大家也都很忙,都有很多事情要做,来到咱这儿,已经给大家带麻烦了,怎么还能再叨扰……”在王主席的坚持下,石先生感动地说:“真是太感谢大家了!”

席间都是些家常便饭,石先生吃得很香,对灵宝的几样农家小吃更是赞不绝口。石英先生也不饮酒,他风趣而率直地说:“其实我告诉大家,我在七八岁的时候就会喝酒。那时我父亲买一瓶酒放在衣柜上,就是我们胶东老家的高粱烧,我搬个凳子上去,取来喝一口,过过瘾再放回去,过两天再上去喝一口。呵呵,结果后来我父亲就发觉不对劲了,说这酒我没喝啊,怎么才几天就剩半瓶了。后来到了部队上,更是闻见酒香就馋得慌。”大家都笑了,此时石先生话锋一转,说:“我之所以不喝酒,是因为这么一个事情。那时我在部队干译电员,有次部队打了胜仗庆功,我喝醉后睡了一宿,醒来后赶快接收电报,破译出来一看,离命令的执行时间只剩下几个小时了,虽然没有误事,但也着实吃惊不小。从此痛下决心,毅然决然地把酒给戒了。”大家都深感钦佩,接着聊起了石先生的辉煌的创作历程。石先生说他是1956年正式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我说您发表的第一篇诗歌是叫《小马枪》吧?石先生很高兴,说难得还有人记得。

这时,王主席向石先生介绍了我的写作情况,并让我将2009年出版发行的个人原创散文集《萦流年》,给各位文学前辈赠送了一本。石先生说:“年轻人拥有文学梦是好事,但一定要祛除浮躁,静下心来创作,要持之以恒。只有用辛勤、诚实、正直、用心的长期劳动,才能在文学的路上走得更远、更高,才能收获到属于自己的果实,才能赢得人们的尊重和认可。”我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快速地记下先生的教诲,并牢记于心。随后我又向石先生谈起了我对《武夷山的雨》的叹服,石先生谦和地说:“呵呵,不敢不敢,你把我夸得太过了。散文名家还有很多,你也要多看看,文学创作好比采蜜,博采众长,才能酿出好文章。”接着我又提起了借读《文明地狱》的往事,何宝贵主席惊喜地说:“真没想到你这80后也看过,这可是60年代的畅销书啊!”杨凡主席高兴地说:“小刘,看来你和石老师还真是挺有缘呀!”石先生笑道:“小刘还小,有些事他可能不知道。在文革期间,这本《文明地狱》可让我遭罪不小。”我心头不由得一凛,只听石先生平和地说:“在文革中被批判为‘美化资产阶级’、‘为中国赫鲁晓夫鸣锣开道’的六十株特大毒草。这下好了,批斗、拷打、监禁、下放等接踵而至,所幸历史还是公正的,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1978年时总算得到了平反。呵呵,不过也没什么,磨难嘛,挺住了也未尝不是一笔财富。”长达数年的迫害,石英先生竟能这样豁达地对待,对他的崇敬,不由得更进了一层。

吃罢饭简单地休息后,下午三点钟,我们从市区出发,二十分钟后即到了函谷关景区。

石先生兴致很高,说景区果然是气势恢宏,不同凡响!在老子圣象前留影后,我扶着石先生拾阶而上,共同感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后进入太初宫游览。石先生对道旁镌刻的《道德经》箴言很感兴趣,认真而虚心地倾听导游的讲解,夸赞道:“知足不辱,上善若水,《道德经》有大智慧啊!”听到导游讲解老子著经时以之为案的“灵石”,是由九层石英石构成,游人抚摸后能增祥瑞时,石英先生童心大起,风趣地说:“我且摸上一摸,石英摸石英,此石英非彼石英也!”逗得大家都笑了起来。此时导游同志才知道自己的服务对象是著名作家石英,不好意思地说:“真是班门弄斧了,刚才讲的《道德经》箴言,您早就倒背如流了吧?”石先生谦虚地说:“只是读过一些,你一讲,我就知道的更细、更深了,你讲得很好啊!”

在这样轻松融洽的氛围中,石英先生游览大道院,上登鸡鸣台,下访古箭库,在关楼上游目骋怀,意兴飞扬;在函关古道中信步前行,倾听历史著名战事,领略古时行军的艰辛,感受千古雄关的气魄。不知不觉间已到了黄昏时分,暮色已在广袤的原野上升腾,远处一派烟霭迷离,四周的景致也逐渐归于苍茫,不得不返回了。石英先生感慨道:“纸上得来终觉浅,读书人不光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啊!千古雄关,果然名不虚传!”

在一片苍茫的暮色中,石英先生依依不舍地乘车离去,最终与暮色融为一体,然而那魁伟的身影,却在我的眼中显得更加清晰、更加峻拔了。我想,石先生不仅是一位饱经风霜、坚韧不拔的著名作家,更是一位平易豁达的学者,一位令人敬仰的长者,一位在精神境界上值得我毕生学习、执着追求的标杆。

由于事前得到母校恩师的通知,第二天早上八点半之前,要赶回河南科技大学,参加大学生记者团十周年团庆活动,因而就不能陪石先生去阌乡了。第二天在母校发言时我就想,此刻,石先生或许正站在黄河边久久凝望,深深思索吧,相信要不了多长时间,一定又会有一篇深情厚重的佳作问世!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16397/

作家石英:平易豁达学者风的评论 (共 5 条)

  • 徐伍莲
  • 二民
    二民 审核通过并说 二民问候作者,念安
  • 曾泽云
    曾泽云 审核通过并说 你是专业作家???
  • 大海之子
    大海之子 推荐阅读并说 欣赏。专业作家,名不虚传。
  • 青裳孤客

    青裳孤客谢谢各位,我是学医的,是个很业余的文学爱好者。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