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重访古隆中

2012-10-24 09:32 作者:城市独行人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十年前,我曾匆匆访游古隆中。那时,对诸葛亮隐居隆中只是一个初步的印象。最近我读完《诸葛亮文集》后,又萌发了重访古隆中的念头。恰遇一次难得的机会出差南阳,顺道襄阳,使我有充足的时间对南阳武侯祠和襄阳古隆中进行一次细细的品味。

南阳武侯祠,虽然是南阳人民为纪念诸葛亮而建的一座祠堂,但因诸葛亮一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的话让南阳人把武侯祠经营得风生水起,游客如织。以致一些不明真相的人,真的以为就是在武侯祠卧龙岗上发生了“三顾茅庐”的故事。其实,南阳人据理力争,说诸葛亮先生“躬耕于南阳”早已成为历史上的一段公案,我们大可不必为此而费口舌。事实上,现在的古隆中,早在东汉时期,属于南阳郡邓县的一个小山村。因离襄阳较近,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划归襄阳管辖。南阳与襄阳对诸葛亮先生属于何处,隐于何地如其共争,不如共尊。这才是应有的历史态度。

还是让我们追寻历史的足迹,去看看诸葛亮先生在隆中隐居的日子干了些什么吧!

公元191年(汉灵帝光和四年),诸葛亮先生于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省沂南县)。其父诸葛珪,时任太山郡(今山东泰安)郡丞。诸葛亮五岁时,生母章氏去世。八岁时,生父诸葛珪去世。幼失双亲的诸葛亮从此与继母、长兄和弟妹只好随辞官回乡的叔父诸葛玄一起生活。公元195年(兴平二年),袁术任用诸葛玄为豫章太守,诸葛亮与弟妹随叔父一同去豫章(今江西南昌),以后又辗转至襄阳,投靠荆州牧刘表。然后不到两年时间,叔父诸葛玄又病逝。年仅十七岁的诸葛亮带着弟妹搬出襄阳,在离襄阳二十余里的南阳郡邓县隆中山村躬耕读书。从此,诸葛亮在这里隐居待时长达十年之久。一直到刘备“三顾茅庐”,才走出隆中,图谋大业。

诸葛亮在隆中隐居期间过着半耕半读的生活。时值青之际,风华正茂。躬耕苦读之余,或弹琴,或访友,过得到也逍遥自在。然而,对胸怀大志的诸葛亮来说,图谋天下大业才是他最终的抱负。为此,他在这里日博览群书,广泛交友,虽深居山林,却心忧天下。

在隐居隆中的日子,有三个人对诸葛亮日后的影响很大。这就是庞德公、司马徽和黄承彦三位襄阳名士。襄阳名士庞德公,知人善鉴。当时荆州牧刘表多次延请他出仕,他断然拒绝。而对比他年少的诸葛亮却倍加赞赏。诸葛亮对庞德公尊敬有加,史载“孔明每至其家,独拜床下,而德公初不令止。”就像屺下老人考验张良那样。诸葛亮诚心求教,让庞德公心中暗喜。后来,他竟称赞诸葛亮为“卧龙”,并提出儿子庞山民娶诸葛亮小姐为妻,与之联姻。另一个与庞德公有相同气质风范的司马徽,与庞德公在鱼梁洲的宅宇隔水相对。诸葛亮也经常上门拜访。司马徽对诸葛亮也十分赏识。他曾对诸葛亮说:“以君之才当访名师,益加学问。汝南灵山豊公玖熟谙韬略,余尝过而请教,如蠡测海,盍往求之。”他亲自引诸葛亮前往灵山,拜玖为师。史载:亮至山拜玖为师,居期年不教,奉事唯谨。玖知其虔,始出《三才密策》、《兵法阵图》、《孤虚相望》诸书,令揣摩研究。百日,玖略审所学,皆致其奥妙,乃遣亮下山以所学拯救斯民。司马徽不仅为诸葛亮的人生引路,还在关键时刻为之助一臂之力。后来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徽时,司马徽向刘备说:“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为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正是因为司马徽对诸葛亮、庞统的极力推荐,才上演了后来刘备“三顾茅庐”的千古佳话。(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隐居襄阳的名士黄承彦,深诸葛亮才华出众,品学兼优,竟自作主张将自己的女儿引荐给诸葛亮。《襄阳耆旧记》载:“彦对亮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面,才堪相配。”孔明许,既载归之。时人以为笑乐。乡里为之谚曰:“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这段千古佳话,不仅反映黄承彦慧眼识才,也展现诸葛亮重才不重貌的人生价值观。

在隆中,诸葛亮还结识了崔州平、徐元直、石广元、孟公威、庞统、马良等人,皆一时名士。他们志同道合,畅叙情怀。或忘衡对宇,欢情自接;或品评人物,议论古今。相互的切磋和激励,为诸葛亮这条“卧龙”出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诸葛亮通过与“鸿生巨儒、朝夕谈论”的密切交往,利用“古典毕集、充于闾”的苦读条件,韬光养晦,静待时变。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经徐元直推荐,刘备三顾茅庐,蛰居十年的“卧龙”腾空而起,以一策《庐中对》而惊世骇俗,名扬千古。

那是一个大纷飞的日子,刘备与诸葛亮相拜而坐,一个虔诚备至,一个慷慨激昂。一个如初醒,一个举重若轻。此刻,诸葛亮深邃的双眼已穿透群山,俯瞰中原。他胸有成竹的侃侃而谈:“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洲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之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一策庐中对,从此汉室兴。刘备苦苦寻求的霸业之道,早已在诸葛亮心中谋划已定。历史的机遇让这两个人物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成就了宏图伟业。正是从这一天起,诸葛亮横空出世,走出了隆中,走上了三国争霸的历史舞台。

远见方能有卓识。诸葛亮隐居的古隆中虽小,但正是这片小天地,孕育了中国历史的大篇章。

古隆中,如果时光能倒流,我也好想在这里隐居数年……

2012年10月3日于襄阳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05393/

重访古隆中的评论 (共 5 条)

  • 江清月近
  • 孟杨
  • 惜缘
  • 路灯
    路灯 审核通过并说 长知识了!!
  • 风语

    风语欣赏,问好朋友,握安!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