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话螃蟹

2012-10-22 10:12 作者:心境如水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如果“话说”螃蟹,在咱盘锦没有人能比长青老师更具权威了,他当年的报告文学《螃蟹》以及后来的《盘锦蟹文化》系列作品不知让多少盘锦人做着“蟹梦”,而且梦想成真!《螃蟹梦》是最先发现兴蟹第一人田守诚的。田守诚用一生的精力如痴如醉无怨无悔地致力于河蟹事业发展,带动一个产业,那是怎样神奇的力量?现如今,咱盘锦的河蟹已经名扬四海成为响当当的“盘锦品牌”,几十万的产业大军像他们一样历尽艰辛痴心不改,胸有成竹地做着更加美好的“螃蟹梦”,那是怎样神奇的世界?

小时候就听老人们讲过《河蟹搭桥渡唐王》的故事,说的是当年唐王李世民御驾东征,车马行至三岔河口,只见波涛汹涌,无桥无渡,百万大军望河兴叹。唐王心急如焚,命先锋“大刀王”王君可在三日之内务必找到渡河之策,否则问斩。王君可苦思无计,昏睡在帐。忽然河神进帐说:“明日辰时,河中有桥渡大军过河。”并叮咛过桥后切不可回头看,说完踪影不见。王君可惊醒,速禀报,唐王闻讯大喜,令军急渡,大军顺利抵达彼岸,断后的王君可回头一看,原来是黑压压一层层数不清的河蟹,爬在一起架了一座浮桥!震惊之余还没有回过神来,那蟹桥顷刻间便坍塌了,王君可连人带马一起喂了河蟹。据说王君可失落的那把大刀把河水清浊分开,而河蟹的硬盖,原来本是光光的,因为架桥渡军被马蹄踩过才留有一个马蹄印。还有证明,把河蟹的胃翻过来仔细看,那里面还有王君可的小小头像呢。由此看来,河蟹对人类的贡献太大了,不仅有光荣的“历史”,更重要的还是它们勇于“献身”的精神——-没有人能抵挡住那道无与伦比的美食的诱惑。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家生活在新生农场,那里到处都是沟沟坎坎,随便一个水坑都有渔虾,河蟹就更不用提了,几乎每家每户都“迎接”过这个“不速之客”。特别是每当大过后的时候,晚走过大街小巷,就会听到脚下有“啪啪啪”的声响,如果打开手电一照,那成群结队的大河蟹就会赫然映入你的眼帘。那是个都缺衣少粮的年代,人们最关心的就是温饱,特别是到了秋季青黄不接饿肚子的时候,只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普通百姓家通过打渔摸虾的救济也算是相当于过上“小康”日子了。不过,大人们要“抓革命,促生产”不敢明目张胆地去打渔摸虾,于是,“停课闹革命”的孩子们成了打渔摸虾的主力军,收获的鱼虾和河蟹,除了挑出一部分作“粮食”,其余大部分都喂鸡喂鸭了。

河蟹是最好捕捉的。平日里我们有时候去河边钓河蟹,也常常去稻田地的水线沟里捉河蟹,不过下水捉河蟹可是有一定学问的,特别是掏螃蟹洞,别看河蟹长着一副笨样,还是满狡猾的,那些露出水面的大洞,往往都是没有河蟹的老洞,有河蟹的洞一般都在水里隐蔽,洞口外面的水比较混,有气泡,有的河蟹还掏了连环洞,你刚把手伸进洞口,它就从别的洞溜走了。如果是有河蟹的死洞,当你把手伸进去刚碰到它的爪子,那家伙就会没命似地往里爬,到头了,就乖乖地趴在那儿不动了,任你抓它,但一出水面,趁你不注意,就会迅速用它的毛夹子夹住你的手,你越使劲掰,它夹得越紧,而且另外一只夹子也会上来帮忙,那时你就惨了!且莫害怕,一旦遇上了千万不要慌张,只要慢慢把手放进水里,那家伙就会松开……还有一种办法不用下水就能捉到河蟹,俗话说“秋风响,蟹脚痒”,说的是,秋风一起,河蟹就按耐不住啦,顺河而上,争着抢着往岸上爬。因此,带上一把捕鱼用的网抄子,夜间来到河岸边,点上一盏“嘎斯灯”“守株待兔”,一夜间准能收获几十斤河蟹。回到家,用清水把河蟹洗净后放进大铁锅里,添好水,再加些盐,盖上锅盖,点着火,用不多久,满屋飘香……那时,吃河蟹绝对是用盆上,可劲造,管够!

河蟹虽然浑身披甲,横行霸道,凶相毕露,但它肉质鲜嫩,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据资料介绍,河蟹主要含有谷氨酸、甘氨酸、脯氨酸、组氨酸、精氨酸、亮氨酸等。味精的主要成分即为谷氨酸。中国古人不仅烹饪河蟹做美食,还把它作药用。葛洪《肘后卒救方》介绍用捣烂的生蟹肉涂治漆疮,清代张路玉《本经逢原》介绍用生蟹肉捣烂敷治烫伤。此外,中国古人还把蟹壳煅烧后研成细末用于医疗。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记载,蟹壳可用于治疗瘀血积滞、胁痛、腹痛等。明代戴元礼《证治要诀》记述,以米汤吞服蟹壳粉末可医治血崩与腹痛,以蜂蜜调蟹壳粉末可用于被蜂刺伤的外敷治疗。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本学者研究发现,蟹壳中含食物纤维,能吸附肠道食糜中的氯离子,有助于抑制血压上升……河蟹可谓全身都是宝。

盘锦的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是蟹中珍品。它虽在淡水江河中生长,却出生于咸淡水汇融的浅海里,每年仲秋之后,河蟹成群结队奔向大海,在浅海海域交尾、产卵、孵化,待到来年初,成群的幼蟹顺潮汛溯水而上,到淡水中继续生长,逐渐长为成蟹。然而,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河蟹生存环境被污染,河蟹这种河口生态环境所特有的洄游种类生物资源逐渐减少,濒临枯竭。于是,永不言败的“田守诚”们开始探索河蟹苗种人工繁殖技术,并在全国率先突破,发明了稻田养蟹……如今,那绝世的美味终于又重新回到了百姓的餐桌上,只是价格由当年的几毛钱一斤,涨到现在几十元、上百元一斤,成了一道珍馐佳肴,你如果舍得出血要想畅快淋漓地吃上一顿河蟹,可能就得勒紧几天裤腰带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每当秋高气爽,就是食蟹的季节。有句食蟹的口头禅:“七长八圆九月鲜,把嘴一抹成神仙。”意思是说,农历七月吃长脐,即公蟹,八月里吃团脐,即母蟹;到了九月,不管是公蟹还是母蟹,都是黄满膏盈,体肥肉鲜,因为它们要准备休眠过了。用林黛玉的话讲:“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用咱盘锦人的土话说:“到了顶盖子黄的时候了”。如果这时咱约上亲朋好友欢聚一堂,持蟹斗酒,畅所欲言,在其乐融融中感悟人生,何乐而不为呢?要是有帮臭味相投的“文人骚客”在一起赏月品蟹,吟诗作画,看看那些“高深莫测”的神态,仿佛个个都是“神仙”,美哉,妙哉,壮哉!

螃蟹有多种名称,晋代葛洪《抱朴子》称蟹为“无肠公子”,明代李时珍解释为“以其内空曰无肠”,公元1059年傅肱撰《蟹谱》,称蟹为“横行介士”。挺有意思的是,据说齐白石老先生除了擅长画虾,螃蟹也画得很好,其中最著名的螃蟹画作品叫《醉蟹图》,画的是三雄一雌四只螃蟹被煮熟后,放在一个大盘子里,旁边摆着一壶菊花酒,螃蟹虽然毛夹子大张,但只能等待人来品尝。更有意思的是,1976年10月党中央粉碎“四人帮”后,中国大地一片欢腾,那时人们最流行的就是上街买来三公一母的螃蟹煮熟,大家一边饮酒,一边敲打螃蟹“看你还横行霸道!”。也许真是白石老人有天眼,无意中的一幅画,竟然如此惟妙惟肖地“对号入座”于后来横行霸道的“四人帮”,如此的巧合,是偶然又是必然。但螃蟹无罪。

岁月悠悠,沧海变桑田。带着久蓄的渴望与长存的遐思,捺过了无数个梦牵魂绕的日子,我们终于站在了一个“继往开来”的焦点上,一头牵着历史,一头系着未来。当年的“螃蟹梦”虽然已经变成现实,但新的“螃蟹梦”才刚刚开始。咱盘锦目前绝对是中国最大的河蟹产地,被称之为“蟹都”,荣获“天下第一河蟹市场”的美誉,盘锦的河蟹将会爬向中国,爬向世界。

有梦想,才会有未来,不是吗?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04535/

大话螃蟹的评论 (共 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