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十五的月亮十五圆

2012-10-09 10:25 作者:乡情如水  | 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在我们鲁西南乡下,八月十五就是八月十五,很少有人称之为中秋节。原因很简单,就是习惯了,叫着顺口,叫着亲切,叫着自然,就像八月十五吃月饼一样,从老祖宗那里传下来,还要一代一代传下去,让祖祖辈辈老老少少打心里记下这个像月亮一样团圆、像月饼一样香甜的日子。

在我们乡下人眼里,八月十五是一个仅次于节的节日。一年当中,过完八月十五,大家咂巴着月饼的香甜,就开始念叨春节了,而过完春节,隔着许多小日子,又开始张望这个像月亮一样团圆、像月饼一样香甜的日子了。

在我们乡下人心里,八月十五虽然不如春节隆重,也不如春节复杂,甚至简单得像碧空里的那轮圆月,但是从头到尾、从里到外的那种特有的味道,一百年、一千年都不会改变,让人在天南海北都忘不了这个像月亮一样团圆、像月饼一样香甜的日子。

八月十五天生就不是一个孤单的日子,一来就是一串,就像金秋旷野里燎熟的黄豆,金灿灿,香喷喷,随便捻一粒扔进嘴巴,咯嘣嘣脆响,漫天遍野便会弥漫起那种浓得散不开的香味。农历七月,即便是到了月底,也看不出一点八月节的迹象,而一旦进了八月,纵然是一之隔,那八月十五便像突然冒出的一棵桂树,了无拘束的开起如云的花朵,无声无息的香透了乡村的家家户户。就在这八月初一的早上,大人们睁开眼掐指一算,噢!八月了,八月十五就要到了!于是就开始盘算这节日怎么个过法,譬如要走几家亲戚,需要称几斤月饼,包括先去谁家后去谁家,这些都得考虑得顺条顺垄,只怕一不小心冷了哪家亲友。这时候,孩子们也开始掰着指头计算,看看什么时候能走完亲戚,什么时候能打开那诱人的月饼盒子,满脑子都是月饼的金黄和浓香,而口水也会咕咚咕咚的咽个不停。

八月十五走亲访友,不管是时间安排还是礼品搭配,多多少少都有个讲究。在时间上,老辈上有个初一、十五不走亲戚、不看病人的习俗,据说大初一走亲访友,小孩容易生赖;大十五串门,去的那家一准要打碎碗的。特别是家有老人的,忌讳更多。所以说,一般没有谁选这两个日子登门讨个不快。从初二到十四,虽然差别不大,但是去的越早越显得亲戚要紧,那被看重的亲戚自然也十分感动。刚定过亲的男孩子,一般都要选在初二、初四前去拜见岳父岳母大人,给老人家送去满心的喜悦。新媳妇回娘家,一般安排在初十以前,当然是越早越好,这样娘家人也觉着光彩。其他老亲少眷,也大体分个主次,依次串完了事。礼品搭配的道道虽然也不少,但月饼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团团圆圆的本意,甜甜蜜蜜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在以往,咱乡下老太太见了面,第一句话就问:闺女给送月饼来了吗?尽管这问的是明知故问,回答的也是心知肚明,但就在这一问一答中,喜悦之情早已上了眉梢。月饼的数量,要根据各自的家庭条件和要走的亲戚来定,少的可以二斤、四斤、六斤、八斤,多的可以十斤、二十斤、四十斤、六十斤,但不管多少,都必须是个双数,按照好事成双的说法和团团圆圆的愿望,就是图个吉利,图个喜庆。其他的礼品,不管花样和数量多少,都只是个搭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般人家过一个八月节就是称十斤八斤月饼,走完亲戚剩个三斤二斤再让孩子们解解馋。有条件差买不起月饼的,少则一家两家,多则三家五家、十家八家,不知经哪位心灵手巧又热心的妇人一撺掇,大家一呼百应,纷纷拿出自家产的红枣、芝麻、花生等,再对些面粉、红糖、冰糖和食用油,然后再借个月饼模子,扯一些红包装纸,开开心心做起月饼来。这样做成的月饼名声虽然不怎么好,但是味道远比买的月饼纯正,等月饼出锅,敬完天地神灵,大人和围观的孩子们每人品尝一小块,连笑声里都滴着香甜啊!有条件好的或者要面子的,除了月饼之外,走亲戚还要带上两瓶酒,或者抓两只自家喂养的红公鸡,来来往往自然多了几分体面。时至今日,走个亲戚串个门,已经不再是几块钱就能办了的事,这东西那东西,大包小箱,林林总总,但月饼依然是不可缺少的,就像人们对团圆的执着守望。(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八月十五走亲戚,留礼也是门小学问。主人留礼的时候,不管客人拉拉扯扯多么诚恳,都不能让人空手而归,即使是难亲难友好不容易置办的两盒月饼也是这样,不留的话是看不起人,留也只能留一盒,关系很要好的,留是要留的,但在送客的时候总忘不了装一些自家的月饼。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母亲用一辆地排车拉着我和弟弟妹妹去外祖母家,车上除了我们兄妹几个,就是一个破提包装着的两封月饼。这时候和春节一样,是我们兄妹最最高兴的时候,也是我们大饱口福的时候,慈祥的外祖母不仅要为我们做一些好吃的饭菜,还要执意破开那馋人的月饼盒子,让我们提前尝到了八月十五的味道。等我们要回的时候,外祖母也总要留下一斤月饼,然后就拿来这样那样的月饼,把我们的破提包塞得满满的,让我们满载而归。回家的路上,我和弟弟不知哪来的劲头,硬是让母亲和妹妹坐在车上,一前一后拉着地排车飞奔,把成片成片泛着金黄的秋庄稼抛在身后,而妹妹抱着装满月饼的提包咯咯咯的笑个不停。那年月,亲来亲往拎着两盒月饼的十分常见,大家约定成俗似的,留一盒回一盒,而留下的这一盒又往往舍不得享用,又作为礼品送到另一家亲戚。常常的,一盒月饼走东家串西家,还不到八月十五,就破损得没了样子,有时候自家买的月饼最后又转到自己家里来,说起来十分可笑,也十分心酸。

十几天过后,八月十五终于露出了整个面孔,因为月儿圆了。

有人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我却不以为然,因为到了十六,毕竟曲终人散,一切已成过往烟云,与十五又有何干?说十五的月亮十五圆倒是正合人意,就像一轮香甜的月饼,让人向往不断、回味无穷,岂不更美?这八月十五还真像一部大戏,只不过序幕太长,而正戏又太短太短,短到只有区区一日。然而,就是这来去匆匆的一日,却掩盖了之前马拉松似的序幕,引“天涯共此时”,让“千里共婵娟”,让心与心交汇成一曲曲千古绝唱。“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下李白太过凄苦;“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异乡王维太过孤独。“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同在异乡月下的李朴,却一语道破了李白、王维的思念之苦。八月十五就像一架巨大的钢琴,而那善解人意的明月就是一位大师,把天下游走的心灵全都收拢起来,合成一支动听的曲子,这曲子是思念,更叫团圆。就像今日,融融的月光徐徐落下,落在头顶的枣树上,又从枝叶间滑下,落在摆满月饼的小桌上,落在围桌而坐的老人和孩子们身上……在这月香混着枣香、桂香的境里,李白、王维还有李朴,该会吟出怎样的佳句?

说白了,八月十五就是为团圆量身定做的一座舞台,家人也好,亲友也好,都会不由自主的围拢在一起共话短长,即使回不了家的,也会就着月光打个电话,发个信息,把拳拳之心送给老人,送给人,送给孩子,送给每一位朋友,让人间爱的大树永远枝繁叶茂,永远繁花似锦,永远硕果累累。

十五的月亮十五圆,自古以来都是如此,以后也不会改变。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98419/

十五的月亮十五圆的评论 (共 1 条)

  • 梦天之蓝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