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的斯大林妻子(旅俄散记之十三)
世事说来也真是离奇:赫鲁晓夫身后得遂所愿,没有与斯大林同葬一处,却与斯大林的夫人娜·阿利卢耶娃比墓而眠。
在新圣女公墓我找到了赫鲁晓夫的墓碑,也就找到了娜·阿利卢耶娃的墓碑——精制、端庄、典雅并略带忧郁的头像立于雪白的大理石方柱之上,一只纤细的手置于下颌——透明的玻璃罩内的这一尊雕塑是出自雕刻家沙德尔之手的一件力作。作品深刻展示了娜·阿利卢耶娃作为普通女性拥有的柔美外表,以及作为政治家夫人所具备的复杂内心。娜·阿利卢耶娃的墓碑下方简单地刻着:“娜杰日达·谢尔盖耶芙娜·阿利卢耶娃·斯大林(1901—1932),俄共(布)党员。”除了这些,还刻有“斯大林敬立”的字样。娜·阿利卢耶娃逝世时,苏联政府曾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斯大林没有亲自将遗体送往墓地,只是出席了她的遗体告别仪式。此后,也再没有去拜祭或凭吊过她。
在赫鲁晓夫墓碑落成之前,娜·阿利卢耶娃墓在新圣女公墓里曾经是公众目光的焦点。苏联庆祝十月革命胜利15周年的夜晚,31岁的阿里卢耶娃神秘地去世。当年,红场上聚集了成千上万的群众为她送行,《真理报》也对她做了高度的评价。可是她的死,至今仍是个谜团,自杀?他杀?谋杀?有多种版本流传世上。
斯大林夫人娜·阿里卢耶娃,比斯大林小22岁,出嫁时她还只有17岁。其实,这个精致的女人与坚毅粗暴的斯大林本来就格格不入。娜·阿里卢耶娃给斯大林生过一个女儿叫斯维特兰娜,他们的女儿后来曾在西方大红大紫赫赫有名过,她说,她的母亲就像是一支小船系在父亲那一艘远洋巨轮上,这样的组合根本没有半点“和谐”的成分。娜·阿利卢那娃是斯大林的第二个妻子,他们两人无论就年龄、经历、性格、生活都存在巨大的反差。或者说,他们的结合不过是俄国革命的产物。
1917年3月,斯大林在西伯利亚渡过了四年的流放生活,返回圣彼得堡后,立即来到他的老熟人谢尔盖·阿利卢耶夫的家里。
谢尔盖·阿利卢耶夫是一个工人革命者,他善良正直,还是在巴库时,就同斯大林交上了朋友,当他全家搬到圣彼得堡后,他和妻子经常邀请斯大林到家里作客,并协助他逃避追捕。斯大林在严寒的西伯利亚流放地常常收到这一家人寄去的棉衣和零用钱。如今,斯大林的归来,使他们全家人都感到非常高兴。斯大林兴高采烈地谈到沿途所受到的热烈欢迎,很多人把他这个流放回来的政治流亡者当成从战场上归来的勇士,有的甚至误认为“革命”只是“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沙皇的继承人。(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斯大林见到了阿利卢耶夫的小女儿,人们叫她娜佳,那年她16岁,正在上中学。此前,还有一个故事,1903年当斯大林还是一个青年人的时候,在巴库,娜佳2岁时,在海边玩耍,她掉到了海里,是斯大林救了她的命。现在,娜佳已长成了一个标致的姑娘,椭圆形的脸庞,黑眉毛,鼻子微微向上翘,肤色深深的,柔和的棕色的大眼睛,直直的黑睫毛,她的外貌还有些许吉普赛的色彩,忧伤的眼神,纤细而修长的手指,更有一种东方姑娘多愁善感的仪态。娜佳在巴库出生,在高加索长大,她的南方人的外貌,使人们都认为她是格鲁吉亚人。16岁,她身上毕竟有着不少孩子的稚气,有着中学生的浪漫主义情调——崇拜英雄,把从流放地回来的斯大林看成是一个凯旋而归的头号英雄,她崇拜他,也爱上了他,爱上一个足足比她大22岁的男人;而当年38岁的斯大林,却是经历过无数人生风雨和艰苦的革命磨炼,已经是一个老练的政治家,一个成熟的革命者了——差距如此之大的一对男女,走到一起能和谐相处吗?
阿利卢耶夫全家人都反对斯大林和娜佳的婚事,然而这无济于事,娜佳的性格具有内在的坚韧和刚毅,她把革命的热情和对未来美好理想的追求同这个不屈不挠的革命家结合到了一起。斯大林的同事们都为此深感难弄。本该,对于象斯大林这样一个已经具备“不轻信任何事物,偏重理性的思考,遇事能冷静地权衡利害得失”的领袖人物,会自己做出明智的选择。但是,缘于“爱情的无穷力量”,他们还是很快走到了一起。1918年,娜佳和斯大林结婚。从此,他们要并肩前进了,这一支小船系在一艘远洋巨轮上,就要迎着狂涛骇浪在大海里破浪远行……
斯大林的第一个妻子叫叶卡捷琳娜·斯瓦尼泽,她的父亲和哥哥都是革命者,哥哥斯瓦尼泽也在第比利斯神学校上过学,斯大林可能就是通过他认识他妹妹的。他们于1905年结婚,叶卡捷琳娜显然没有受到父亲和哥哥革命思想的影响,一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格鲁吉亚妇女,对她来说,丈夫和孩子就是她的全部生活。她和斯大林的母亲一样,是个虔诚的教徒,他们在东正教的教堂举行婚礼,只相处了5年,这个女人便于1910年过早地去世了,埋葬时用了全部宗教仪式,斯大林为此深感悲痛。她为斯大林留下了一个孩子,就是雅可夫。
斯大林与娜·阿利卢那娃的女儿斯维特兰娜后来写过一本书,书名叫《致友人的二十封信》,她在书的扉页上写着:“为了纪念我的母亲”。在书里,她写了她母亲的音容笑貌,她31年的短暂人生,她的性格和生活上的悲剧,读来令人感伤,令人叹息。斯维特兰娜写道,她的姨母曾告诉过她,斯大林在西伯利亚流放期间,曾与当地一个农妇住在一起,他们也生了个儿子——但因为没有受过什么教育,配不上斯大林这个尊贵的姓氏,也就始终没有认他。
娜·阿利卢那娃的死,在斯大林生前一直是个谜,很少为外人知。围绕这个谜有许多种传闻,其中之一也有人说娜·阿利卢耶娃是被斯大林枪杀的,但更多的传说是自杀。斯大林本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他很少对人有什么温情,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用到了政治上。然而,据说斯大林一生也曾发自内心的深爱过三个女性,一个是他的母亲,一个是他的女儿斯维特兰娜,一个就是他的妻子阿利卢那娃。可是,他的深情厚爱都没有得到过这三个女人的好报——他的母亲一生都住在偏远的格鲁吉亚,她瞧不起儿子取得的任何成就;他的女儿随着长大成人,同他越来越疏远,后来在1967年叛逃到美国,以她的切身经历控诉了斯大林的种种罪行;他的妻子最后以自杀的方式宣告同他彻底决裂。
娜·阿里卢耶娃的墓碑,孤独地矗立在新圣女公墓的一角,神态忧郁,朝拜的人可怜都她不幸的婚姻和命运,会上前去抚摸一下,可是为了保护雕像的洁白,才在外部加了个透明的玻璃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