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重读《历史深处的忧虑》

2012-09-13 11:11 作者:风中小站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有些书,哪怕是“名著”,作者哪怕是“名人”,读过即忘;有些书,哪怕“毫无名气”,作者哪怕是“草根”,读过之后却老在回味,怎么也忘不了。对我来说,《历史深处的忧虑》就属后者。

此书的封面折页开宗明义地点明了主题:作者以信件的形式讲述美国现实生活中的故事,生动地介绍了美国法律、政治制度的思想原则、建立与发展过程、操作方式、历史价值,以及为实行这套制度已付出的和将要付出的代价。

第一次读此书,是十多年前这本书刚出版的时候。对书中介绍的美国的法律、政治制度,言论自由,新闻出版免预检制度,宗教信仰、政党社团活动等,主要是抱一种旁观的态度,对其中美国人的一些做法和想法还很难理解,甚至感到不可思议。这么多年过去了,中国社会的畸形发展,改革开放的反反复复,迫使人不得不思考。于是,想起了这本书。

重读此书,感受大不一样。

读到精彩之处,自然而然会产生联想和对比,然而,这种联想和对比只会让人无端的痛苦和无奈。毕竟,中国和美国,是两个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人权状况、价值观、历史文化都存在巨大差异的国家。书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当年揭竿而起的华盛顿率领大陆军团打败英军,英国承认美国独立,但这一干人马并非以“开国功臣”自居而忙着组阁建国,居然作兽散,各自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去了。中国历朝历代,打天下的一定要坐天下,三千年帝制的历史包袱,不坐都不行,而且还要坐到二代、三代……恨不得子子孙孙坐下去。一旦联想和对比,就会陷入痛苦中。读这本书,得换一个心态和视角,否则,读书就不是乐趣而是自寻烦恼了。

当纯粹以第三只眼通过这本书去观察美国时,就平心静气多了,感到他们的立国理念是那么崇高和超越,他们设计的制度是那么严谨和隽永,他们的自由、平等是那么实在和具体,他们的人民是那么理性和睿智,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以上为例,那些貌似“傻瓜”的“华盛顿”们,之所以在胜利之后一哄而散,是因为他们一开始就压根没把“打天下”与“坐天下”必然地联系在一起,他们为之而奋斗的,是要实现他们的《独立宣言》所追求的“人类的理想”,即“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之权”;《独立宣言》甚至还否定了他们自己在打下江山之后必定要坐江山的合理性。他们深痛英国殖民政府的压榨和掠夺,因此对建立一个新政府怀有戒心,担心这个政府权利太大。他们不断地思考、斟酌,怎样去限制政府,怎样将人民的自由最大限度地落到实处。

基于这个理念,这些建国者们继续“傻”下去:赶跑英国人后,并不急于建国,13个州各自为政,各自制定自己的州宪法,追求自己的“生命权、自由权和幸福权”去了;直到独立战争胜利四年后,大家才聚在一起讨论起草《联邦宪法》,成立联邦政府;宪法出来后,立刻就担心宪法赋予政府的权利太大而损害人民的利益,马上跟着就弄了一个《权利法案》来制约政府;弄完了这些都还没有成立联邦政府,又过了两年才通过民主选举,把回家务农的华盛顿“选”回来当美国第一任总统。自此,联邦政府开始运转,美国也才真正意义上的“建国”了。

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政权更迭会像美国这样让人一头雾水的了。他们“颠倒”了政府与人民的关系,他们认为,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才建立政府。而不是通常认为,或者是天经地义的,成立个政府来给予(施舍?)老百姓的类似权利。于是,通过不断地权衡、博弈,诞生了《权利法案》来达到这个目的。

《权利法案》,是《联邦宪法》补充的十条修正案,也称《宪法修正案》。总之,他们制定的宪法要达到两个目的——如何限制政府的权力和如何保障人民的自由。于是,《权利法案》也被公认为《人权法案》。

其中的第一修正案是关于“言论、宗教、和平集会自由”的内容,对美国影响巨大。字不多,不妨引用一下:“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信教自由;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或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伸冤的权利。”

美国人民和媒体所享有的一切自由都源于“宪法第一修正案”,它几乎成为美国媒体或个人言论自由的护身符,不可动摇,以至于美国人把它颂扬为“美国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

其实,它这个内容既不新鲜也不特别,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宪法上都有,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国人最关心、最敏感、最说不清楚的“言论自由”,在美国是个怎样的概念呢,书中是这样介绍的:

“如言论自由,只要是一个人,就有表达自己思想的权利,这跟发表言论的这个人是好人还是恶棍没有关系,这和表达出来的东西是真理还是谬误也毫不相干。哪怕他的思想是彻头彻尾的谬误,哪怕假设有一种方法,可以鉴定出他的思想不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绝对是谬误,他作为一个人,还是有权利说出他的想法来。说出来,是合法的。”

而让全世界的记者们都眼红的“新闻出版免预检制度”,则使美国的记者们“英雄有用武之地”,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把这个国家发生的事件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直接向全世界播报,而且,越是为这个国家“抹黑”的事,越是播得起劲。于是,全世界也就在第一时间看到了美国总统里根遇刺的那一瞬间,看到了基地组织劫机撞击世贸大楼的那一瞬间,看到了校园枪击案的真实惨状,看到了警察与华尔街静坐者对峙冲突的火爆场面……

书中讲的这个故事颇有代表性:1997年俄克拉何马州联邦大楼爆炸案,这是911之前在美国本土发生的最大一起恐怖事件,死亡168人。案发当天,一个电台女记者正好路过此处,听见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看见从联邦大楼冒出的滚滚浓烟,不问三七二十一,她立刻抄起电话,一边奔向现场一边向电台大叫:让我播音!让我播音!而电台的导播也立即中断正常播音,接上她的电话……。她和她的同行,不仅有职业的敏感,更有“新闻出版免预检制度”的保驾护航,于是,一条很有可能获得“普利策奖”的新闻,就这样诞生了。

还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份在华盛顿州麦迪逊市发行的《进步》月刊,准备发表一篇《氢弹秘密》的文章,尽管文章所涉及的氢弹制造的内容,都来自公开发表资料的拼凑。但美国能源部以国家利益的名义,要求司法部把《进步》杂志给停了。然而,第一修正案对新闻制度最根本的一点,就是预先不能限制,司法部停不了《进步》。他们清楚,在美国,除了宪法,谁说了也不算。于是,一场力量极其悬殊的较量展现在公众眼前,一方是国务院、能源部、防卫部和核武专家,一方则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刊物。政府还动用《原子能条例》来打压杂志,这是美国极少特别授权政府可以进行新闻预禁的法规之一。最后,地方法院认为:“在这个案子里,我们生的权利受到威胁,出版的权利变得可以商榷。”权衡再三,法官“遗憾”地签下了这份预禁令。这个回合,政府赢了。但《进步》杂志马上提出上诉,与此同时,被这桩案子搅得激动不已的全美国的新闻界和有关社团,甚至个人,兴趣十足地也加入到对这个案子的追踪调查之中。最后,一个好事者竟然把自己在调查中七拼八凑的氢弹的秘密在一家小报上发表了。第二天,政府就对《进步》杂志撤诉了,司法部长承认政府的起诉已经毫无意义。于是,《氢弹秘密》在《进步》杂志一字不落的全文发表。杂志赢在了最后。

这就是“国家利益”与“新闻自由”博弈的结果,美国人真这样迷恋“新闻自由”而无视关乎自己生死存亡的“国家利益”吗?他们是不是又“傻”了?本书的作者是这样评论的:

一旦“国家利益”这个重磅炸弹有朝一日炸开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一个缺口,整个美国的新闻自由就很可能全线崩溃。这不仅仅是美国新闻界的恐惧,这是美国人的恐惧。他们认为,这个社会从根本上的运作正常,才是他们自由自在生活的保障,而新闻监督是整个游戏规则在操作过程中最强有力的束缚力量。如果没有这样的约束,一个聚集了巨大财富的美国政府,会迅速腐败下去;一个拥有强大权势的美国政府,会很容易地制造一些借口,轻易地拿走公民的自由。这是制宪、建国二百多年来,美国人真正感到害怕的东西。

尽管如此,我还是感到不可思议。

此书还列举了美国法律、政治制度,特别是《权利法案》的框架下,一些与我们的观念和认识大相径庭的事件,如轰动全球的“辛普森案”,争论不休的民间持枪,不可侵犯的私有财产,如火如荼的民权运动……这些案例,使我们看到美国人在捍卫《权利法案》时所付出的代价,和这个代价所彰显的他们的价值观。

两百多年来,《联邦宪法》一字未改,而修正案至今也才增加到27条。当新闻自由纠结于国家利益的时候,他们选择了前者;当言论自由冲突于公众安全的时候,他们同样选择前者。为此,他们为坚持这个法案付出了极大的,甚至是惨痛的代价。奇怪的是,两百多年来,美国“长治久安”,一直在“和谐、稳定”的发展,尽管他们还要为这个发展付出代价,但美国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将在自己认准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的道路上,“执迷不悟”地继续走下去,哪怕还会付出代价。

美国的先哲,华盛顿、富兰克林、杰斐逊、麦迪逊……一群“狂热”的理想主义者,为缔造一个强大、自由、平等、幸福的国家,远在建国之初1787年的费城制宪会议,就为这个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个基础,摒弃了“枪杆子”,摒弃了残酷斗争,摒弃了政治运动,建立了在民主、平等之上,充满了宪政与共和精神的治国方略和政治制度。当初,华盛顿认为《联邦宪法》能够管20年就不错了,但直到今天,《联邦宪法》还在被不折不扣的奉行着,这是他们都没有想到的。

著名学者易中天在他的著述《费城风云》中这样评价《联邦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宪法,其中包含着一个精巧的设计。正是这个设计,创造了一种既民主又共和的体制,并充分地体现了宪政与法治的精神,从而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

“华盛顿”们傻吗?他们是何等的聪明和远见!

美国人傻吗?他们是何等的理智和执着

鉴于《联邦宪法》及其修正案的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作用,我想,都可以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如果这样,我愿意为此而骄傲和自豪。因为,它就是人类理想、智慧的结晶,就不仅仅属于美国,而属于全人类了。

总之,阅读《历史深处的忧虑》,在对美国的法律和制度及其立国理念、治国精神有一个基本认识和了解的同时,还对产生这些法律和制度的历史背景也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和轮廓。历史与现实,让我们重新认识美国;或者说,让我们认识一个真实的美国。

如果还想深度了解美国的建国史和制宪史,可以延伸阅读另外两本书:作者的另一本《总统是靠不住的》,易中天的《费城风云》。当然,不要去联想和对比,否则,这些书就读不下去了。

最后,读此书还悟出一些道理:为什么中国的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投资的首选是美国;为什么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为什么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国债持有国;为什么中国高官的子女、孙子女大多在美国;为什么中国的学生大多选择留学美国;为什么以精英阶层和企业家为主流的中国移民潮大多涌向美国……

感谢作者写了这么一本好书,然而,作者却名不见经传,“林达”还是笔名,网上查询,也只知道为两名作者,一说为两夫妇。他们都于1952年出生在上海,1978年进入大学,现居美国,如此而已。复读时,在版权页发现,此书由三联书店1997年出版,至2012年3月,已经再版十九次,印量超过22万册。看来,引起共鸣的大有人在。

《历史深处的忧虑》为作者所著“近距离看美国”系列丛书,除此书外,还有《总统是靠不住的》、《我也有一个想》以及《如彗星划过空》。这些书,都被我一一收进书柜。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87453/

重读《历史深处的忧虑》的评论 (共 5 条)

  • 暗雪
  • 惜缘
  • 流星
  • 孟杨
    孟杨 推荐阅读并说 历史深处的忧虑》为作者所著“近距离看美国”系列丛书,除此书外,还有《总统是靠不住的》、《我也有一个梦想》以及《如彗星划过夜空》。这些书,都被我一一收进书柜
  • 读你
    读你 推荐阅读并说 欣赏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