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吉林乡吃“三绝”

2012-09-12 16:02 作者:白鸟群群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延边冷面》

“物离乡贵,人离乡贱”,屈指漂京12年多了,经常故乡,而多数时候竟是在故乡的往昔里吃东西!呵呵。……

遗憾写诗多年,竟从未写写独特的延边,可见不合格!一闭上眼,那从敦化通往延边的山路的青葱,雾,谷中湍急的河流和水稻田,犹在目前。1988年天我曾在延边外派工作20余天,几乎跑遍延边州的山山水水,各个城镇,初见世界上最大的梨苹果园(梨苹果,为在苹果树上嫁接梨树枝条而成,果实酸甜独特,果肉爽脆细腻,为前苏联农学家米丘林(1988—1935),所发明,后移植到东北延边州),园中通一条公路,可驾驶汽车跑很久,果园原来是错落于群山逶迤间,每隔二、三里才见一位看园人,而且是妇女

延边的大米饭“征服”人,长在冷水的地方的大米制成饭就是浓香冒油,白里透青!水稻们生长于图们江,嘎牙河畔,海兰江畔,这里才是它们真正故乡,辽宁的开原大米好吃,但延边的更独特。延边是朝鲜族州,朝鲜族的农民都是祖传的种植水稻高手。在那里我很羡慕当个朝鲜族老人,吃饭得坐上坐,与儿女住在一起得住最好的一间朝阳面的屋子,儿孙簇拥由衷的尊敬顺劲儿,自古相传成习,真是福气!就连集体活动中唱歌、跳舞也由老年人带头开始,青年人其后才谦虚参与,给老年人穿最好的新衣,这真是个珍贵的人类中好传统!

冷面,在这里全称狗肉冷面,面要地道,汤要纯正,“面吃一口汤”,真正的冷面最好在夏季吃,汤要微凉,微甜微酸,冷面上盖以几片酱牛肉,或细腻狗肉,面条中含有荞麦、小麦、马铃薯粉,以及玉米、高粱米等。汤中有苹果薄片、白芝麻、有是还配以一小块酸辣白菜。冷面、狗肉、山野菜的朝鲜族饭馆是一个系列,最地道的还有淹薇菜、淹桔梗、淹或烤明太鱼,狗酱(用狗血狗皮制)、有一菜叫“石头火锅”。主食有一道叫“打糕”,真谓一绝。但我个人吃时喜欢简单,比如,一碗好大米饭,一碗狗肉辣汤,会吃得你满头大汗。

延边一是山凉水冷,二是古时就有耕种水稻原因,早下田时候东北的朝鲜族和汉族都要喝一点白酒祛寒,这里就喜欢吃辣椒,久之成为习惯,有许多好吃法。(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现在北方各省仔细找几乎都能找到冷面,但即使在吉林省你要吃到一碗真正的,传统的,也并不十分容易,还是得到延边,而且要须找到传统的店铺,那些赚钱的大店经常“徒有其名”。

小吃一靠传统,二靠技术,三更靠它的合格大众,缺了哪个都不能发展好。有次我在北京寻得一爿冷面馆,而且能烤那种小锅东北牛肉,但一吃全不是这个味儿!——原来小吃其实不长腿,它的美妙只在自己的故乡!

《“烙年糕饼”》

年糕饼就是一词,为什么前加“烙”?是指吃时必趁热、趁现场吃。

东三省“土”的系列,年食、又称粘食,是一个大系列。

粘豆包、粘糕、烙年糕饼、粘米卷子(又称呼黄面卷子)、粘米饺子……

烙年糕饼,外可配沾芝麻、或苏籽,内可置大云豆、或红小豆馅,面要发酵的柔软,发好的生黄面揪一块有微微的酸甜,烙时候火要好,油要开要足,每只年糕饼有妇女的手掌大小,呈圆,烙时孩子们围坐在炕上等候,边烙边吃。

我个人印象深的还有粘米饺子,个头如同一个很大的包子,形状如饺,外包一层新鲜榛树叶,要蒸,蒸熟后清香扑鼻,在当知青的九台县山区我曾于过端午节时候吃过,很难忘。可惜此一物今多已失传。

粘豆包以黑龙江省农村的为“最粘”,原因是那里糜子多,而粘豆包必须要“大黄米”(糜子)磨的才最好,吉林乡村出产“小糜子”多,即粘谷子,粘度还稍差。

其实这个东西适合最冷和最热的时候吃,即数九和三伏,这2个时候吃最“出味”。制作比较费工,米要淘洗、晾干、磨细、发酵,做馅的红豆要煮熟、捣烂、再加糖……没时间耐心的人做不了此一物。从前天可一次多制作一些,冻在外面。粘豆包配以一菜最佳,既炖酸菜肉粉条,或加血肠,吃时最入味。

粘米是很有“灵性”的,最巧的村妇会把它释放出来!

写到这里,我今天下一顿饭最怀念的就是回到知青,吃几只新烙的小粘糕饼,或尝一碗热腾腾的粘豆包,上撒一点珍贵白糖!

《白肉血肠》

从前,地道的吉林人进当地的小饭馆,最喜欢叫的几个菜——尖椒炒干豆腐、地三鲜、(青椒、茄子、土豆共炒)、沙锅炖豆腐、还有一个就是白肉血肠。

吉林还有一些小吃,有特点的,比如,四平的李连贵大饼、以前农村小馆子的鲇鱼炖茄子,榆树的柳篙芽炖嘎牙鱼,近年还流行一味俄罗斯的牛肉炖西红柿,但白肉血肠还是一道乡村真正传统的菜。

用料:家淹酸菜、五花肉、杀猪血肠,要大锅炖,吃时人要多。所以它原来是农村的腊月里的菜,乡味很浓,它和年节喜庆紧密联系。这道菜最好于腊月、正月吃,余时也可以,但不太是这个味。这道菜火浓,汤浓,喜欢寒冷节气。

70年代初在乡村当知青的时候,我有幸吃过老乡家杀年猪新灌制的血肠,一家一个味儿,吃时沾蒜泥、韭菜花,老乡家还自制一种咸肉,与南方的腊肉不同,是将肉放入盐口袋、或酱缸里,平时吃时拿出来切一块,这适合东北人喜盐“口重”习惯。他们也在夏天把香瓜、辣椒、黄瓜等,放入酱缸,做成酱菜。这都是“因地制宜”的发明。

吃白肉血肠有的乡村小店配以烙葱花饼,吉林的山东籍人多,所以会烙饼,一个是油饼,一个是发面糖饼,都令小孩子谗水欲滴。

一般的菜天下都会做,但酸菜白肉血肠这道菜,只有吉林乡下最好,搀掉了思乡人的牙!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87143/

吉林乡吃“三绝”的评论 (共 5 条)

  • 风语
  • 沁梦飞雪
  • 毕欣苗
  • 孟杨
  • 梧桐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