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库尔勒,一座眺望的城市

2012-08-19 22:29 作者:孟杨  | 4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来到库尔勒,才知这个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北沿、欧亚大陆腹心地带的年轻城市,从1979年撤县建市,经历了33年的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集现代工业、特色农业和旅游业为一体的现代化大都市。尤其是存在其周边的众多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使库尔勒的旅游业相当发达,一年四季游人如织,让这个城市闻名遐迩,声名鹊起。

库尔勒北倚天山支脉库鲁克山和霍拉山,南临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可当你行走在绿树环绕的城市当中,站在穿城而过的孔雀河畔,游走在城市郊区的那一个个垂涎欲滴的梨园中,遥望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你可能会产生一个疑问,这个干净美丽的城市,是否在近旁存在着一个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的大沙漠?

事实上,库尔勒承载着一本厚重的历史。建于库尔勒8公里之近的天山峡谷中的铁门关,襟山带水,不仅是古丝绸之路通往西域的必经之地,而且由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从公元前174年匈奴统治西域、焉耆僮仆都尉在铁门关设守备算起,到1966年王震将军在铁门关勘察水电资源算起,铁门关发挥其军事关隘的作用足足存在了2240年。

两千二百二十四个轮回中,从汉、晋、前凉、北魏唐帝国、西辽、大宋、元帝国、明朝、清朝,有多少个名垂青史的将军志士在此建功立业,留下了他们的英名供后人凭吊,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将士埋骨在历史的尘埃中灰飞烟灭,为这块土地增添了几多英武几许悲壮?而1771年,蒙古土尔扈特部落从伏尔加河流域一路打打杀杀,冲破无数个阻挠,趟过无数条河,翻过无数座山,行程上万里,虽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最终回归祖国,演绎了一曲悲壮的民族迁徙史。当时的清政府为了表彰土尔扈特部落的壮举,将巴音布鲁克草原赐予土尔扈特部落安置家园,放牧生活,繁衍子孙,并将铁门关交由土尔扈特将士守备。即使在今天,库尔勒仍然作为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的首府,使库尔勒这块土地在厚重的历史中承载了政治重镇的大任。

听当地的人讲,库尔勒在蒙古语中是“眺望”的意思,那么,这块土地在眺望什么呢?是眺望雄关漫道的铁门关,还是眺望正在消失的罗布泊?是眺望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还是眺望那绿草如茵的巴音布鲁克大草原?是眺望这块土地厚重丰富的历史?还是眺望城市而今的蓬勃发展?这可能不是那一个历史学家经济学家轻易回答的问题,可库尔勒背靠着那天山,遥望着昆仑山,眺望在塔里木盆地的东北沿。

库尔勒,一座永远眺望的西部城市,有着无穷的迷人魅力!(2012年8月19日写于库尔勒)(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76257/

库尔勒,一座眺望的城市的评论 (共 46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