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父亲的“记账本”(散文)

2012-08-12 07:34 作者:龙江老赵  | 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父亲的“记账本”□龙江老赵

想念起逝去多年的父亲,眼前浮现出父亲的“记账本”。

父亲的“记账本”,是用大哥写过的“田字格”用线绳钉在一起的小本子。在我很小的时候,每天晚上父亲收工回来,都会在这个小本子上记着什么。那时,我一直很好奇:一个大字不识的父亲,怎么天天记“日记”?

父亲没有进过学堂门,3岁时爷爷、奶奶相继去世,当时一位远房二爷爷把5岁的伯父、1岁的叔父和他一起,用担子从遥远的江南挑到江北大荒上一个叫三排五的屯子。当哥仨到了七八岁时便开始跟着大人下地干活、放马、放猪,直到长大成人、娶妻生子也没有读过一天书。

有一次,趁父亲上工不在家,我偷偷地从炕席底下翻出了父亲的“日记”给大哥看。我们哥俩研究半晌也没发现啥“文采”,只是每一页上都是长长的一串“正”字。

父亲“日记”里的“正”字,虽然写得歪歪扭扭不工整,不过从一笔一划的态度上看得出父亲书写时是蛮认真的。当时,我和哥哥都没看懂这些“正”字意味着什么。后来,从母亲的口中得知,那是父亲每天记录出勤的“记账本”。(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父亲向我们唠叨,他一辈子不识字,是个“睁眼瞎”,生产队按分记酬,分分分,小命根,他是怕记工员误记“骗”他,所以一个月出几个工必须记下来,省得旁人“蒙”他,他还蒙在鼓里。

从那时起,我和大哥更加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他每天在生产队贪黑起早地干活,连一个工也舍不得耽误,其目的就是想让子女们多读书、有文化,以后不像他一样“睁眼瞎”。

三年自然灾害的后期,大哥考上中专,可看到家里的日子实在紧巴就主动辍学,到生产队干活挣几个工分缓解家里的困难。可父亲没过几天东借西凑攒够学费,硬是把大哥送回学校。

当大哥一迈进学校大门就哇的一声大哭时,父亲边流泪边对哥哥说:“孩子,别哭,这不是又能上学了吗?好好读书!家里再难,你也别挂念。有在,你妈和你兄弟们就饿不死。”

40年后,当进入花甲之年的大哥告诉我,那一天,他整整哭了一。从那时起,他便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出息给不识字的爹妈争气。

上小学时,我还记得最清楚的一件事,有年除夕和哥哥姐姐贴完对联,再和母亲一次次到大道上等父亲回家过年。因父亲为了多挣几个工分,出外勤上北山伐套子,得年三十下晚才能赶回来。到了日头落山我和哥哥姐姐们才把父亲接回来,妈妈说不管有多晚一年一次饺子必须和父亲一起团圆吃。

等我长大了,还有一次让我记忆深刻,父亲在生产队打场不小心让磙子把腿碰伤了,一个多月没有去生产队出工。这一个多月里,父亲经常拿着“记账本”发呆。姐姐告诉我,父亲是在心疼他的工分。

后来我在思索:不知谁发明的工分,工分又确实是个好东西,它能把亿万农民的心拴住。父亲“记账本”里的工分,是全家生活的命根子,父亲把工分看得如生命一样重要,全家的吃喝病灾花费,孩子们的上学婚事花费都得靠工分来支撑呀。

二哥上中学时为了挣点工分,暑假与队上社员一起到西碱沟打羊草,不慎出汗受风得了半身不遂,只能天天躺在炕上由父母照顾,可父母从来没有半句怨言,而且还操心待他们走了之后二哥的生活安排。一次,我们兄弟姐妹给父亲过生日,父亲嘱咐我们:“我最惦记老二,我真想多活几年,等把你二哥伺候‘走’了我再‘走’,不然,我放心不下你二哥呀!”当时,我们全家人都哭了。二哥56岁那年,离开了人世。料理完后事后,父亲擦干眼泪说:“那‘工分’坑了你二哥。现你二哥‘走’了,我也心安了。要不得给你们兄妹增加多少负担!让他拖累你们,我心不安!”

1976年以后,我们再也看不见父亲使用“记账本”记工分了,十几年的生产队一夜间解体了,工分的作用立即失去了它的伟大功能。但父亲并没有把“记账本”遗弃,而是父亲“与时俱进”地记录起分产到户后自个家的有关“正”字了。

1993年,72岁的父亲走完了他辛苦勤劳的一生。父亲生前用“工分”和“心血”把六儿二女养育成人,其“记账本”是父亲的杰作之一,她浓缩了浓浓的父子情深,她是留给我们子孙的一份宝贵的遗产。

2006。8。10初稿/2012。8。11改毕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73241/

父亲的“记账本”(散文)的评论 (共 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