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记苏州大学新芽暑期实践小分队初进小岗

2012-08-02 17:44 作者:碎月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有“中国十大名村、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等美誉。一个出了名的穷村,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如今,在社会各界人士的深切关怀下,小岗村已是安徽省新农村建设的典范。今年7月3日,暑假伊始,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联合“敬文书院”的同学,抱着对家乡的热与自豪的情怀,组建一支“老乡队”——新芽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他们的不远千里,几经波折,多方辗转,从苏州乘列车驶至蚌埠,又从蚌埠转车到凤阳,又接着以马不停踢的速度赶往小岗村来的理由,就是为了深入调查小岗村村民的幸福感,学习小岗人的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发展精神。

小分队到达村里已是正午,在村委会的指导下及村民的热情帮助下,小分队被妥善的安置了下来。疲惫没有打消小分队成员的积极性,稍作休息后,小分队队员便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了工作中,队员们整理问卷,便走入农舍,与村民面对面的交流调查。首先访问的是当年大包干带头人严宏昌老人家里,在和其面对面的交流过程中,队员们了解到了关于当年“红手印”的故事。严宏昌1978年当村长时,凤阳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几乎颗粒无收,农民们更大规模地外出讨饭。严宏昌从父辈了解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小岗农民的生产一度干得很好,一年能收十几万斤粮食,还有余粮交给国家。他还注意到农民在自留地上的生产积极性很高,一亩自留地上种出的粮食,胜过生产队二十亩地。他最后下定决心,要分田单干。1978年11月的一个深,在一间破草房里,严宏昌带着十几个农民,神情紧张地在一张字据上按下手印,把村里的田地分给各农户。就是他的这一举动,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序幕。面对着眼前的这位已是古稀之年的严老爷子,想象着老爷子做过的那件事,对小岗来说或许只是一小步,但对整个中国农村的改革发展来说,已经是前进一大步了。老爷子人很好,对我们热情招待,得知老爷子视力不是很好,做问卷有困难时,小分队的成员便耐心向老爷子一一解释,向老爷子征询意见,完成了这个问卷。由于天气和时间的限制,小分队很快拜别了严老爷子,又继续向其他村民发放问卷,凡是村民们不懂的地方,小分队的队员们都耐心解释。

今日访问结束后,我们发现,小岗村人对幸福生活是有追求的,他们团结一致,配合村委,齐心协力,共同为村里的发展贡献的力量。唯有干实事的领导,给力的广大农民兄弟姐妹,农村才有真幸福!(文:江姗)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69525/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记苏州大学新芽暑期实践小分队初进小岗的评论 (共 3 条)

  • 梦天之蓝
  • 风语
  • 浅笔抒写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