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风云•党崇雅明末清初30年

2012-07-17 02:08 作者:杨广虎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风云•党崇雅明末清初30年

(长篇小说之草稿)

杨广虎

又是一年。在七十六岁的老人党崇雅的心中,已经没有过年的概念。

年味道已经越来越淡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书童蛮牛已经虚岁十八,是党崇雅老先生在崇祯十七年的战乱中,从襁褓中救下的。没有名字,就叫蛮牛,西府的牛力气大,肯干实在。历经大明、大顺、大清三朝的阁老党崇雅,一直对自己的周遭懊悔不已,似乎看透了人生,不想让蛮牛这孩子读书,只想让他娶妻生子做个普通的老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不想,这蛮牛机灵,也读书,老先生只好由他去了。

有许多事情是身不由己。

既然过年,也应该喜庆些。虽然他已经告老还乡六年了。顺治十年,他已经六十八岁了,向皇帝苦苦告老,才得以批准。不想二年后,顺治十一年,年已六十九,家里老母八十有余,又被皇帝宣召,去编《资政要览》、《劝善要言》,完后才引年乞休。其实,在顺治十年,党崇雅就带上蛮牛,来到这个地方,隐居于陈仓宝鸡西郊四十里的深山之中,太平堡意先居。

太平堡,是一块世外桃源,树木参天,流水清澈,人迹罕至,清静幽雅。党崇雅选得一破窑洞,三面环山,一面朝下是万丈深渊,只有一条小径通往大千世界。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一般人人,绝对不会来此的。尽管战火纷飞,土匪四起,但是没有人来此惊扰。

党崇雅,只带有书童蛮牛,一头老毛驴。其他啥也没有,居住于此。

过年应该有些喜庆。虽然在深山中,不知世外岁月,不问时间之事。党崇雅掐指一算,是过年了。蛮牛还年轻,应该让懂得一些周公之礼,人间烟火的。大年三十,早上蛮牛从山下挑完水,他吩咐蛮牛去集市用些中草药换些红纸笔墨,鞭炮茶叶之类的。其他吃的,他们闲时开挖了几亩薄地,种些庄稼。

西府过年要请神。山里很冷,寒风嗖嗖,只钻人脖子。蛮牛步行回来地时候,天已经黑了。党崇雅用拾来地树枝生起了火,等着蛮牛。老毛驴闭目养神,悠悠闲闲。

老百姓讲究,过年要休息几天,人当牛当马累了一年,要休息,骡子马牛等牲口也要过年要休息。国富民强,百姓安康,这是他一生的愿望。可是连年地旱灾战乱,让老百姓无处安身呀。

党崇雅无法安睡。借着野火,拿起毛笔,写了一副对联:高山仰止疑无路曲径通幽别有天。叹气连声。

蛮牛捎来了金台观妙真道人地话,情深不寿,悲极必伤;贵贱生前已定,各要存心改过。莫道世间无险峻,高处从来不胜寒。

妙真道人是党崇雅地好朋友,主持金台观。金台观是明代辽东道人张三丰修道处,异常幽静。有诗云:“不为依陈宝,浮云自往来。三峰留玉洞,一杖下金台。海岳归何处?君王召不回。无生本无地,人世漫徘徊。”

党崇雅仔细玩味着妙真道人地话,往事如潮,席卷而来,不能平静。

他在火上,熬着泾阳茯茶,他喜欢秦商制作的砖茶,浓味有劲,至于养生益脾,倒没有考虑多少。

山里,万籁俱静。蛮牛走累了,打着鼾声,党崇雅仅仅不能入睡。他走出门洞,天黑的伸手不见五指,飘起了花。

返回洞中,他写了一首诗:

孤舟迷去径,隐几云飞槎。未得游天外,归巢泣暮鸦。

然后和衣而睡。

西府的年过的很长。老百姓都习惯串亲戚,走门串户,互相祝福。党崇雅已经告诉儿子家族亲戚朋友,不必来看他,自己一个人清闲。

蛮牛放了一串鞭炮。党崇雅拿起平生最喜欢的《尚书》叫他读书,“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蛮牛问他,怎样才能“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党崇雅捋了捋胡子,慢慢地说,“以公灭私,民其允怀”方可。

蛮牛点了点头。似乎懂了一些。

老百姓过年都要臊子面。蛮牛知道老爷的喜爱,揉了面,弄了些油泼辣子和自己酿造的香酥,两个人吃吃喝喝起来。酒是金台观张三丰秘传的方子,妙真道士送的。

据传天师张三丰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寒来暑往仅一纳衣,雪天气蓑衣着身。一餐能食升斗﹐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事能前知。游止无恒。居宝鸡金台观时﹐曾死而复活﹐道徒称其为“阳神出游”。

爷俩个喝得倒也滋润。酒烈度极高,喝了烧心滚烫,但却极其舒服。外边的雪一直下着,积了厚厚一层。

喝到酣处,蛮牛胆子也大了,问老爷,“老百姓都说你给顺治皇帝当老师时,都敢打他?”

“那当然了。皇帝不好好读书,该打。”党崇雅迷迷糊糊地说。

“当年多尔衮摄政时期不让顺治读书,怕是翅膀硬了不好掌控。但是小皇帝勤快肯学,半偷偷来读呀!才有了自己的江山社稷。”党崇雅继续说。

“我也要好好读书。”蛮牛说。虽然他心直,悟性不高,但是他很谦虚。

“读书也误事呀。我一辈子读了几箩筐书有啥用?人不人,鬼不鬼。人之立身,为善最乐。”党崇雅说完,醉酒而去。

正月初八一大早,天麻麻亮,蛮牛去挑水。山路很滑,但是他每天还需要去冰窟窿吊水。

刚出窑洞门,就远远看见一个人来了。走进一看,原来是袁楷袁先生呀,老先生比党崇雅小十岁,从凤翔踏雪徒步而来,两人在万历四十年同年中举,又同年中进士,是莫逆之交。人称他“照天烛”,是明辽东经略袁应泰子。袁应泰因为文官领兵经验不足,招安失误,殉难辽城,袁楷二十八岁,痛父冤,徒跣赴京师见崇祯皇帝,上遗疏求直白,因得赐祭葬荫谥。李自成攻凤翔城时,他与知府坚决守城,明亡后,隐居不出。但是,他和党崇雅无论何时,国家怎样变化,还是最好的朋友。

袁楷还没进门,就喊,“天意呀天意,我大明江山有望了!”

党崇雅听到袁楷的声音,连忙出门迎接。

“袁弟,大明有望了?”他不解地问袁楷。

“弘光、隆武、鲁王监国、绍武及永历政权,星火燎原,更跌不止;听说永历帝都跑到缅甸去了,吴三桂步步紧逼呀!”党崇雅说。

“我听说了,大清顺治帝初六晚已经壮年暴毙!我大明幸事呀!”袁楷高兴地说。

“顺治皇帝年轻气盛,咋能突然驾崩,绝对是谣言。”党崇雅不相信

少年天子,英雄气短呀!听过是因为天花病入膏肓死于深宫养心殿。”袁楷说。

“大明崇祯皇帝十七年,大顺李自成只坐了42天皇帝,大清顺治皇帝十八年,难道这是天意?”党崇雅扪心自问。

“天意呀天意。我大明之福。”袁楷幸喜若狂。

“雪捲长空浪,披襟野战寒。林投苍素色,眼向有无看。猎马追踪远,归鸦吊影单。游深天地外,为我借风抟。”党崇雅默默地口占一首诗。

“拿酒来。蛮牛!我要和袁弟和一醉方休!”党崇雅吩咐蛮牛。

蛮牛报来一个坛子,打开泥封,酒香扑鼻。想当年,两人中进士,被东林党人诬为与阉党魏忠贤有染的考试官顾秉谦、魏广微有师座关系而结怨,一直忧忧为官。崇祯皇帝疑心甚重,无法为国效力,为民造福。老了老了,两个人有在一起了。

“喝喝喝!一醉方休!”两个老头在顺治十八年的大年初八,在大雪覆地的太平堡意先居喝开了。没有杀猪宰羊,没有好菜下酒,只有山里的野菜和浓茶。

“我们的杨畏知活起了人!是条硬汉!”袁楷无意说道。

党崇雅默默地面向北方,北京,磕了三个头,不知道他向谁磕头。

夕阳如血。两个人是夕阳下的剪影,血光中异常醒目。

2012年7月15日晚

(待续)

说明:本小说是虚构小说,只想追溯历史风云,尽量还原、探寻历史人物的内心隐秘和民俗风情、历史文化。不敬之处,请谅解。

来自杨广虎个人博客:blog。sina。com。cn/yangguanghu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62615/

风云•党崇雅明末清初30年的评论 (共 5 条)

  • 无不为之
  • 莫名
  • 风语
  • 浅笔抒写
  • 画笔
    画笔 推荐阅读并说 加油。希望更上一层楼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