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安达站,生命的驿站(散文)

2012-07-10 20:49 作者:龙江老赵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安达站生命的驿站(散文

□龙江老赵

安达站扒了,说是为给高铁让路而扒的。一个百年老站的俄式建筑,就这么地瞬间消失在视野里,人们在无尽的怀念中流溢着几分苦楚,记忆里“安达站的故事”似全屏视频,在我的眼前浮来闪过,一会眼睛就禁不住地被湿润浸泡了。

记得小时候,家乡的县城没有通火车,当然就没有火车站了。听说在大跃进年代,上边要把铁路从安达铺到北安,正好路过我们的县城,后来路基都修完了,就差铺铁轨了,却不知啥原因项目下马,几十年后那个铁路基础,还在那县城西侧西南东北方向横卧着,虽然后来人们托坯插墙等取土使卧体有些残缺,但人们还愿意叫它的遗址为“老铁路”。

在那个计划经济年代里,父老乡亲有什么物件需要铁路托运的,都要到安达站去托或取。县里手工业科还在安达站货物处设个物资转运站,把计划内的煤炭、木材、钢材等物资,从祖国各地用火车运到安达站货物处的物资转运站,再用汽车从物资转运站运回到本地。就连每年的送兵,县里都要用汽车送到安达站,然后上军列运到入伍的部队。从那时起,我幼小的心灵里,就非常羡慕远处的安达和安达火车站,成为记忆中一个向往的美丽地方。

改革开放后,我携妻带子来到安达居住,安达成为我生活的第二故乡。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几乎经常奔波于安达与大庆、安达与哈尔滨之间,所以记忆中向往美丽安达站的我,成为今天这里来来往往的常客。安达站,留下我的足迹,留下我的愉快,留下我的收获,是我生活中一个多彩的组成部分,是我生命中一个举足轻重的快乐驿站。就连安达站由二等站降为三等站,自己好象受到多大耻辱似的,弄得心里好几天都堵挺荒,真有点安达站存亡荣辱与自己息息相关似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安达站,清一色俄式建筑,其设计风格,别致幽雅,独具特色;二层小楼不高,其大厅空间宽大敞亮;虽经历百年岁月,其魅力犹存,与相邻中式建筑合谐地融为一体,凸显安达特色的“凝固音乐、永恒艺术”的建筑景点。当朝霞布满天空或夕阳撒下余辉的时候,广场变成晨练和幕舞的秧歌海洋;当来来往往的人流离开这里的时候,总在站前和“苏联红军纪念碑”前留个影,留下旅途的美好记忆。

安达站的站名是从满语“谙达”二字演变而来。1897年,东清铁路正式动工修建,1901年铺轨至安达,1903年正式通车建立安达站。当时安达无地名,只附近有个叫“谙达”的客店。“谙达”是满语“宾客”、“伙伴”之意,且店接纳的大都是从呼兰到齐齐哈尔经过此处的客人,车站并由此得名为“安达站”。致于后来的安达厅、安达县、安达市等延革,都是在“安达站”的基础上而发展生成的。

上世纪二十年代,安达站为东清铁路线的主站。从1904年2月10日到1918年8月19日,俄军和日军先后进驻过安达站。当时安达站的繁荣,应最数兴盛的“国际粮场”。在1926年安达通往拜泉、海伦、明水等大道开通后,一大批国内外粮商云集于此,一到秋、两季,这里景象便异常繁忙。据《北满与东清铁路》记载:“20年代,安达站每年发货数量在西线各站居第一位,在中东铁路各站居第二位,仅次于哈尔滨站。”无怪乎打小父辈们老跟我们提起安达站,和那唠叨没完没了的民谣:“拉不完的拜泉县,填不饱的安达站”。每当这个时候,他们就把自个的经历编成“历史故事”,叙述有关送粮路上风餐露宿的艰辛,和遭遇胡子抢粮的惊险;叙述大车百辆到安达站卸完粮后的胜利喜悦,和连人带马住进大车店,老板子和掌包的都躺在一条大大的通铺上,天南地北地拉着浑嗑和唠着黄段子的“扯片拦”;叙述有个押车的地主公子去逛窑子,一头扎进去就没出来,和公子连车带马全挑了结果还不够窖债,只得远在家乡的大掌柜用一兜子钱才把他赎出来……

安达站,百年岁月,风苍桑,是一部历史史诗和宏伟画卷。1919年6月下旬,安达站和横道河子站、昂昂溪站、扎兰屯站、海拉尔站的工人联合罢工,工人们要求增加工资待遇,站内运输一度中断,迫使资本家和买办们不得不答应工人们的请求:1926年袁世辰与李天松等共产党人在安达站开展活动,同时12月成立安达的第一个党支部,发展党员9名。党支部在发动群众的基础上,并借用工人生活贫困及反抗清情绪高涨的有利时机,组织1000余人装卸工人大罢工,并取得满足工人要求的胜利;1932年6月1日、7月10日,马占山的抗日部队2000余人,两度攻下安达站,打得日军闻风丧胆,并处死协和事务处员渡部允男;1932年8月27日、9月5日、9月11日,李海青“天照应”抗日义勇军5000余人,三次奇袭、重创安达站的日军,使日军死伤多人,极大地振奋了广大爱国民众的抗日士气;1932年10月2日、10月13日,邓文部的抗日义勇军余人,两次占领安达站,站内伪军一个旅投降,并沿中东铁路西线直逼齐齐哈尔,日军全线受到惊吓和震摄;1945年,苏联红军的一个营,约500多人进驻安达站,站内2000人的日本关东军,向苏军递交了投降书和名册,缴枪投降,后苏方又把安达站转交给中方接管。

从此,安达站结束了外国人的统治,几经周折,获得新生,成为中国人自己的火车站。解放战争时期,安达站为运送千万东北儿女上前线杀敌载入史册;新中国初期,安达站运往曾养育共和国几代人的红星奶粉到祖国各地,全中国都开始逐渐地了解安达;上世纪六十年代,大庆油田的发现和开采,石油大会战指挥部设在安达,东北石油学院迁在安达,大型设备和生活物资,从祖国各地运到安达站再运往战区,安达站为共和国的石油大会战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安达站,风雨兼程,与时俱进,承载着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重荷。适应和推动于高铁的速度,安达站不得不隐痛割爱,扒掉有代表性的百年俄式建筑。这是自己的肉呵!即让人惋惜,又让人无奈。世界上“新”和“旧”的关系,就是如此辨证地产生和发展的,“旧”是巨人,而“新”是站在“旧”的肩膀上,去获取冲向“新”的高度的高程点,这就是我们的安达站!

一晃,又有些天没有去安达站了,从心里确实想看下安达站有什么新的变化。于是,在2012年7月1日早晨,我们结伴来到站前,候车室那一趟的毛子楼还没扒完,在原地留下残壁和碎瓦,空门窗口在那惊呆地瞅着安达站的变迁;广场中间钢结构彩板围护起的临时售票室和候车室道也宽敞,挤得广场都没有多少地方了;只有“苏联红军纪念碑”还在那矗立着,目不转睛地关注着南边延伸过来的高铁桥梁。我顾不得再细注视这些静感的环境,急忙打开相机抢拍几组珍贵的镜头,象似怕拍晚了一秒就会丢失灵感火花一样。

2012-7-9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60047/

安达站,生命的驿站(散文)的评论 (共 4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