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文人相轻说起

2012-06-26 13:52 作者:观鹅会意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文人相轻说起

文/观鹅会意

中华古文学理论遗产极为丰富,在历代文论中,文人墨客们各抒己见,展现了深厚的文学意境。在他们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字字珠玑中,使人有一种茅塞顿开醍醐灌顶之悟。

鄙人在读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大师之《艺苑卮言》,他说道:“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逊父兄。”难道说七步吟诗的曹植文才不及其父兄吗?这个疑问一直困扰着鄙人的思绪。今睹魏文帝曹丕之《典论·论文》,才知王世贞的学说确有独到之见,学问淹博,让人折服,不愧为后七大才子之首也。

魏文帝《典论·论文》共分为七段,段段紧扣层层指斥,驳斥了贵远贱近、尊古卑今的错误观点。在开篇首句就提出了批驳的观点:“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为什么从古至今的行文者都相互贬低同行呢?后句引用了班固写信于班超的例子,信中说“傅武仲因为能写文章当了兰台令史的官职,(但是却)下笔千言,不知所止。”道出相轻其因。“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日:‘家有弊帚,享有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说白了是大凡人总是善于看到自己的优点,然而文体决非一种,很少有人面面精通,因此,往往有人以己之长轻视别人不擅长的方面。乡里有一句俗话“看到自家的破扫帚,也重视为千金。”就是看不到自己的缺处。

他在文中经典地提出了四个观点:(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一是文学作品的价值观。“蓋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说白了魏文帝是这样说的:“朕甚觉大凡文化之兴起,乃治理国家之伟业,文章乃立言,是不朽昌盛之事。人的寿数有限,荣华享乐不能终其一生,二者必然有期限,唯文章可流传千古流芳百世。”他把文学提高到与德、功并立的地位,并且鼓励行文者“不托飞驰之势”,不必托高官的权势,去从事文学创作活动,从而声名自然能流传后世。

二是作家的气质、修养、个性形成其作品独特的风格。“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不可力强而致。”文章是以“气”为主导的,气又有清气和浊气两种,不是可以出力气就能获得的。刘大櫆之《论文偶记》,王世贞之《艺苑卮言》,刘勰之《文心雕龙》等,都赞同引用过他“文以气为主”的观点。“气是风骨之本”,曹丕认为作家的气质、修养、个性形成其作品独特的风格。论徐干则“时有齐气”,评孔融则“体气高妙”,言刘桢则“壮而不密”,日应瑒“和而不壮”。

三是不同文体的标准与 区别。曹丕在本文说:“夫文本同而未异”。何为本?大致是指基本的写作学法则,也是一切文学所遵循的;何为未?是指各种文体的结构特点。在曹丕之前人们对文章的认识都局限在本而忽略了未,本未结合起来的评价批评评论方式,是曹丕首先提出来的,他客观全面的文学批评观点,推动了后世文体研究的步伐。李充的《翰林论》,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李渔《闲情偶寄》,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内编》到近代章炳麟《国故论衡·文学总略》这些著作里的文体论述,正是《典论·论文》的进一步继承发展。

四是文学批评者应有的正确态度。曹丕在本文多次提出精辟的论述,一是“贵远贱近,向声背实”;一是“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暗于自见,谓己为贤”“各以己长,相轻所短”。前者指斥了崇尚虚名,不重视实际的错误思想。后者斥责了道德低下、愚昧主观、井蛙观天的狭小见识。

陆机在《文赋》中日:“遵四时以嘆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文以情生,情因物感,只有观察万物,钻研古籍,学先士之盛藻,得才士之用心,汲取间接经验,怀抱拥霜之心,凌云之志,去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达到“博而能一”“相如含笔而腐毫”的创作境界。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54873/

从文人相轻说起的评论 (共 4 条)

  • 依儿
  • 梦天之蓝
  • 淡若清风
  • 孟杨

    孟杨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不可力强而致.收益匪浅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