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白发齐长城

2012-06-25 17:37 作者:上善若水  | 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白发齐长城

刘裕

曾经许多次游览齐长城遗址,只是来去匆匆,都没有认真地审视它。

因北国长城的缘故,齐长城对很多人而言,始终就是茫然和陌生,无法展开想象的翅膀。最近,读到一篇史料,蓦然一惊,我们身边的这条宏伟建筑竟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了!

来到齐长城,映入眼帘的是隐没在漫山荒草荆棘中的残垣断壁和疏疏密密的破砖碎石。拨开带刺的荆棘和柏树的枝桠,沿着杂草和碎砖石的城边,攀上一座较高的山巅,轻舒一口气,极目望去,那一道走势,那一脉气魄,那一派浩荡,竟使我陡生一种凝重和虔诚的感觉。是啊,我是在用颤抖的双手,轻轻地翻开一部尘封许久的线装古籍。(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那层层垒砌的砖石,那夹带沙石的夯土,不就是这部书的张张页页吗?那几十万民夫,或累死、或饿死、或疾病而死,墙下的累累白骨;那家中依门盼望的白发老母,悲恸欲绝的妻子和孤苦年幼的儿女,她们脸上如的泪水;那浴血奋战的将士,用血肉之躯拼命厮杀,或倒在了长城内外的土地上,或倒在了长城上的石块上,硝烟弥漫,战火正酣,那汩汩而出,染红大地和山脊的鲜血,不就是这部书的字字句句吗?它有多厚呢?从黄河到大海。时光倒溯,两千五百多年前齐鲁大地上的沧桑风雨,每一笔,每一划,都镌刻在这绵延千里的每一块砖石上了。这部积聚、沉淀了太多血泪、苦难和战乱的历史,注定要格外的沉重。

南北眺望,除了绵绵不绝的高山田野外,就再也看不到什么了。我抚摸着齐长城的一砖一石,坐下来靠近它,一股神秘、幽静的气息跨过千年扑面而来。循着它眼前仿佛看到了数不清的头盘发髻,脚蹬草履,皮肤黝黑,肌肉裸露的民夫。他们或一人背负着石块蹒跚而行,或几人用木棍绳索抬着一块巨石;他们有的在丈量着长度,有的在测算着高度;这一群人在运石搬砖,那一群人在夯土垒砌,另一群人在平整山体,清除草木。他们每个人身上都带着伤痕。他们额上渗出的汗珠砸在石上,啪啪作响。他们就这样经风沐雨,迎暑送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修筑着。

这就是我们的祖先,我们齐鲁儿女的祖先。刹那间,我眼含泪水,心生感慨。我们民族苦难的经历,我们民族沉重的步履,我们民族坚韧的躯体,我们民族所展示的勤劳与智慧,都化在这一道褶皱层层的残垣断壁上了。我被一股强大的气流裹挟着、冲击着、震撼着,这是民族的、文化的和人格的巨大魅力的涌动!余秋雨先生曾写道:“有位朋友告诉我,一次,他走进一座著名的废墟,才一抬头,已是满目眼泪。”虽然我无法说清这眼泪的成分。而这一刻,我却读懂了这眼泪中所包含的情结了。我对齐长城,对我脚下曾经生活过的人们,心中凭添了几分敬重和哀伤

有关齐长城最早的记载见之于史书《管子》,曰:“长城之阳,鲁也;长城之阴,齐也。”它始建于秋,完成于战国,是齐国人修筑的军事防护体系。其险要处设关隘、修城堡、建兵营、筑烽燧。西牵黄河,中揽泰山,东濒大海,横亘山东大地643。9公里,约合1287。8华里,如千里长龙昂然迤逦。

齐长城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比秦长城早四百余年;比欧洲人公元前459年修建的79公里长的雅典壁垒早二百余年。堪称“中国长城之父”,“世界壁垒之最”。它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争霸天下的产物,历经几百年修筑才得以完成。

春天,万物复苏,大地染绿。青灰色砖石筑成的齐长城,隐伏在草木丛中,如同一个猎手,警惕的目光在捕捉着猎物的出现。天,万里飘,银装素裹。一片白茫茫中,它像一队身披银甲的士兵,在凛冽的寒风中傲然挺立。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慢慢走近它的时候,那晶莹透明的露珠映着晨光,闪耀着夺目的光芒。它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如晨练的青年,舒展着蓬勃的肢体。晚,黑色浸染了大地,四周一派冷峻。山风呼啸,若千军万马在吼叫在奔腾,令人惊心动魄。

然而,历史的车轮始终是滚滚向前的。在齐国西边的三秦大地上,站着一位身材高大,目光坚毅的伟人,“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棰拊以鞭笞天下”《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秦王嬴政以武力完成了历史功绩——统一中国。公元前222年,秦灭燕,随即挥师南下,渡过黄河天堑,齐亡。正当齐长城以百倍警惕的目光注视着南方诸侯时,猛然回首,它所护卫着的这片土地,已经换了主人。政治强权的显示,经济实力的展现,军事功能的价值,顷刻之间灰飞烟灭了。曾经还踌躇满志的它,未及实现它的价值,就悄无声息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像断了弦的琴音,嘎然而止。曾经还雄心万丈的它,再也无法掩饰内心的失落、悲哀与愤懑,满含泪水,带着委屈,一头扎进崇山峻岭,荆棘田野之中酣睡去了。

这一睡,就是两千多年......

我也感到酸楚,

我也感到悲愤,

我也感到不甘。

许多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研究到这里,内心也充溢着痛楚和不平。然而,中国历史就是这样,悲剧总是伴随着一个朝代和一个建筑的兴起与消亡。齐长城也没有逃脱这个规律,刚刚拉开大幕,便被定格成永恒......

我又感到了一丝丝欣慰。

好在齐长城虽然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军事屏障,但它阻挡的只是战争、掠夺和杀戮,却从未阻碍过文明与文化的传播。不然,百家争鸣的洪亮声音,何以穿透砖石,回荡在齐鲁大地上呢?不然,孔子带着弟子,驾着牛车,何以叩关,周游列国,传扬学说呢?不然,孟子何以觐见齐宣王,而畅言:“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呢?太庆幸了!这是历史的庆幸!这是中华民族的庆幸!

几百年过去了,又一道长城在北方筑成,这便是秦长城。从此,齐长城就更加沉寂,更加落寞,更加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那一首首描写和赞美长城的诗词歌赋,与之无关。即使原本发生在它身上的或美丽、或凄惨的传说,也都嫁接到秦长城身上了。然而,它成熟了。从青年走向壮年,又从壮年走到了老年。心,宽阔了,豁达了,也平静了。不再去争论是是非非,不再去计较恩恩怨怨,不再去艳羡华华美美的篇章了。不若枕着高山,倚着草木,守着日月,伴着四季,静静地听,静静地睡吧。

转眼间,时光来到了公元一千九百三十七年,抗日的烽火燃遍华大地,齐长城也从睡中醒来。

穆陵关阻击战可谓惨烈。日军用飞机和大炮轮番轰炸,步兵连续冲击,中国军人顽强抗击,无一退缩,迟滞了敌人南下,最后全部壮烈殉国;

泰沂山区的军民用土枪和大刀,直杀的日寇抱头鼠窜,尸横遍野,使敌人领略到了全民抗战的威力;

大峰山上的红旗,猎猎迎风,让侵略者心惊胆寒,经月不敢通过。

在黄河两岸,在大海之滨,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气概在它身边酣畅淋漓地展现了出来。民族的呐喊,英烈的鲜血,给沉寂千年的齐长城又抹上一笔厚重的色彩,让它千年的历史画上了一个让人振奋,让人鼓舞,让人慷慨激昂的句号。

血色残阳下的齐长城,显得那么肃穆!那么庄严!那么雄伟!

我就这样游走在历史和现实之间。文明与野蛮,战争与和平,时间与空间,伟大与渺小,这一刻,都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长城的概念和意义,已不仅仅是人文景观,旅游胜地或考古遗迹。它已延伸,延伸得相当恢宏,相当大气。它是一种象征,一种精神,一种传承千载的民族苦难史和文化史。它承载着我们民族的坚韧和不屈,勇敢和智慧。

然而,当今世界,风云变幻。我们绝不要寄希望于一砖一石垒砌的墙体,来护卫脚下的土地。我们,我们每个人,更应当在心中筑起一道无形的,坚韧的,牢不可催的长城!

齐长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我们来到它的身边,感受着春秋的风尘战国的硝烟,如同走回了历史的尽头。

那么,不要喧闹,不要嬉戏,不要惊扰。还是让它平静地,安详地去注视,去思考吧......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54515/

白发齐长城的评论 (共 1 条)

  • 画笔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