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岁的管子
李文旺
江西是个好地方,这话说了半个世纪,这个话可不是空穴来风,我老家是有见证物的。
以中国之大,无奇不有。1979年,当安徽凤阳人因为吃不饱饭而偷偷议论分田到户的时候。我的家乡,余干县石墙李家,却建起了自来水。
三十多岁的管子,所指何物?1979年,农业集体化的道路在颇受怀疑的时候,我的故乡却搞起了了自来水工程,这个在特定历史时期的自来水工程,供应的仅仅是我们村一百来户人家。自来水工程竣工的时候,正是端午节那一天,我们这些十四五岁的孩子在村子中央的水塔下玩,我们拧开水塔下的最大的水管,七八个孩子在一起打水仗,虽然我们全身湿透,可是我们一点也不在乎,玩累了就歇一会,然后又继续打水仗,我们一直玩了一个多小时,我们实在是太高兴了。
经过十年的运作,因为农村的水质管理不能跟上人们日益提高的要求,1989年,村里的自来水慢慢废弃不用了。又过了五年,因为宅基地的问题,自来水塔也拆除了。可是,一部分对于那段岁月怀有特殊感情的人们,悉心保护着自家用过十年的自来水管子,至今,历经三十多年岁月的管子一直保存完好。所以,那些管子我称它们为三十多年的管子。
世上万物,沧海桑田,该有多少变化。哲学上也说:“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所以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说,所以有“富不过三代”之说,所以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之说。三十多年的管子就是明证。(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人们常常会夸自己的家乡如何如何好,就是引车卖浆者,就是贩夫走卒也会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说,我们四川是天府之国,就是当年四处要饭的安徽凤阳人也会夸自己的家乡是朱元璋的老家,山西一些穷乡僻壤的人们也会说:当年我们晋商如何如何。那些人往往穿着十分粗劣,可是夸起家乡来却口若悬河唾沫四飞,这就叫“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我的家乡,鄱阳湖东南岸的一块平原,在三十多年前,的的确确地是红火了二十年,从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一直像是鄱阳湖边一颗耀眼的璀璨明珠。
从我记事起,我们村来过多少鸡毛换糖的,修伞补锅的,五行八作,不计其数。1978年,我已经长到了可以参加集体劳动的年纪,我们村一个劳动日报酬是一元七角,相当于一个月五十元钱的工资,这在当时是十分罕见的,后来还逐年上升。我们当时的收入是东莞农村的十倍,时空变化了,近年来,老家那个村的不少人却要到东莞打工。
这个变化让我感到很尴尬,三十多岁的管子想必一定也会黯然神伤。
三十多岁的管子,当时的奇迹。老家的威风至今已经荡然无存,要崛起,老家人还有希望吗?三十多岁的管子在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