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的故事
从我记事起,每年在我的生日那天,母亲总要想方设法为我弄点好吃的。即使在艰苦的年月里,哪怕是煮一只鸡蛋,也要表示一下对生日的祝贺。在我的记忆中,每逢父母亲的生日,两个已出嫁的姐姐总要做些小麦包子或蒸些米糕专程送来,陪着二老双亲吃餐饭。多少年来,这似乎成了一种惯例,达成了一种默契。
记得有一次是父亲的生日,体弱多病的父亲深知自己已到风烛残年,对子女更是依恋。那天,父亲躺在门边的靠椅上,很少说话,只是静静地聆听,默默地等待。屋外经过的每一个人的说话声,或者响起的每一阵脚步声,都会引起父亲的注意。上午过了,没有人来;下午也快结束了,还是没有人来。我和母亲都暗自焦急,又不好多说什么,进进出出的十分小心,深怕触动了父亲心底那根敏感神经。一直到傍晚也不见两个姐姐的影子。失望的父亲沉重地叹息了一声:“唉,看来是人活久了,没有人记得了!”边说边独自回房间睡觉去了。晚饭也不吃了。
想象得出那是多么漫长而难熬的一夜啊!父亲肯定辗转反侧,一夜都不会睡踏实,估计会是既伤心又担心。更多的会是担心姐姐家出了什么麻烦事儿。母亲也翻来覆去地猜想,不知道两个姐姐家到底怎么了,是家里出了什么事?还是真的忘了?为什么会不约而同?天哪,会是什么事呢?真宁愿是她们忘了,也千万别出什么乱子。我们在各种各样的猜测中折腾了一夜。那时候的通讯很落后,是没有电话可打的。除了胡思乱想,也只好等到明天再说。如果到第二天中午还没人来的话,我就得被派去看个究竟了。
谢天谢地,第二天上午两个姐姐一前一后地赶来了。各自拎着父亲爱吃的食物。她们一进门都不住口地道歉、解释。原来,那时正是收割麦子的季节,由于天色不好,两家都因赶着打麦子而耽误了时间。我们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父亲的表情也由阴转晴,微笑着说:“还以为你们都忘了呢。”两个姐姐连忙一迭声地说:“怎么会忘了呢,要不是今年天气情况特殊,也不会迟来。”
当时年幼的我,根本弄不懂一个平常的生日为什么会引起那么大的反应,只是跟着父母的脸色变换着心情,在心里还以为父亲小心眼呢。多年后,我终于能理解:其实,那是一种亲情的牵挂。父亲并不是想姐姐们能送些吃的东西来,而是希望她们能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来到自己身边,重温一下一家人相聚的快乐,也借此机会了解一下大家的情况,好让彼此放心。
一向稀里糊涂的我,除了读书,其他世事一概不通,那个时候也不知道姐姐们为什么在她们自己生日那天也要带上糕饼糖食回来看望父母。生日对于我来说,就是某年的那一天出生的呗,另外一个意义就是每年的那一天可以吃上好吃的。十一岁那年,生日的前一天,我对母亲说:“明天是我生日,我能吃上好吃的了。”母亲笑着说:“应该是你给我做好吃的。”我不服气地说:“明明是我的生日嘛。”母亲还是笑着说:“儿生母苦,晓得吗?真是个小糊涂虫!”说归说,母亲依然给我做了可口的饭菜。可这次我不再吃得那么津津有味、心安理得了。我在反复回味“儿生母苦”这几个字。也终于明白姐姐们在自己的生日要回来的原因。(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参加工作的时候,父亲已经去世了。每年不管是我自己的生日,还是母亲的生日,我都会提着大包小包的食品回家,看一看仍然住在乡下的白发亲娘,与母亲共进午餐,或陪母亲住一晚上,拉拉家常,心里觉得特别踏实,特别温暖。
如今,我也为人母。儿子很小的时候,我就给他讲关于生日的故事。他几岁时就记住了爸妈的生日,每到我和他爸的生日那天,他总要主动把平时积攒的零花钱拿出来,为我们买点什么,表示一下孝心。每当此时,我都会陶醉在一种温馨的感动中,深刻地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亲情观念在生命的延伸中得以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