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谈谈“被捐款”

2012-06-11 22:06 作者:茶海之心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谈谈“被捐款”

傅伯勇

工作单位,或者在社会上稍微有点“成就”或者“地位”的人,在不经意间,就会收到一些所谓“捐款”的倡议书、请柬或者文件。接到信息后,你说捐款吧,如鲠在喉,心有不甘;你说不捐款吧,或没有颜面,或无法交差。这种情况,常常让人啼笑皆非,苦不堪言。

曾经有一个单位,一年之中“捐款”次数竟达21次!全体干部职工实在火了,在一次所谓的捐款倡议中,每人仅仅只捐了1元钱,只是“意思意思”。结果呢?单位领导在一次大型的会议中,挨了上级领导的狠狠批评。领导回到单位后,也是大发雷霆,又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了重新捐款。

这种捐款,事实上是一种“被捐款”,本质上已经变成了一种摊派,一种集资,一种勒索。这种“被捐款”的背后体现出依法行政的苍白,更是对私有财产的变相侵犯。这是一种典型的“政治化”捐款。在这种“政治化”的教条下,捐款完全变质了,变质为“政治素质”,变质为“工作表现”,变质为“道德勒索”。

捐款本来是一种慈善,是一种义举,是一种心的展现,是一件功莫大焉的公益事业,应该积极倡导。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这份爱心,乐善好施,但我们每个人的心愿不同、条件不同,所以只能出于自愿,更要量力而行。捐款不是国家税费,没有强制执行的法律依据,公民也没有法定的义务,捐与不捐、捐多捐少都是个人的自由。(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但是现在很多捐款都被曲解和误用了。有些地方,纯粹把捐款作为任务下达,同时还规定:县处级领导必须捐多少,乡科级领导必须捐多少,一般干部必须捐多少;党员干部必须捐多少,非党干部必须捐多少;“社会贤达”或者知名人士必须捐多少,外乡亲友必须捐多少;等等。同时,捐款达到一定金额的,还进行张榜公布,并且立碑刻上名字。甚至还设置了账号,有的还从工资或者奖金里扣,有的还从其其他收入里扣(如承包工程的就从工程里扣)。一句话:不捐或者捐少,由不得你!

一些捐款,如果你不捐或者被认为“捐少了”,你就会有“麻烦”:要么他们制造舆论,对你进行人身攻击;要么他们让你寸步难行,你只要去其所辖单位办事,他们就故意推诿,或者设置门槛;要么他们你“封杀”,你本来应该介入的场合,他们却将你拒之门外。

很多人捐款都没有任何目的,仅仅就是善举而已;但是还有一些人却将各类“捐款”作为个人升官发财的大好机会。有的大发“善心”,不遗余力,拼命卖弄,以此沽名钓誉,捞取政治资本,买“口碑”,买“荣誉”,买“地位”;有的以此为平台,炫耀自己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光宗耀祖;有的通过组织几次大型的“捐款”运动,展现自己“自力更生”的筹款能力,将他人的善举,作为向上级邀功请赏的政绩。这种捐款,让人困惑,更让人恶心。

在笔者看来,如果要发起所谓的捐款倡议,首先要看是不是必要。如汶川地震,就是勒紧裤腰,也没有什么事,大家慷慨捐款就是了;但是为了修一座毫无价值的光宗耀祖的小桥,而兴师动众,可能就没有必要了。其次,还要加大透明度。捐款时,如果稀里糊涂,不明不白,就“慷慨解囊”了,这不好;如果拿了钱,却办成了“豆腐渣”,也不好;如果张冠李戴,将买酱油的钱用来买醋,也大跌眼镜;再如果拿去吃喝,可能还要当心自己的胃,看是不是会烂掉,或者看是不是会吃不了兜着走呢。再次,可以动员但不要强制。“强扭的瓜不甜”,“捆绑不成夫妻”。什么事,只要不是心甘情愿,就算成了也不体面,也不风光,就像强奸一样;而一旦是两情相悦,就往往花好月圆,皆大欢喜。

也许我们的“被捐款”还会持续,因为我们毕竟还是一个强势的权力主宰和操纵着一切的时候。如果有一天,没有了“权利被戏弄”,那么我们肯定会觉得这是一个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48451/

谈谈“被捐款”的评论 (共 3 条)

  • 依儿
  • 风语
  • 风儿呢喃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