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说服自己
一路走来,我很少发现纯粹个人化的极端行为,除非他被迫无奈。无论从那个角度验证,都会有理由给予合理的解释。明明自私现象昭然若揭,中饱私囊蔚然成风。为什么会用这种思维逻辑判断?也许从人类活动规律和适应的角度辩析,说不定诸多怨气能自动化解。
不妨我们粗略想一下,一个家庭的所有成员,谁是纯粹为了个人而起早贪黑?这个问题没有必要回答。至少是为了整个家族。也许社会上流行的一句话很有针对性: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样就避开了自私事实的羁绊,为人是社会的,公众的活动群体提供了理论依据。也许你能提出一千条理由反证,可是我们必须承认,人的独立与依赖习惯,很难因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
我们还可以回顾一下,社会在向前发展的进程中,那段历史是模仿照搬?几乎没有。如果把2000年的封建统治看作是一个笼统的模式,我想谁都不会接受。因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实践成果展现,我们没有经历过是事实,但浩如烟海的遗迹宝典已经向我们述说着曾经有过的辉煌。不是吗,无论从那个角度看,创新意识与发展思路,都是每个时代的决策动力。因为从古到今,人类一直遵循一条生存规律,适者生!在变化中寻求存在理论。
也许世界最不缺乏的是坐而论道者,可是缺乏勇敢实践者。二者相比之下不言而语。当代社会用分工区别也许有它的智慧,但不一定科学。截然区分不符常规的理由,是把人的思维简单分离。从某种角度看,凡是人类活动的地方,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实践,同时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总结。如果有人用吃一堑长一智来提醒,我想不会有人反对。谁都不愿意走弯路,可是我们并没有找到捷径。但是,科学思维正把我们从困惑中拉出,给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找到了都能接受的平台:只看创新意识和发展潜能,不看罗列教条与有勇无谋。谁符合了时代的需求,就是成功者。
这就涉及到改革与开放的深度问题。我们必须承认现实是转型过渡时期。种种现象可以挡住我们的视线,另我们不知所措,可是挡不住前进的步伐!也许有人会用“十年动乱”社会倒退作反证,走过的路谁都有判断权,可是对自己明天要发生什么知道吗?我想没人愿意回答。特定历史条件下决策,必然有它运筹的方向。如果我们对当时中国的封建残余环境和国外虎视耽耽的严峻形势有过理解,如果不在精神上占有绝对优势,在当时那种相距200年的发展水平是个什么概念,我想人人也都有分析的权利。我们只能理解,因为影响在调整过程中出现的偏差,难道当今是一帆风顺吗?说到底,我们都在探索前进。正因为如此,邓小平的摸着石头过河,才把人的境界提高放宽,让中国这条大龙有胆腾飞。
我不想说服自己见异思迁,也没有能力随心所欲。我相信自己的鉴别欣赏能力..因为我们是时代的一分子,个人的任何需求都要服从社会,只有融入潮流,才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发展目标。至于心理不平和种种失落的原因,应该理解为适应过程中的封闭现象。社会调节大气候,个人调节小环境,这应该是自己生活的态度。(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