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考
六月七号,是高考的日子,是个黑色的六月,陪考的大军队伍,今年虽说没有往年那么的人头蚕动的相当拥挤,但是心情毷氉一点也不少于往年,气氛不亚于以往任何一年,牵动的神经人,从政府到平头百姓几乎没有不心情超乎寻常激动,并没有平常所说的那样,无所谓的,更不向有人所说的那样,没有感觉的。那是口头上说的。其实心里不是一样的。凡是家里有高考的人,心里也是这么的说一说无所谓的,但是心情兀自和平常大有天壤之别,是不一样的感觉。要不头一天的日报,头一天的晚报,头一天的电视台,头一天的路线早已规划好,头一天的免费用车,头一天的免费出租车早早贴上标签上“免费高考用车”字样,头一天的电力部门早早的印制好保证高考的电力万无一失,签好军令状,头一天的交通部门大会小会都是围绕高考一路绿灯,头一天公安部门印制好路线的高考执勤民警,确保万无一失安全平安,头一天的教育部门许下军令状不让考题绝对的泄密,头一天的监考人员立下军令状绝对保证监考恪守纪律,头一天的高考用车检修人员检查好了在用车安全单上签字画押。头一天的考场电子眼再次的投入实验,头一天的电子手机遮屏演算再次演算,头一天的考场周边饭店、宾馆都是食品卫生部门的最后突击检查,一切为了高考,为了高考的孩子,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未来的祖国。头一天的……那么多的头一天,那么多的跟踪服务,那么多的保驾护航,那么多的翘首期盼……那么多的宣传标语口号。大街小巷处处弥漫着高考的浓浓地味道。家里有高考的人,面对如此的场景,你想不激动不联想都是不行的,身不由已。父母心细如丝,爱心悠悠。要不怎会有的小区里的池塘里的青蛙鸣叫声,引来了无数家长的一夜之间的药死?要不怎会出现某个小区的汽车鸣笛声乱响,一夜之间会涂抹的乱七八糟?要不怎会出现公安武警在通往高考的道路上会设障阻拦绕道行走?要不有人通过时候嫌弃高考影响他经商,怎么会招来不堪入耳的高考家长的集体围攻和詈骂。
高考的紧张,不是一天两天了,不是今年才开始的,高考的神经牵扯到那么多人,不是故意地作秀,不是故意推波助澜。因为是几代人的努力的希冀,是祖传的希冀,是祖传的紧张,是孩子十五年(四岁进入学前班+九年义务+三年的高中生活)的辛苦劳动结果的考验。能不紧张?能没有压力?十五年的上学为了什么?为了玩?不就是五张卷子?北大、清华不就是从这五张卷子中走出来的吗?人生的最大的转折点,能不紧张和激动,如何释放压力,在这个时候是关键的时刻,家长几乎都是不刻意的要求孩子做什么的,为了是孩子能够有一个好的心情,愉悦的心情,全身心的投入到考试当中去,人一辈子能够几个转折点,在学校考点的周围是席地而坐的家长,轿车内是躺着熟睡的家长,几乎所有的树荫下无不蹲守着家长,在学校的考点的附近,不必猜测,几乎没有外人,不论躺着的,坐着的,倚靠树的,站着的,一抹黑的都是考生家长的身影,不必怀疑,绝对正确。所以有记者采访时候,都是大胆的问,是陪考的家长是吗?答案只是一个字:是。不陪考来这里干嘛!陪考的话题都是说不完,当天的报纸、晚报上的大多数内容也是考生的问题,记者随笔札记式的题目成篇累牍。陪读的人群中最小的是怀抱的婴儿到年过八旬的老人,陪考当中有不是直系的,有邻居帮忙陪考的,有奶奶的,有爷爷的,有老表的,有老板,有弟弟,有妹妹的,有姐姐的……能不陪考。陪考不是学生过于脆弱和娇惯,是心情的释放。家长如若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工作好吗,凡是家长不在现场的人,就是干什么工作,心情一样的不够集中的,人在朝营心在汉。聪明的领导都是在这个时候,主动的安排有考试的考生家长放假三天的,这是人性化的工作领导,能不赢得员工的感激吗?一个好的领导就是在员工在需要的时候,在困难的时候,能够得到领导的体贴入微的照顾,员工能不卖力的为之工作。再说了工作的活是老板的,钱是自己的。一个员工能够体贴自己的员工,自己的亲人又该如何呢?人在最为需要的时候能够得到哪怕是一声的问候也是深有感激。笔者就是作为家有考生的记者双重身份来采访考生的家长,有人问休班来这里帮不忙值得吗?家长却不这么理解,家长的回答的干脆截铁,值得!很值!主要是给孩子一个积极的向上的宽松的环境,学生是家里的唯一孩子,平时关心他,重视他,尊重他,爱护他,怎么到了关键的关键,没有人想到陪考了呢?决不能叫孩子感觉到心凉,让他知道学校的外边,考场的边沿还有家长在那里打气,为你助考胜利呐喊!还有更多人为你助威,还会有更多人关心着你,想着你,陪着你,放下包袱,努力应试,家长与你同考同试,提升学习考试的劲头,遇到不会的,甚是这一场考不好,不要沮丧,家长与你共同感受,与你血脉相通。趁着气,天道酬勤,恒心胜利。
说起考试来,也许有人说,考上上完四年大学又有什么用,其实这只是理解的不同而已,上大学没有用,难道不上大学就会有用?现在的县长、市长、省长、中央领导、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员工,难道都是没有考上学的人吗?一些未来的富豪,难道是小学生?中学生?虽说条条道路通罗马,这只能说没有赶上火车的人,不得不赤脚步履的了,当然毅力是步履走向罗马的唯一途径,那究竟是付出巨大的汗水的。要比骑马的,坐火车的人,去罗马所付出的代价多得多,骑车,坐火车的人去罗马是轻车熟路的。因为成功有时候需要走捷径的。就像老毛打仗一样的,需要有聪明绝顶的指挥官,才是走向胜利终点的良策。
说起陪考来,家长也不是打心里想陪考,关键是社会形势逼人,逼得你不得不去陪考,如若社会录取率达到100%,如若是中国上大学率普及,谁还要陪考,考生能有压力?家长能够有压力?那些跳楼的,自杀的,出走的,神经质变的,难道说都不是高考惹的祸?社会的形势但愿不再逼人,工作的岗位能够满足社会的毕业的青年,陪考的人但愿越来越少,但愿走向考上的孩子们能够越来越轻松,但愿上大学成为社会的一种义务。但愿上大学的学费成为义务的教学和学习。但愿陪考的人早日成为街谈巷议的轶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