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金榜题名时

2012-05-30 20:14 作者:文清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这是黄梅戏《女驸马》中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唱词。中状元,是古代科举是人生一大乐事。《四喜》篇写:“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金榜题名时。”是人生四大乐事。金榜题名即为其一。这几年,相继参加了许多同事、朋友孩子金榜题名时的升学宴,分享主人的快乐

科举时代称殿试第一名为状元。一介书生,考取状元实在不易。全国无数读书人,经过乡试、省试,最后到殿试夺魁,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宋代大文豪苏洵就曾发过“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的感慨。金榜题名,金榜:指科举时代殿试揭晓的皇榜;题名:写上名字。指科举得中。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科举制发展到清代,日趋没落,科举制终于消亡。

说到金榜题名时,我想起自己1982年参加高考时的情景。同学们在出考场后,纷纷对着脑海里有记忆的某科答案。我出来后没有跟任何人对答案,一个人悄悄的就回家去照顾瘫痪在床的母亲了。回家后父母没有问我考的如何,只有姑姑问了一句:“考的怎么样?”我只是说:“考的还行”。还行,是什么意思?我自己都不知道。80分可以说还行,90分也可以说还行,100分还可以说还行。这个还行,真的范畴和寓意太广泛了。在“还行”的答复中,等到了分数出来,我拿着352分的分数条回家了。很遗憾,在三十年前的高考中,这个分数,只考取了省城的一所中专。于是放弃了上学,参加了工作。之后带薪去锦州铁路经校和大连铁道学院进修,才算是有了个大专文凭。所以,上了十年学的我没有感受到金榜题名时的那份喜悦。

女儿参加高考时,我们夫妻一直是顺其自然的心态。女儿考完试完毕,第二天晚上就带着女儿去旅游了,一字不提她考试的情况,一切等成绩出来再说。当女儿588分的成绩出来的时候,女儿感觉不理想。我对女儿说:“比妈妈当年强多了。”当接到女儿那份西安财经学院的录取通知书的时刻,我的心情比较平静。尽管在接到通知书前早已在网上看到女儿被“西安财经学院”录取的结果,当拿到这份录取通知书时,在女儿身上感受到了“金榜题名时”的喜悦的同时,也感觉到了它的沉甸甸的分量。虽然最终女儿选择了出国留学而没有去西安财经学院就读,但女儿金榜题名时的愉悦心情,还是难忘的。

这份喜悦是母亲发自内心对女儿的心疼。女儿十二年的苦读,换来了还算不错的收获,看着录取通知书那赫然的红字“祝贺您金榜题名”,带给人温暖和愉悦。那烫金的大字的高等院校的名字,是多少莘莘学子寐以求的家园。看着录取通知书,感觉它很沉。它凝结了太多的酸甜苦辣,凝结了太多的心血和汗水。真像京剧《范进中举》中唱的一样:“考得你昼夜把心血耗,考得你大好青等闲抛。考得你不分苗和草,考得你手不能提来肩不能挑。考得你头发白牙齿全掉,考得你弓背又驼腰……”看着录取通知书,我眼前浮现的是女儿伏案疾书,女儿卧室的灯光彻夜闪亮,女儿徘徊在书山无限、题海无边的一套又一套做不完的卷子里。想到这些,深深地体会到每一位求学的孩子都经历了这样的鏖战,每一位金榜题名的学子都在奋力拼搏。

古代的金榜题名时,不需要继续读完大学四年的课程,一个人的人生基本成定局,进入了仕途,成为了国家栋梁。皇恩浩荡、皇粮有保障,如果有幸参加了皇帝的殿试,中了全国的状元,顺便再被招个驸马,成为正牌的皇亲国戚。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读书。千古佳篇《范进中举》,把范老先生一生致力于科举,中举后又疯了,落得个空欢喜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让人看到了中举前后人们对待他的态度不同,真切地反映了人们趋炎附势的丑陋嘴脸。实际,这样的趋炎附势,在古今是通用的。今天何曾不是如此呢?(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当年孟郊金榜题名时曾写下“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黄梅戏《女驸马》中的“我也曾赴过琼林宴,我也曾打马御街前”,京剧《范进中举》中的“琼林宴饮罢了恩赐御酒,御花园与万岁并肩同游”,足见金榜题名对于读书人该是多么重要。诗句和艺术作品说的是过去,科举制度成就了古代多少读书人的梦想。今天,人才济济,高考录取还不能说“春风得意”,也不可能再“打马赴宴”,更不会“御花园与万岁并肩同游”。但在孩子高考录取通知书下来后,至少全家人的心情是非常高兴的,因而也就有了许多谢师宴、升学宴、庆功宴等名目繁多的宴席出现。

看过《高考1977》这部电影,影片为我们展示了那段特殊的岁月,它像一部简短的史书,真实地再现了国家恢复高考制度这段特殊的历史,也为我们呈现了那段岁月中的人们的思想动态。1977年,万物复苏、百废待兴,恢复中断了11年的高考,大快人心,此时大学真的是深造人才的地方,也是大多数人改变命运的地方!知识有主宰人的力量!那个时候,高考的录取率仅为百分之四点几,将近百分之五,而现在35年过去了,竟然攀升到了百分之七八十,这意味着什么呢?

十二年的寒窗苦读,胜败就在此一举,那个还未知晓的分数牵动着家长、学生和老师们的绷紧的神经。这与分数至上,应试教育都有关系,也是对孩子长期而艰辛的付出的一种期待和渴望,是对自己所追求的理想的一种急切印证的冲动。对孩子而言,分数至上,可以进北大、清华,当然前途无限;对家长而言,孩子考进北大、清华,多体面呀,那是光宗耀祖的事;对老师而言,自己的门生进了北大、清华,下学期的招生自然会好,奖金也跟着挂钩的。

如今的金榜题名时,家里都要摆升学宴的。去年参加了一位朋友儿子升学宴,席设6桌,菜18道,每桌价格988元。酒店老板满了腰包,也学会了人文关怀,根据菜的原料、色泽和口味推出了“磕谢众恩”、“金榜题名”、“锦绣前程”、“鲤鱼跃龙门”、“勤奋结硕果”、“荣登龙虎榜”等应景菜色。朋友夫妻和他们的儿子执手同行,高举酒杯逐一向各位敬酒致谢,开怀畅饮,笑声爽朗。赴宴者对他门前簇后拥、推杯换盏,顺便送上一点小意思——礼金、礼物。金榜题名时,可喜可贺,如此的宴席,我心中总感觉不是滋味。

如今,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要过高考这一关,因此人们对高考的心态渐趋平和了,高考就是每年6月份都要发生的一件事,没有过分关注、也没有置之不理。大学每年扩招扩建,还得需要通过高考挑人去读,去发展大学经济,为树立自己的良好企业形象,商界与公交出租车界推出“心送考”。放到古代,那可以理解为爱心送轿,坐着轿子赶考!考上大学,也仅仅是人生中的一个定格,就像电影的结尾,那金榜题名的瞬间。虽然回想起来,并没有什么值得回味的,但是却一辈子忘不掉。金榜题名时,对于没有参加过高考的父母,是一咱慰藉。现在这个时代,孩子们的父母没有参加过高考了也不是太多了。而对于考生,只是一个瞬间。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开始,年年岁岁花相似,几家欢乐几家愁,全国各地的莘莘高三学子开始接受大学的挑挑拣拣。考考考,国家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今年的高考马上又要开始了,苦读了十二年的孩子们啊,祝福你们高考马到成功,喜报频传,金榜题名!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42755/

金榜题名时的评论 (共 3 条)

  • 伊若雪
  • 浅笔抒写
  • 风语
    风语 审核通过并说 欣赏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