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雨中品读河溪

2012-05-24 23:26 作者:庞青松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中品读河溪

庞青松

河溪村是恩施市最偏远、最原生态的高山特困村落,距离新塘乡政府有50公里,距离恩施城110公里。交通落后,至今仍只有一条机耕路,出入车辆少,从河溪到最近的双河小镇需要翻越落差近1000米的陡坡峭壁。小小的河溪还有什么大精神吗?我很疑惑,也很兴奋,想去看看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4月28日,清晨7:00刚过,中国硒都网友们踏上了去河溪村的旅程,我也幸运地名列其中。

天公不作美,半路上下雨了,淅淅沥沥的,一个多小时后,车到了河溪村所在的新塘乡双河集镇,由于从集镇到河溪村还只有一条机耕路,中巴车无法通行,于是,我们又改乘越野车,转了几道弯,便到了通往河溪的垭口,透过车窗,但见峭壁耸立,峰脊直下,若狂龙怒奔,一树树云锦杜鹃在山崖间犹如朵朵白云,机耕路七弯八拐地陡坡向下延伸,越野车就在这路上颠簸着,20多公里没见到什么人家,又一个多小时后,终于抵达河溪小学。

河溪,地如其名,一条小河哗哗地自北向南流着,清波白浪,河虽不甚大,流动的姿态却很美,时而在河间散开横流,时而停在原地作美丽的回旋;时而冲击到礁石上激起白的浪花,时而又汇聚一起漫过斜着身子的大青石,像巨大的绸缎带着褶皱向前;河溪小学就在小河的右岸,鲜艳的五星红旗下,一所简单却很有生气的校园。校门很简单,门顶上几个红色大字:河溪小学。红字上方,几面彩旗迎风招展。学校四周都是翠峰绝壁,雨中的山格外清翠,雨中的花也分外娇媚,云雾急驰,雨燕满天。在雨中,我们走进了学校,教室里传来学生们琅琅的读书声,清脆整齐,抑扬顿挫,充满表现力,优美的童声稚气中传递着喜悦,传递着信心,让人感受到教育的力量与美丽。放眼校园,校园东北西三面是房子,南面为校门,房顶盖着黄色的琉璃瓦,房顶可见几处太阳能设施,大大小小20多间房子,教室、教师寝室、学生宿舍、厨房、餐厅,一应俱全,还有魔法教室。来不及细看,一个现场捐助仪式开始了,网友们涌进魔法教室,这时才知道,原来,恩施市委副书记陈江龙也是本次网友会的成员之一,还有一些企业家。年轻的女校长周阳艳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发展情况,而曾经的老校长湖北师德标兵“背篓校长”田育才则给我们介绍了河溪小学的艰苦创业史,原来,河溪小学刚开始只有小小的6间木房,教学用房严重不够,没有宿舍,没有蓝球场,没有餐厅,是他们与当地干部、村民一道用肩膀用背篓建起了20多间学校用房……睹今思昔,学校的变化真大啊,河溪小学的教师及当地村民为建设学校付出了很多很多,他们无私,他们质朴,他们执着,他们奉献……接着,华龙村投资公司负责人龙震现场向河溪小学捐款元,一名学生则将自己的画作《天使》回赠给了龙震……在阵阵热烈的掌声中,市委副书记陈江龙满怀深情地向网友们介绍什么叫“河溪精神”,他说:“河溪精神是艰苦创业,自强不息;是生胜子,以校为家;是团结友爱,奉献为荣……”他要求大家要宣传河溪精神,践行河溪精神,大家深深地被这精神打动,我也终于明白了什么叫“河溪精神”,和大家一起使劲鼓掌。(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捐助仪式结束了,正是课间10分钟时间,网友们纷纷走进教室,我们惊喜地发现,有几间教室里还配有多媒体教学设施,每间教室里都配有取暖器,学生们的学习用具整齐地放在西面靠窗的一侧,学生们喜气洋洋,健康爽朗的欢笑声感染着每一个人,两名六年纪的女生肩披绶带,为我们讲解学校的变化,小姑娘们举止得体,百问百答,不论网友们提出多难的问题她们都能作出得体的回答,当问起她们的理想时,一个说要当警察,问她为什么时,她说警察英姿飒爽,维护治安,为社会作了贡献,还因为读了一篇《为人民服务》的文章,对其中提到的张思德很敬仰;一个说要当演员,问她为什么时,她说只要自己能成为优秀的演员就能挣很多钱,然后,像韩红一样资助很多贫困生。她们说得有理,有情,有味……这时,市委副书记陈江龙走进了学前班,他微笑着对小朋友们说:“请每个同学说说自己的名字,妈妈在外打工的小朋友就把手举起来,好吗?”这些小朋友,小的只有5岁,大的也才7岁多,他们很高兴地大声地说着自己的名字,还有几个小朋友果然就举起了小手,眼神中充满了对父母想念,有两个小女孩还主动要为大家表演节目,网友们帮她们搬开课桌,腾出一块空地,她们边唱边舞,唱的是《捉泥鳅》《国旗国旗真美丽》,稚嫩的歌声清新动人,然而我发现两名女生的舞蹈动作并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一打听,原来,老师是用放碟子的方式教她们学的,允许她们模仿碟片中的动作做出自己的动作,不一样的动作,正好相互映衬,实在是太美了,网友们纷纷亮出摄像机,录下了这喜人的一幕。外面的雨越下越大,操场上无法活动,然而,难不住活泼的小学生们,她们就在走廊上跳绳,独跳,双人跳,多人跳,姿态轻盈,笑声不断……

吃午餐的时间到了,学生们有序地进入食堂,老师和厨师们一起忙着给学生分发饭菜,这就是免费营养午餐,米饭上面是瘦肉丝夹胡萝卜片,炒鸡蛋和番茄,还有合渣,“吃得饱吗?”我问一个叫陈凤仙的小女生,她用动听的普通话响亮地回答我:“告诉叔叔,吃得好,挺好吃的。”她还告诉我,说早餐一元五毛钱,有包子、面条、粉条、油饼,样式挺多呢,晚餐的饭菜则和午餐差不多。听了这番回答,我心中是美滋滋的,政府真了不起呀,免费营养午餐,该要投入多大的财力呢,这免费的营养午餐对成千上万的孩子们来说又是多么重要啊!带着这份感动快乐,我们走进了餐厅,像学生一样,领了一份饭菜,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吃完饭,意犹未尽,趁着大家还在吃饭的机会,我来到餐厅外的文化长廊边,长廊里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包括仪态礼仪,用餐礼仪,交往礼仪,学习礼仪,行为礼仪等……开篇是一首诗,我被那优美的诗句深深地打动,掏出笔一字不漏地记下来:

我们沐浴着爱的阳光长大/我们滋润着人间的真情成长/多少次带着幸福的感觉进入乡/多少次含着感动的泪花畅想未来/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是最幸福的/常怀感激之情的生活是最甜美的……

诗句亲切,温馨,生动,形象,深情,动人,与眼前所见的一幕幕是多么的一致呀!这仿佛就是学生们的内心独白,又仿佛就是一首育人的主题歌,其间又寄托了老师们多少的期盼啊,从中我感受到了教师们对学生的教育是多么的细心呀!

品过营养餐,品过动人的诗句,我们又开始了下一个环节,分小组进入农户采访,在雨中,我们走进了村委会,在那里采访了几位村民,他们告诉我们说“背篓校长”田育才带头出资1000元购买鱼苗投进河水中,在他的带领下,有多位村民也向河中投放了鱼苗,他们要让河溪中的游鱼成群;学校教师与村民亲如一家,共同出资出力在小河上架起了一座木桥;他们还盼望有人能更多地扶持他们发展养殖业,帮助他们把旅游业搞起来,而在场的村干部们则表示,今年将硬化一段出山的公路,明年全部完成,人们到河溪旅游就会方便多了……然后我们又从小学向小河的上游走去,在距学校100多米的地方,一座小木桥横跨在河水上,它由三部分组成,两头是木梁,中间是天然巨石,木梁很粗很结实,是上好的木材,岸上有一二民居,青瓦俨然,小桥流水人家的感觉油然而生,几位网友跑上桥留影,这便是教师与村民共建的“连心桥”吧。再往前看,处外绝壁,一座比一座险,一座比一座有型,或枯松倒挂,或壁如明镜端挂,因时间不多了,没能继续前行,听深入上游的网友讲,里面是生态探险旅游的绝佳地方,幽深,宁静,紫色的扁竹花,黄色的无名花开满两岸,游鱼历历可见,深潭浅流,美得透骨,静得令人惴惴不安欲还而又不舍。而村民们则说,诸崖间有野猪逞能,麂兔出没。

雨还在下,我们又开始了下一程——前往木栗园村。考虑到雨下得不小,新塘乡的组织者们给我们安排了车辆,但绝大多数网友坚持要按原计划进行,即徒步至栗木园,想体验一下沿途的原生态,体验一下当年红三军所走过的路,想象一下当年的情景,这个主张得到了新塘乡党委书记廖平玥的支持,他甚至自告奋勇地在前面带路,说怕我们迷路了。就这样,在一个路口,网友们走下车,跟着廖平玥书记踏上了去木栗园的路,右侧,一条瀑布如巨龙翻滚而下,左侧是波涛汹涌的河水,河水湍急,不时可见被水冲来的杂木横于巨石间。脚下的小路蛇行于茂密的森林中,抬头不见天日,看不到尽头,加上雨雾茫茫,后面的网友看不前面的,彼此靠呼叫声传递信息,河的那一边,崖高林密,看不到路的影子,有人贪恋河那边的景色,险些迷了路……森林中的小路上铺满了一层厚厚的落叶,踩在上面,软绵绵的,路很狭窄,多处仅能容一人过,陡滑处只得手脚并用,遇着什么伸手就抓住,甚是紧张,但一想到那些女网友们都能毫不犹豫地向前走,我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林中,树木种类繁多,不知名的古树风姿独具,古意浓郁,多年未见的桐梓花素净得令人灵魂颤抖,我们仿佛是走进了原始森林。虽然打着一把伞,但一路是在草丛间行走,鞋子里面,裤脚湿透了,可大家还是笑盈盈的,一幅画面涌上脑海:70多年前,红三军的战士们从这里走过时,一定也是猫着腰,端着枪,浑身湿透,一定也是屏声静气,双眼警惕地搜索着四周,而脚步又疾若一阵风吧……

80分钟后,我们终于走出了那片原生态的森林,眼前景象开阔起来,河心,两头水牛静立着,抬着头,甩着尾,在思考着什么,前方,一座水泥桥横在水面,岸上,水田弯弯,农人正忙碌于其间——这便是木栗园村了。抬头朝坎上望,但见好大一棵树,疑是松树,但一时却无法靠近,就在这时车来了,于是我们上车到了村委会。村委会处在山脚下的一个平坝子里,有十几户人家,看得出,村民的房子建设得很好。吃过晚饭,雨渐歇,淡雾涌起,暮色降临,山影朦胧,房影幢幢,有一种梦幻般的感觉,摄影师们忙碌起来,他们或爬上平房屋顶,或把摄像工具架在菜地,拍摄出一张张具有朦胧美的照片。

这个晚我们就住宿在农家了,脚踩在木楼板上发出的响声是那么的悦耳,光滑的木板壁让人分外亲切,几十年没有那种感觉了,而今突然再现并享受,乐不可支了。

凌晨5:00不到,一阵脚步声把我惊醒,原来是摄影爱好者们又起床了,他们要去抢镜头,他们说,摄影,只有清早和下午最好,我没有摄像机呀,又闭上眼睡眠一会儿,但我惦记着昨天看到的那棵大松树,想要去看个究竟,天一亮明也就起床了。走出村委会,隐隐觉得那棵树就在一里路外的坡下,我顺着一条小路走下去,很快就到了树下,果然是一棵千里难寻,万里难遇的大树,真是一株马尾松,树干粗大笔直,高达10余丈,枝条虬劲,松针苍翠。树皮泛着淡黄色,忙着用手机拍了几张照,又伸开双手试了试树干,要两三人连手才能合抱!这棵树不知有多少年了,树干上倒是挂着一个保护牌子,但偏偏上面没有写树龄。这时来了一位村民,他说这是一棵幸运树,上个世纪大办钢铁年代,这棵马尾松当时属最小,在它周围是一大片马尾松林,砍树的人们依着这棵树搭棚做饭,所以,其他树都砍光了,唯它逃过了这一劫。一时,心中若有所失,要是没有砍伐,那这片树林可真壮观呢。就在这时,一位扛着摄像机的网友来了,他说需要一个人站在树下作拍摄的参照物,我非常高兴,我幸运地站在树前,以敬仰的表情仰望着那棵独立天地的树而进入他的摄像镜头,意难尽,又拥抱着那棵伟岸无比的马尾松拍了照……

欣赏了马尾松又跑到村委会后面,那里有一棵粗壮的朴树,树干很粗,它没有马尾松那么高,但树冠却很大,圆圆的像一把巨伞,树干上有几道凸起的痕,村民说那是一株紫荆藤,不知多少年了,它已与朴树融为一体了,说有人曾出1万元想买走紫荆藤,但村民拒绝了。就在这棵朴树下,赫然立着一块石碑,上刻几个大字: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原来,上个世纪30年代,红三军贺龙的队伍曾在这一带住宿过,为纪念红三军,村民们自发捐款修建了这个纪念碑。正在欣赏间,手机响了,网友臭豆腐问我在哪里,要我到木栗园小学去看一看,说就在1公里外的地方,我忙踩着泥沼朝那个方向跑过去

在一排高大的衫树旁边,我看到了木栗园小学,学校只有28名学生,2位教师,一老一少,学样条件很简陋,别人捐赠的太阳能热水设备放在屋项还没来得及安装使用呢,昨天刚得到的。然而小朋友们的笑脸却与河溪小学的小朋友们一样灿烂,让人想到向日葵,想到阳光,想到天使……面对摄像机,他们争相入镜,纷纷扮酷,男孩面对镜头伸出食指和中指,调皮地瞪着大眼,表示自己是最有力量的;女孩笑着挥手,最后还跳起了集体舞,随着照相机的“咔嚓”声,一个小朋友恋恋不舍地说:“全家福照过了……”

从木栗园小学出来,我们又踏上了新的路程,这次是要经过号称“天路”的扯根坡,听说,这条路极陡,是村民从崖壁中开凿出来的,盘旋而上共有15个大弯。一路上,大家盼望着,雾开日出,以便一睹“天路”的丰姿,然而,天公不作美,雾越来越浓,车仿佛在雾海中穿行,10米以外不见人,在一个梁子上,车停下来,网友们走下车,朝下望去,但见雾海茫茫,深不见底,仿佛脚下是深达千米的海水,纵然是被云雾遮盖,我还是不敢朝下望,面对深难测底的雾海,顿觉自身的渺小与轻飘,仿佛只要有风吹来,就会被吹落下去一般。虽然看不见下面是什么样的景色,但网友们的热情不减,做出各种各样的姿势拍照,一位美丽女郎还站在公路外坎处,做出一个展翅欲飞的姿势让网友们拍下,壮男靓女们背对雾海,伸出双臂,仰头对天,憧憬焉,陶醉焉,有人恰到好处地在一旁配唱:“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狂风一样舞蹈,挣脱怀抱……”仿佛早就排练过一样,欢笑声响彻在“天路”之巅。就这样,一个小时后,我们平安抵达双河集镇。

一到双河集镇,紧张的心情就放松了,我们的下一站是长岭紫油厚朴走廊。但见公路两侧到处是杯口粗的厚朴树,一排排,一行行,像列队的士兵一样整齐,成块成片,树下是白色的地膜,膜下面是小药材或者蔬菜吧,这便是立体农业的模式。紫油厚朴是有名的中药材,这样大规模的厚朴林确实难得一见,花开时一定令百花失色。穿过紫油厚朴走廊,我们便到了“华中药用植物园”,这个园子的规模同样令人惊叹不已,占地1109亩,内有1400多种中药材,奇花异草,争奇斗艳,据说这个药用植物园的规模目前是中国第一,亚洲第三……

返程中的最后一站是浑水河了,浑水河一点都不浑,两岸山峰高耸入云,雾横山腰,一江碧水夹在山中间,朝上游望去,仿佛有峭壁峥嵘,而近处,则是大桥飞跨,彩舟游弋,这里应该就是清江画廊游的起点处吧。

雨中的河溪,河水奔腾,崖新山翠,桃李芬芳;雾中的木栗园,朦胧宁静,无数传奇。河溪之行,圆满结束,但河溪精神、河溪风景将永存我心,河溪精神就像那小河里的水越汇越大,一路扬波高歌,滋润着两岸的生灵,并流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40027/

雨中品读河溪的评论 (共 3 条)

  • 羽痕丢丢
  • 赛飞
  • 惜缘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