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闲话“未知、无知和真知”

2012-05-24 09:53 作者:陈宣章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闲话“未知、无知和真知”

陈宣章

一个人在自己周围画一个圆圈,圆内为已知,圆内为未知。尽管一个人大脑的潜力是无穷的,但是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一个人的生活环境是有限的,所以,任何人的“未知”远远大于“已知”。某个人“已知”越多,圆圈越大,与“未知”的接触越广,求知欲就越旺盛。这是一种良性循环。相反,则常常形成恶性循环:越无知越不想求知。

“未知”指人受特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及影响,对现有事物的认知产生一定的局限性,且处于一种迷茫的感知状态。但是,未被证实的不代表没有;同样,未被证实的也不能表明其一定存在。

“无知”与“未知”不同:“无知”指缺乏知识和重要常识(有时指对象对于相关的领域)。“无知”的其他含义(没有知觉;失去知觉;无人知晓;犹言没有匹配)等等这里不谈,只谈“没有知识,不明事理”。《论语·子罕》:“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南宋·朱熹《集注》:“孔子谦言己无知识。”《史记·酷吏列传》:“此愚儒,无知。”北宋·苏轼《上富丞相书》:“居今之世,而欲进说於明公之前,不得其间而求入焉,则亦可谓天下之至愚无知者矣。”巴金《多印几本西方文学名著》:“自己无知还以为别人也同样无知,这的确是可悲的事情。”

人与动物的区别是有求知欲,而食欲、性欲仅是动物本能。人的一生总是要不断学习的,其动力就是感到某些方面还“无知”,如想做好事情,必须改变无知的状况。其实,“无知”(ignorance)有两个截然不同的状态:不知道型无知(uninformedignorance);知道型无知(informedignorance)。前者是一个人不知道自己对于某种学问知识“无知”;后者是一个人已经知道自己对于某种学问知识“无知”。“不知道型无知”因为自己未认识到“无知”,可以让人“无知无畏”;而“知道型无知”则常常让人小心翼翼,或者恶补相关知识,或者咨询专业人士等等。越是博学多才者,越容易发现“知道型无知”。(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人一出生,处于纯粹的“不知道型无知”。通过教育与学习,从无知到部分有知有两个过程:从“不知道型无知”到“知道型无知”;从“知道型无知”到相对真知。学无止境,所以,绝对真知是不可能的。

从“不知道型无知”到“知道型无知”是非常轻松的,即“见多识广”;而从“知道型无知”到相对真知,却是个艰苦的过程,因为其目的是学识(knowledge)。这就是“知道其然”与“知道其所以然”的区别。这两种认知过程,是无法互相替代的。要想成为有知识的人,必须经历“知道其所以然”的过程。

但是,“见多识广”获得的不一定是“真知”,常常是表面的、局部的、暂时的信息,甚至于有假象。即使是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也不完全正确无误。再者,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还有一个实践的问题。字面上似乎懂了,实际上不一定懂;理论上懂的,实践中不一定行。例如:医生从教科书上学习,并不能代替实际的手术操作。

还有一个悖论问题。悖论不仅仅存在于数学领域,各门学科都可以出现悖论。悖论有三种:似是而非;似非而是;逻辑矛盾。所以,“知道其所以然”就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西方古典哲学家塞·巴特勒说过:“无知的真正特点是:虚荣、骄矜和傲慢。”马克思说过:“不学无术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无所帮助,也不会带来利益。”富兰克林则说:“学而无术者比不学无术者更加愚蠢。”与无知有关的成语是愚昧无知,出处唐·玄奘《大唐西域记》:“自顾寡德;国人推尊;令袭大位;光父之业。愚昧无知;敢稀圣旨!”“知道其所以然”的过程有读书和实践两种方式。读书是学习前人的经验;实践是研究前人尚无的真知灼见。《庄子·大宗师》:“有真人而后有真知。”南朝·宋·谢灵运《辨宗论》:“真知者照寂,故理常为用,用常在理,故永为真知。”毛泽东《实践论》:“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有一首诗说得好:

真知不像哗啦啦的小溪,

俯身就能将溪水捧起;

真知不像红艳艳的桃李,

举手就可摘下它的果实。

它像美玉,深藏在岩心,

它像原油,奔涌在地底。

只有用“探索”这部钻机,

才能探知它的秘密……

“真知”并非寻常经验、知识点滴或理论体系,而是客观世界的内在规律。所以,获得“真知”更为困难。许多人在“真知”面前失之交臂,常常是因为立场观点、思想方法的局限性。毛泽东《实践论》:“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即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首先,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经过生产活动,也在各种不同程度上逐渐地认识了人和人的一定的相互关系。一切这些知识,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在没有阶级的社会中,每个人以社会一员的资格,同其他社会成员协力,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从事生产活动,以解决人类物质生活问题。在各种阶级的社会中,各阶级的社会成员,则又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从事生产活动,以解决人类物质生活问题。这是人的认识发展的基本来源。”“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因此,人的认识,在物质生活以外,还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与物质生活密切联系),在各种不同程度上,知道人和人的各种关系。其中,尤以各种形式的阶级斗争,给予人的认识发展以深刻的影响。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大家对于社会的历史只能限于片面的了解,这一方面是由于剥削阶级的偏见经常歪曲社会的历史,另方面,则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人们能够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全面的历史的了解,把对于社会的认识变成了科学,这只是到了伴随巨大生产力——大工业而出现近代无产阶级的时候,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

要获得“真知”,还有一个态度问题。李大钊说:“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工作。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恩格斯说:“要明确地懂得理论,最好的道路就是从本身的错误中、‘从亲身经历的痛苦经验中’学习。”

列夫·托尔斯泰说:“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得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属于认识范畴;真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超越时空的客观规律,是不以社会演化而变化。“真理”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三大部分。但是,真理也是相对的。例如:许多人知道,光线是直线传布的。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光线可以发生反射、折射、衍射、偏离、全反射等等。所以,光线直线传布是有条件的。

“绝对真理是由发展中的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的;相对真理是不依赖于人类而存在的客体的相对正确的反映;这些反映愈来愈正确;每一个科学真理尽管有相对性,其中都含有绝对真理的成分。”(《列宁全集》第18卷第323页)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联结、相互转化。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不是两个真理,而是从总体上或某个具体阶段上对真理发展状态的动态描述。恩格斯《反杜林论》、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毛泽东《实践论》中都有多处的论述。这就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这对哲学范畴的基本含义。

由于真理的客观性,不依赖人类的意识而转移,所以真理必然是一元的。因斯坦说:“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是人的最高品质之一。”鲁迅说:“个人的生命是可宝贵的,但一代的真理最可宝贵。生命牺牲了而真理昭然于天下,这死是值得的。”所以,我认为:退休以后保健是必要的,但是不是第一位的。追求真理与之相比,才是第一位的。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39671/

闲话“未知、无知和真知”的评论 (共 5 条)

  • 惜缘
  • 叶落萧萧
  • 无不为之
  • 风语
  • 浅笔抒写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