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你会说话吗?

2012-05-15 14:42 作者:临渊羡鱼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看到这个题目,你也许会奇怪:除了聋哑人,谁不会说话?其实不然。很多人不研究说话的学问,以致于被人称为“不会说话”。前几天,老朋友的女儿结婚,宾客盈门。一位老同事握着我朋友的手连连说:“大喜大喜,闺女这回可嫁出去了!”朋友不悦:“什么话呀?我闺女没人要了吗?”喜庆气氛顿时变得尴尬。又如,我家附近一家餐馆开业,我约几位朋友来尝鲜。一位朋友问我吃什么,我说:“麻辣小龙虾!”他说:“我从来不吃这乱七八糟的玩意儿!”我顿时语塞。他妻子解围说:“他就是这样,一辈子不会说话!”不少人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就是因为不会说话,把自己的好心埋没了,甚至把朋友伤害了。

生活中,除去某些人心怀敌意、故意说坏话的情形,一般“不会说话”的情形多为无心之过。我归纳了一下,大概有这么几类:

一、出言不逊。有的人说话不讲究语气和用词,特别是着急的时候,更是“急不择言”。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同样的意思,分别用祈使句、感叹句和疑问句来表达,效果大不一样。比如,一个人挡了路,影响你通行。你可以说:“请让一让!”;可以说:“走开!”;也可以说:“你挡在这儿干什么?”三种语气,表达的意思大不一样,第一种是心平气和;第二种是表示不满;第三种已经是气愤了。如果对方也不客气,认为你不懂事甚至蛮横,就会造成矛盾纠纷。

二、不分场合,不分对象。有人不注意场合的区别,把在家说的话拿到单位说;把小圈子里的话放在公众场合说;把商务、外交场合说的话对亲友说……结果,要么被人称为“没水平”;要么被人称为“打官腔”。一位青年官员过年给老丈人拜年。老人拿出“剑南”款待,说这瓶酒自已从天一直留到现在。女婿说,这算什么好酒?我们平时就喝这个!老人的脸立刻变黑了。一位大学生到医院看望生病的老师,见老师身体肥胖行动困难,便好心好意地说:您该减肥了,我父亲就像您这么胖,结果脑溢血,上个月没了!老师和师母听了,好生不悦。人,难免有缺陷、忌讳、隐私、记忆中的伤痛伤痕,不愿被人提起。这是人的自尊需要。可有人偏偏口无遮拦,“当着矬人说短话”,。“哪壶不开提哪壶”。结果得罪了人自己还不知晓。

三、自以为是。人际交流,朋友聊天,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意见不同或说错了本无所谓。朋友的包容性也体现在这里。可是有的人专“抬杠”,一定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别人发表见解,不管大事小事,只要不合自己意思,一定加以反驳:“你说的不对!”常常闹得朋友聚会不欢而散。

四、只顾自己痛快,不顾别人感受。孔子曰:“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说的是不看别人脸色说话的人就是瞎子。一位好友钻研《孙子兵法》成癖,无论和朋友、同事、客户谈什么话题,一定把话题转到《兵法》上,弄得大家头痛;另一位朋友参加了安利产品培训,便在所有的场合都大讲安利,以致大家避之不及,连同学聚会都不敢邀请她,怕她把聚会弄成安利产品推广会。(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五、不懂装懂,牵强附会。每个人的知识面都有局限。即使是某方面的专家也有其他知识的盲区。这并不可笑。可笑的是图虚荣,不懂装懂。有位朋友,自小争强好胜却不爱学习。每逢大家在一起,他不说话还好像有点学问;一开口,原来还真没有学问。不说自己不熟悉不理解的东西,其实是藏拙的最好方法。

六、藐视别人。心性高傲的人,或因为有才,或因为有钱,或因为从小受宠,或因为中年发迹。总以为自己比一般人强。须知“强中更有强中手”,“人不可貌相”。一位老板买了套豪华小区的房子,自以为无人能及。一日,在小区碰到小学同学,便得意地问:“你到我们这里来干什么?”同学答:“怎么?这里只许你住,不许我们住吗?”经过交谈,老板才知道人家比自己富得多,自己是自讨没趣了。还有一位白领小伙儿结认识了一姑娘,对姑娘炫耀说,我是双学士,你什么文化?姑娘答:硕士。小伙子弄个没趣。还有的人,说话就要占上风。别人新买了部捷达,他就说自己有个“奥迪”;别人说买房花了八十万,他就说自己买房花了一百万,不把别人弄扫兴不算完!

七、唠叨重复。有人饶舌,一开口拦都拦不住。须知即使是好话,说多了也招人烦。何况言多语失,不一定哪句招人反感,把前边的好话也给淹没了。也有的话本来很重要,或者能打动人,但是因为说多了或说的次数太多,好话也没人听了。许多妈妈告诫孩子的话,孩子都不爱听甚至反感,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说的次数太多。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儿子被狼吃了,本是招人同情的事,但因为见人就哭诉,结果成了笑柄。

八、该说不说,不该说的乱说。“不知而言为不智,知而不言为不忠”。有的人见别人出了事,常常说:“我早就知道……",一副事后诸葛亮的样子。这句话很伤人。既然你早预料到今天这结果,为什么不提醒,看着朋友、亲属、同事出事?现在说不是幸灾乐祸吗?其实,他事先未必知道这个结果。如果知道,以骨肉之亲、朋友之义,是必须说话的;真的出事了,除了安慰、劝解、帮助外,任何埋怨指责的话只能刺痛受伤者和家属的心。除了招人反感,没有任何益处。

九、以偏概全。某些人一气之下说话不加思考,“打击一大片”。比如,和医生发生矛盾,便指责:“你们当大夫的……”;和女性发生矛盾,便是:“你们女人……";对某个外地人有看法,便是:“你们河南人……”、“你们东北人……”;和不同年龄的人有矛盾,便是:“你们80后……”、“你们这些老年人……”,等等等等,将特殊现象当成普遍现象,将个性当成共性,俗话叫“伤众”!

十、正话反说。有的人其实并无恶意,但好话不会好好说。比如,小两口要出门看望一位老人,妻子问丈夫要不要买礼物。第一种说法:“咱们买点水果吧?”第二种说法:“咱们买点什么呢?”第三种说法:“咱们还买点什么吗?”第四种说法:“咱们不用买东西了吧?”如果要看望的人恰是丈夫感情很深的人,这第三种第四种说法恐怕就要产生矛盾了。

“言为心声”。说话并不难,问题在于你愿意不愿意好好说话。大悲院散发的小册子中有一句话:“你只有好心,不会说好话,不能算个好人。”“良言一句三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诚哉斯言!说话的前提,是对社会和人群有一个心平气和的态度。其次,才是文化范畴的礼仪和属于语言范畴的语法、逻辑、修辞问题。倘若心情郁闷,一肚子气,哪会有好话?有爱心,当有爱语。心态平和,才有语言温和,让别人感觉如沐春风。在社会上,不管是信共产主义也好,信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也好,信我们的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也好,还是什么都不信只信爱情亲情友情也好,都要促进社会及家庭的和谐,而不是毁坏它。

“和谐”,本来是形容音律的词汇,处人处事同样需要和谐。即使是不同的观点,也可以用平和委婉的语言表达。尊重他人、包容他人,是语言交流的基点。只要这个前提没有争议,人人都能学会说话。你说对吗?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35639/

你会说话吗?的评论 (共 6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