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生命博弈的坚韧与灵魂超度的美丽

2012-04-04 22:40 作者:千里马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生命博弈的坚韧与灵魂超度的美丽

——读柏青散文集《生命的姿态》

黄叶斌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一个季节风向标;生死观,是每个人都不可回避的一个话题。

当疾病如山崩塌般来临时,当癌症似地震般袭击时,当中年被病魔缠身暂时失去自由时,一场生命的博弈也就演绎在自己的身体与精神之间、浓缩在自己与家人的留恋和牵挂之间、展示在死神与希望的赛跑和较量之间。(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此刻,柏青的散文集《生命的姿态》,就是这样为读者讲述着、诠释着、告诫着这样一种与生命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有关的邂逅、思考、追问、碰撞和顿悟,以及在心灵深处的隐私、隐语和隐喻,在灵魂上的反思、检讨和超度。

于是,在5辑80余篇的文字里,在敬畏和敬仰的期待中,我们用目光的扫描仪走进作者那段不堪回首的患病经历、用失聪的扩音器聆听那在病床上倾泻出来的真诚而痛苦的心语。在咀嚼回味中,我们感知到了一种生命河流的澎湃激情,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将士血战沙场凯旋的悲壮与豪气。

人生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接受一份上帝的请柬:患病住院或面对死亡的威胁。这是无法回避的自然法则。可是,在癌症面前,不同的生死观却会带来不同的结果:有的人几天或数月就去世,有的人却可以生存十余年。这是什么原因呢?笔者以为,除了医术、药物和护理的外部因素以外,患者的精神意志和心态是主要的原因。

生命之痛的土壤上,绽放出美丽的思想之花。谁能想到,一个两年内三次赴京急救住院、两次病危通知、两次大手术的肠癌患者,居然能够在病榻上完成20余万字的书稿,出版第8本文学作品集。这是怎样一种毅力、耐力和定力!这是怎样一种在痛苦冰窖中的开掘、在绝望废墟上的自赎、在地狱门口的抗争!这是怎样一种人性的胜利和人格的伟大!

作者的生命意识和坦荡的胸怀,是他躲过生死劫的一个制胜法宝,也是他能够在生死临界点转危为安的秘诀之一。当我们被疾病囚禁于医院的时候,其实,我们也就被限制和限定于其中了,也就是进入了一种被恐惧和惊惶包围的牢笼里,进入到一种由药物、针剂、手术刀所裹挟的无边黑暗之中,进入到一种为自我付出的健康代价而祈祷、凭吊和葬礼的想象仪式之中。这时候,生命的博弈,需要生命的坚强、意志的坚定和精神的坚韧。

作者在《经历痛苦》、《活着》、《黑发白衫》、《帆影》、《最漫长的黑》等文中叙述,曾经对疾病的突如其来感到不知所措,对手术后的特别护理感觉是“生不如死”,对化疗放疗后的副作用呈现出另一种迷惘,对死亡现象的疑惑和叩问,对疼痛带来的各种幻想、幻觉和幻境……当然,生命博弈的强者,并不是没有痛苦的胆怯和死亡的恐惧,而是在精神意念和人生信仰的支配下,立即转化为一种支撑、坚挺和顽抗的力量。这种力量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是一种“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气势,是一种“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快意。生命博弈是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现场,任何人在疾病面前都是一个指挥员和战士的化身,都是朋友和敌人的双重身份,都是参与者和见证者的公正裁判。因此,人生之旅的跋涉,在经过一个个风刀霜剑的节点之后,必将迎来惠风艳阳的明天!

生命的轮回与爆发、生命的暗淡与辉煌、生命的脆弱与坚韧、生命的痛苦与幸福、生命的束缚与自由、生命的渺小与伟大,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诠释,可能只有在医院的手术台上、在癌症患者的求生欲望里,才能得到最权威、最生动、最全面的答案。正如庄子所云:“死生之大矣”(庄子·德充符)!

从某种意义上说,医院是一所好学校。它能够使我们在这里明白许多人间是非和事理,矫正许多人生偏差和误差,化解许多人世的恩怨情仇,荡涤许多人性的丑陋污垢,亮丽许多人心的崇高美好。可不?作者在文集中就是以文字的雕塑树立了这样一个清醒的患者、高明的医生和救赎的牧师的综合形象。

面对死亡的威胁,作者以三种手段化解了一种危机,或者说是以文字的利器和理性的导向仪为个人开辟了一条肉体新生和心灵成长之路。

留恋与感恩,是一种生命能量的核聚变。在患病之时、手术之后、病愈之初,作者把对亲情友情的怀恋化作了一种疗伤的药方,把对世间的感恩和感激融化为一种止痛的点滴,把对活着和求生的欲望转化为一种使命和责任。于是,他在病灶面前才能无所畏惧,“死亡也会被感动得和蔼了许多”(p29);他在亲人朋友的呵护关和滋润下才能感恩戴德,“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值得自己去热爱、去思考、去理成生存的智慧”(p19);他在痛苦和绝望之时才能咬紧牙关振奋精神,“让痛苦成为思想脉流中的一个奇形而美丽的符号”(p18)。他在对父老乡亲、市民生活、平凡人物和自然景观的欣赏、关注、回想、联想和描绘中,思绪如雨丝般缠绵悠长、情感似春水般深情清澈,“多情的雨呀,已将我的脚印悄悄浸湿,慢慢地风干散去,只存轻轻的脚步声,渐行渐远”(p31)。可见,生命,只有在超越个人财产的前提下,它才能焕发出人文精神的光辉、彰显出人的本质和特质!

反思与忏悔,是一种人格塑造的自觉行为。16个月的病床生活,是一种多么难熬的日子呀。这种生命的痛苦体验和经历,他以“梳理心情”的方法,让淤结的伤疤化解稀释,让阻断的思考脉络畅通,从而增强了生活的勇气和康复的信心。他在白色包围的医院环境中周旋和感染,在精神痛苦的禁锢中突围和跨越,靠的是一种自我的救赎和心灵的抵御。他“在漫长黑夜的捆绑与撕扯中无法入眠,也无力清醒”,于是,“断断续续的思维成了无边无际的疼痛的绷带”(p12)。他对自己五十余年来生活和工作的回顾,在自责反问中感知“死亡有一种光芒,但活着也是一种原罪”(p25)。他对生命意义的反刍、对痛苦滋味的品咂、对读懂自己的欣慰、对生活真谛的感悟、对人生价值的探求、对幸福安康的向往、对信仰修行的思考,对思念美丽的解读、对爱情婚姻的剖析、对名利权势的拷问等等,给我们启示:“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生命的长度,但是可以增加它的宽度;我们无法选择自然的故乡,但是可以建立心灵的故乡”(p80)。“生命,需要一颗慈悲、友爱、智慧、清醒、博大的心来充盈完善它的内涵”(p109)。他对朋友的无私援助和爱心的奉献,是那么地真诚而坦率:为一个偶然相识的青年僧人提供手机、电脑和母亲的住院费,为一个英年早逝的文学同行长途跋涉去哀悼和怀念,为文学爱好者出版文集而拿出自己的4万元稿费,为素不相识的受到车祸而住院的小伙子资助2万多元,为远方来的朋友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与支持……这些举措,是他知行合一的实践,是他道德光辉的映照,是他人格魅力的印证。

阅读与写作,是一种生命延续的永恒动力。他曾经在患病期间写道:“我只要握着笔,面对着白纸,精神就会很集中,想象就异常活跃”;“我的文字,就是我的生命!我活着的意义就是生产可供人读的文字。写吧,这是我唯一可做、能做、必做的事情”(p8)。看吧,作者在文学光芒的沐浴下,已经走进了一片精神高地和心灵仙境。他深知,文学的阅读与写作,是他的生命站立和挺拔的重要地基和拐杖,是他不向病魔低头和不抛弃不放弃的主要动力与活力,是他记录生死博弈过程的心路写照。因此,他向文学抛去了红绣球,结果,他有幸成为了一个与文学结缘的最漂亮、最潇洒、最风光、最瞩目的“新郎官”——这是多么令人骄傲和自豪的人生喜事!我们可以想象到,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对艰难的排解、抑郁的化解和痛苦的分解;也能够感受到,在文字排列和心声倾吐的过程中,作者那种思考、困顿、握笔、展纸、疾书和疲倦的情状和情态:还能够感觉到,为了争取有效时间的利用和克服记忆的遗忘,作者那种与死神拼杀效死沙场的决心和信心。是的,这也是一种战场,一种没有枪林弹雨硝烟弥漫的战场,它的智慧与勇气、胆识与信念决定着战斗的胜负与精神的向度;它在裸露的灵魂里跳舞,在解剖的情绪里坐禅,在回忆的虚幻里自慰,在痛苦的选择中涅槃。终于,他伴随着生命博弈的坚韧,在灵魂超度之后也获得了一种别样的美丽!

我们知道,生死问题是一个哲学命题,也是每个人都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最佳答案的一个形而上和形而下结合的人生课题。当然,生死观,往往由世界观和价值观决定。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及其追求,也是我们的灵与肉在生前死后能否得到统一或分割的衡量标准。古代先贤哲人文豪,已经对此作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或描述:“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况修短随化,终期一尽。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由此可知,人的命运的归宿或宿命都是一样的,它不会依据身份地位种族性别和财富多寡而取舍,也不会无缘无故地把获取健康幸福生命的钥匙恩赐于你。它需要你的爱惜、珍惜和怜惜,需要你的自觉、自省和自问,需要你的警戒、敬畏和警惕。当亚健康过渡到需要住院治疗的时候,我们可能就后悔莫及了。

如果我们曾经或者正在对生死观感到困惑和纠结、如果我们对自身疾病仍然摆脱不了焦虑与烦恼,如果我们对现实生活已经或者即将产生一种厌烦和轻生的念头,那么,请你翻阅柏青的这本散文集吧,他将如春风化雨般为你拂去愁云、亮丽心情、坚定信念,然后你就会从心底里发出一声感叹:“活着真好!健康万岁!”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14643/

生命博弈的坚韧与灵魂超度的美丽的评论 (共 6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