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该笑还是该哭

2012-04-01 23:43 作者:浪里飞梭  | 1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这是教育的悲剧还是喜剧

2011年9月8日的中央电视台某频道新闻专栏报道了这样一件事,贵州罗甸一所农村学校的唯一一位老师李兹喜,教全校四个年级的学生,连续13年,所得报酬仅是一天一斤苞谷。看后心里很难受,也很复杂。后来,越想越觉得里面有文章,值得挖掘一下,剖析一番。

这样的事件很值得深思。我想工资这样低廉的知识劳动力的出现可能是:

这位感动了很多人的李兹喜教书所在的地方,普通民工的日工资可能就是2斤苞米。这位李老师可能是念过几年书——大概初中毕业——-但属于老呆的那种人,觉得自己是教书的就感觉很不错,家里生计不管,工资多少不管,老婆受累累死也不去帮助的主。当地老百姓属于那些认为娃仔不如猪仔的愚昧部落。不然,他们怎么会只想到以一斤苞米来偿付教自己孩子的老师的工资呢?村民大概想,一头小猪一天一斤多苞米就能养大,但养大就能卖钱,而娃仔却只能天天花钱,尤其念书花的更多,花完了却得不到回报。也可能是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搞错了,大概是每家每天给一斤苞米,结果被说成是每天总共只有一斤,试想,换任何正常的人会傻大到这地步?还有一种情况是,这小子家穷,但念过书,最多初中毕业,倒插门“嫁到”这村子,也分到很多地。由于村里实在留不住正式教师,就只好说服他和他的家人,让他代课。同时还不误种地,所以工资只是适当的补贴。不论属于哪一种,反正13年来一天只挣一斤苞谷的事实着实让人感到蹊跷。

我无法实地一探究竟,但想说的是对这种人的宣传有很多值得我们发问的的地方。

这是宣传他的品德高吗?这个李老师代课是因为品德高尚,具有伟大的奉献精神吗?这是反映当地的困难局面还是落后状况呢?镜头中出现吃水靠人背,房舍多残破的情形难道不是为了这吗?这是反映当地教育面临的突出困难吗?这是为当地争取教育扶贫资金而作的宣传片吗?有了这一系列的疑惑,我不得不深思和反省。这种现象的存在本来就很荒唐,全社会都说教师工资高,为什么还有这种情况?全社会有多少大学毕业生仍属于无业游民,而这里却是这样一种状况,解决起来真的那么难吗?为什么这样的状况能够存在13年?是政府熟视无睹还是这样做最符合当地各方利益。每年数千亿教育经费花了,还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该问责谁?这样的人得到优秀教师、模范教师称号,是否值得全国教师学习?要学习他的哪些方面?也都把工资捐出,每天只领一斤面粉或半斤籼米吗?(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想到这些,我的思想越来越糊涂了。因为这样的典型人物与我们常听到的宣传教师社会地位高,收入大幅度增加的报道大相径庭,与我们常听到的农村教育状况有了极大改善的报道大相径庭。直到看到这个报道才知道,原来在我们一些僻远的农村,教育之落后竟是如此状况!我倒是想问一问当地的官员,这样的村子是仅此一例呢,还是普遍现象?是以国家公务员的工资标准聘不到教师,还是这个村子极其僻远始终无人愿去?当地是人才十分稀缺呢,还是原有的老师都调离了?李兹喜连续13年以这样的工资从教,当地的官员不知道,还是知道了认为这样合情合理?

我更想问的是:出现这样的事情,对当地是好事还是坏事?老百姓面对这样的事是心安理得,任其自然,还是无可奈何,叫天无门?我们的孩子们面对这样的学校和老师根本没有对家长提出一些天真纯洁的要求,还是家长彻底予以否决使得孩子们再无缘申述?村子里的普及义务教育是能够完成任务,还是完成完不成从来就无人过问?我们面对这样的事情究竟该笑还是该哭?中国今天出现这样的现象究竟是喜剧,悲剧,正剧还是闹剧?

好一个全球第二经济大国的精彩教育!好一个敢于揭开农村教育最真实面貌的精彩报道!好一个着实感动人却没成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真正清廉的李兹喜!

我们何以会出现这样的教育“样板”,并以正面典型大加报道后,还能无动于衷?

这才更为可悲!

收藏(0)顶一下(0)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12987/

该笑还是该哭的评论 (共 11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