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员干部要“讲政德”“立政德”
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就政治生态和领导干部政德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这既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经验总结,也是对治国理政规律的深刻把握,再次对建设新时代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发出了动员令。深化认识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系统性整理“政德”思想的内在要求,是理论工作者当前的迫切任务,也是长期的工作要求。
在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中,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党不忠诚、纪律松弛、脱离群众、独断专行、弄虚作假、庸懒无为,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好人主义、宗派主义、山头主义、拜金主义不同程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任人唯亲、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现象屡禁不止,滥用权力、贪污受贿、腐化堕落、违法乱纪等现象滋生蔓延。因此,改善党内政治生态,就成为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领导干部要讲政德”的政治判断,为新时代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指明了方向。
所谓“政德”,字面上理解是治理国家事务的领导干部要具有良好的品行和品德。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党员干部的政德既反映着履行公共权力所必须遵行的职业道德规范,也内在地体现着党的性质、宗旨和使命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领导干部的政德问题,他关于政德建设的思想是一以贯之、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领导干部讲政德、立政德是新时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新时代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支撑。
“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这是首次对政德的内涵进行层次分明的表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明大德,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这是领导干部首先要修好的“大德”。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政德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始终是重要的为官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把政德细分为大德、公德、私德,并指出大德须明,公德必守,私德要严,要求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这是对传统政德思想的高度凝聚和现代提炼,更是为今天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树立了具有时代内涵的价值坐标,值得每一位党员干部铭记在心。
广大党员干部如何真正做到讲政德、立政德?具体到每个党员干部身上,既要筑牢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更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同时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做修政德的表率,起到社会导向作用。如何才能保证党的干部都把政德修为作为施政意识和行为的自觉?一方面靠持之以恒的教育,在党内形成强大的正气充盈的政治文化力量;另一方面,要加快完善以党章为根本遵循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并加大执行力度,以党规党纪逐渐杜绝道德败坏者在党内立足。
“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要多积尺寸之功”“要慎独慎初慎微慎欲”“要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注重家风,注重交友,是从外部环境对领导干部进行的谆谆告诫;注重小事小节、注重慎独慎初慎微慎欲,是从内在修为、内心操守方面对修德立德做出的高标准、严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记“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古训,要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才能时刻保持共产党人的公仆本色,让权力回归到为人民服务的本位,真正为老百姓解决问题、办实事、办好事。(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新时代党员干部要“讲政德”“立政德”的评论 (共 11 条)
- 心静如水 推荐阅读并说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