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陈年往事泛心头

2018-03-04 09:07 作者:戬穀居士  | 1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陈年往事泛心头

岁月,周而复始,见证我们的人生经历与过往

世事,兴衰变迁,沉淀在心的沧桑回忆常难忘。

时光流逝,自然环境不断变化,地面建筑将会坍塌湮没。

生命老去,社会群体日益流动,人文传承不免无形消失。

为念所历事,勾陈复查询,笔下留史实,明知后来人。(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计划生育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每年秋两季农村的“孕检、结扎”计划生育运动,不仅声势大,而且手段严厉。致使育龄妇女受惊吓,怀孕妇女躲检查;抓住超生孕妇强送医院,找不到人的牵牛扒房又罚款。待运动风头一过,上级来督查的干部完成任务满意离去,而激起的对立矛盾和难解纠纷,就由村干部来承担责任,要想方设法耗费心力去化解。

成家传宗接代,免得孤单无依失靠;

有儿养老送终,观念历来深入人心。

在生产队,孩子多的人家,糊口难、穿衣烂、没房住、无存钱,想改善生存处境实在不易。当时的口粮是按人六劳四比例分配,只要添张嘴,就能分得粮。八十年代承包土地,完全按家庭人口分配,粮食增产,经济收入高,又能自建新房,生活普遍富裕,使人感到养孩子容易多了。这些都导致群众不大注意节制生育,而多女家庭超生要儿的急迫心情,又加大了孕检结扎的抵触情绪。

我在大队党支部书记任内,也按上级规定做好计划生育工作,但不唯领导旨意盲从。能熟知民意,体察下情。为安慰人心,在大队的扩干会上讲,无儿孕妇不必躲藏,不会强制其结扎。东街有家新生儿未满月,其母已进结扎室,我得知后停下会议急忙赶到镇卫生院,说你只要口头保证秋前愿结扎,现在可不做手术,要安心护家中婴儿生长。结果到秋天,她自动提前去做了首例结扎手术。我曾想法周旋上级突袭检查,也多次网开一面,使几家得添儿子。虽说为此曾得到县级领导“灯下黑”的严厉批评,但我没有使纯女户任何一家育龄妇女结扎,保护了其生儿的权利。

宁愿不当干部,也决不做过份的背离民心事,这是我耿直为人的操守,也是秉性行事的素心。我的这些做法和人品,不仅得到本街人的认可,在去南岭东川的工作中,同样得到群众的拥护和热情赞同。种德深知心向背,怀仁至善泽后人。

毛主席曾指出:“我们应当根据人民的要求,作出适当的节制生育的措施。这个工作的推行,应当得到人民的自愿合作。”这是用人本的视角看节育,做好宣传教育,争取群众支持,有利计生工作。不深察下情使宣传又不到位,行些强制措施而失去民心的野蛮做法,都是计生工作得不到群众支持的实在原因。

国家现在放开二胎生育政策,好多独生子女家庭反而不愿再生。这就是人民的文化素质提高,物质丰富而能享受好的生活,大家就自觉控制生育了。

应当正确看待当年的计划生育政策,要总结历史经验,要反思过火做法。

人口与环境资源相适,素质与经济发展相合,祝愿我们国家可持续发展,祝福我们社会更加和融。

铁门共大

铁门人历来崇尚教育,既有清末东街杨家祠堂的杨耀荣私塾,又有民初凤凰寨西二郎庙的郭维汉义塾,后有抗战中由张钫在顺庆寺旧址上创建的嵩岳中学,还有解放后在中街办的耕读中学。这些教育史实,充分见证铁门人的优良办学传承。

在此,主要说点我和教育结缘,一再建校的事。

铁门共大,是“铁门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简称。

共大于1976年7月30日上午在铁门西街广场隆重举行开学典礼,时任新安县委书记吕国卿临会祝贺讲话,我是大队党支部书记兼名誉校长,在鞭炮声中向校长邵文辰赠授佩戴大红绸花的木质精雕校牌。校址在黑虎桥南岭苹果园中,校舍此时正在建设。

文化革命中的铁门学校,大队出经费派干部负责管理。由于受政治时势影响,学校教育不太正规,教学秩序也不大正常。初中学生毕业回队劳动,难有再上学机会。城中刚恢复的大学则是推荐招生,每年大队只能分到一个名额,上的还是农林类中专学校。

为加强对学校教育的管理,也为失学的青年找到学习出路,大队党支部认真学习毛主席对江西共大的办学指示:“你们的事业,我是完全赞成的。半工半读,勤工俭学,不要国家一分钱,这样的学校确实很好的。”又征求群众和各方意见,达成共识,决定由大队主导,择址另办一所学校,定名“铁门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共大创办的目的,是安排各生产队中学毕业生有学上,能继续接受教育。共大的办学思想,就是为农村建设培养实用人才,又为知识青年找到生活出路。

大队调拨黑虎桥南岭近二百亩荒坡地,栽上苹果树,予以挂果收入养育学校。在岭北坡建校舍,先建起红砖瓦房十三间,从上沟村引电照明,配齐两班桌椅板凳,招收学生五十余名。

学生是早上到校,近晚放学,中午在校集体用餐,个人不须交粮出钱,也不收任何学杂费用。学校聘用教师职工十人驻校,其生活费用及学校管理经费,包括学生吃粮,全由大队按月如数拨付,大队共投资十万余元。

学校开设有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农作物栽培技术和会计知识等中学课程,有通用的学习课本,也有需用的自编油印教材。

虽说学校远离镇街,但岭上环境好,苹果园中空气清新,又不受时势邪气干扰,学生都能静心学习,学校没有耽误这批学生的学业,后来成才者众多。

尽管对开办共大及其成就褒贬不一,但不能拿现在的眼光去看待那个时代的无私办学对错,更不可用今时的价值取向去评判那个年代的为公行事精神。

培华楼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铁门小学及初中,一直沿用庙宇旧址,由大队管理,并负责办学经费。虽几经扩建,而校舍终不够用。为顺应时势发展,更好培育有用人才,大队党支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决定建造教学楼。一九八四年元月,首先召集春节期间回乡省亲人士,说明大队建校的决心和具体方案,只短短的十多天,就从各生产队群众和驻镇单位募捐八万余元。

为确保建校工程的顺利进行,专门成立了建校委员会。大队干部明确分工,几个年龄大的编成一组,具体负责村里日常工作;另由时任党支部书记的我,带领马华勇、侯梅云、赵生几名年轻干部,专门负责建校工程。又聘请县农业局退休的老局长杨国维,负责资金运用管理,由长于基建工程的刘永水、郭留献、于治国三人负责教学楼施工。

教学大楼于当年的四月二十一日破土奠基。冲天鞭炮响,关圣佑开工,旧庙房拆去,共祝新楼成。首先拆除的是关帝庙教室,从卸瓦到拆房梁,从扒墙到清废墟,非常顺利,始终安全。随后把庙前的十二间旧教室逐一拆除,大量的碎砖石块和地基出土,尽摊填于前院。楼西头基础深挖五米,混凝土柱支撑,而整个地基由三合土夯实后砖混砌筑,上覆钢筋混凝土圈梁。所用红砖,是大队机砖厂专门烧成,水泥楼板是基建队组织专人捆扎浇制,以确保质量。为防止楼梯间承载过大,其阶梯水泥板另置入粗大钢筋。

培华楼的建造历时五月,于九月十日竣工。为两层楼叁拾捌间,建筑面积壹仟弍佰平方米,共投资捌万叁仟肆佰陆拾元。至于平整校园地面,修补院墙,则未计入此建面积。所以说,培华楼交付使用时的每平方米面积造价只合六十九元。

大楼所需钢材,当时奇缺。我想方设法,上山西求亲戚,下郑州托朋友,费尽辛苦,购来国标正品,备齐需用钢材。整个建楼工程所购物料,杨局长逐票验货,自始至终,没有报销过一分钱的烟酒费用。当年底,在按募款约定的春节答谢会上,与会人员参观了各个教室,又看了镶嵌在会议室墙壁上的青石建校碑记,待杨局长公布建楼帐目时,会上掌声热烈,都说用那么少的钱,建这么大的工程,太不容易了,感谢大家的辛劳,敬重你们的苦心。

在这里不得不说的是,要为新的教学楼起个有寓意的名称,请个有名望的书法家题额和为建楼石碑书丹,还真是件不容易的事。这些我都交于在千唐志齋工作的三弟趙跟喜去辦。先定名为《培华楼》,遂商请由天津市书协副主席孙伯翔先生亲笔题额:“甲子春,铁门镇群众捐款建学,中秋楼成,勒石为记。”正中魏碑体《培华楼》三个大字,雄强古拙,方峻挺拔,为楼加彩,增添厚重。后又请河南省文史研究馆员洛阳书法名家寇北辰先生,冒着酷暑,不顾危险,在未建成的培华楼内,俯身于石碑上,悬腕两天,秉笔古隶,书写近千字建楼碑记。书坛大名儒,奋不顾辛劳,为教行善事,惟馨明德高。两位先生不吝赐墨宝,未取丝毫润笔费。我怀愧疚心,钦仰师厚泽,此处再拜谢,敬祝福寿多。

洛阳市教育局赠给“铁门干群集资建校碑记”上,充分肯定铁门人的建校壮举:“由党支书赵留喜等同志组成建校委员会,鸠工聚材,破土动工。四月二十一日奠基,历时五个月,一幢建筑面积一千二百平方米的教学大楼,于九月中旬胜利竣工。一九七一年迄今,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八次修建校舍六十三间,面积一千六百二十平方米,同时又修整院区围墙六百立方米,总共投资二十四万四千元。往昔萧萧古庙,破房颓垣,疮痍满目;而今巍巍高楼,窗明几净,面貌一新。铁门干部群众,热心教育事业,重视智力投资,积极改善办学条件,造福子孙后代,精神可嘉。”

为保护建校青石碑记不致日晒淋,特意镶嵌在培华楼底层东头第二教室内东墙壁上。

铁门镇学校培华楼碑记

铁门镇位于新安县城西三十华里。自唐宋迄今已逾千年历史,堪为豫西名镇。本镇古为两京通途,今属交通枢纽。青龙凤凰两山隔镇对峙,南北涧河环镇于东北交汇。山青水秀,风光猗旎。古往今来,人杰地灵。志士贤达,迭见辈出。于今昌隆盛世,政通人和。祖国变化日新月异,古镇新容青春唤发。本镇教育亦有历史,初为私塾,后由张钫先生就镇中庙宇,改办小学及迁办嵩岳中学。建国后,遂改为公立。虽几经扩建,仍不能满足发展需要。甲子春,亲朋相聚,抚今追昔,无不为古镇沧桑感慨万端,对家乡教育关怀备至。镇村民委员会,遂召集镇上父老乡亲,函请返乡省亲职工、干部,特邀驻镇领导机关、单位、部队及邻村有关人士,欢聚一堂,共议建校大事。与会人员及群众,纷纷出谋划策,慷慨解囊。自公元一九八四年元月二十二日至二月三日,九个集体单位捐款伍万肆仟叁佰元;壹佰柒拾伍名个人,捐款壹万弍仟陆佰陆拾元;壹仟零弍拾户群众,捐款壹万陆仟伍佰元。教学大楼于四月二十一日破土奠基,历时五月,于九月十日竣工。为两层叁拾捌间,建筑面积壹仟弍佰平方米。共投资捌万叁仟肆佰陆拾元。建校委员会拟方案,立规章,筹物备料,倍尝艰辛;促进度,查质量,一丝不苟,善守始终。众志成城,共襄义举。特倩工勒石,永垂后世。

铁门赵留喜撰文,洛阳寇北辰书丹。

红旗渡槽水上山

文化大革命中的人民公社,每到冬季,就组织各大队搞“农业学大寨”运动。有的村,群众齐动员,忙修大寨田,风到腊月,停工再过年。有的村,修渠架渡槽,引水上岭坡,旱地能浇灌,粮食增产多。家中锁门无闲人,尽见地里多忙活。

铁门大队搞的最大水利工程,是引水上山,叫红旗提灌站。

1973年春,我刚接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就开工建设排灌站。由大队干部李克宽负责,抽调社员组成水利专业队。先期工程是在老火车站西涧河边,修水泵房,安一台高扬程水泵。接着挖地下管道沟,铺设一千多米铸铁管,年底就把南涧河水送上西岭。

1974年春,为发挥排灌站更大作用,扩大水浇地面积,大队干部孙柱国带领水利专业队,在黑虎桥南岭建红旗渡槽。渡槽东头高8米,由每孔跨度6米的圆形砖券组成,共计66孔,总长400米,宽1.3米,如一条红龙送涧河水上山。当8月份自西向东建至30孔时,因钢筋券胎重,抽出时压塌木立架,砖砌渡槽坍塌6孔,致樊灿子亡故,马建设头部重伤,席桂成重伤。后人不能忘记为大队水利工程,付出生命和鲜血以作出大贡献的这些好人。

渡槽横跨老洛潼公路,两面渠壁外均有一行水泥大字:“新安铁门红旗渡槽”,柱东有联:“奋铁臂蛟龙俯首,换新天银河横空。柱西面联:“浩气贯长虹,壮志改山河。”当年有记者前来采访,文章和渡槽照片曾刊登河南日报。

1974年冬开建排灌站三期工程,由副支书杨树才负责,大队水利专业队开挖下沟村南北向300米土洞,洞高2.2米,宽1.4米,红砖券顶。又在北洞口外深沟上,建起长40米,高15米,单孔桥式渡槽。洞内和渡槽上不仅能通水,还可方便过架子车运庄稼。来年春天,又修近二千米水泥板护砌盘山渠,把提灌的南涧河水引到凤凰岭北杨老凹地,使几个队庄稼受益。

1981年在下沟蓄水塘续建二级提灌站,架设高压线,铺埋近千米铸铁管道,把水送到上沟村西边岭上,使山坡旱地变水田。

面粉厂

1978年5月,由我负责筹建大队面粉厂,地址选在铁道口东的大队农修厂院内,并到焦作市修武县订购四台面粉机设备。

7月开工建设,农修厂长车舟子负责协调现场,由刘永水、郭留献的基建队施工。各生产队送来需用檩条,农修厂焊制钢梁和车间大门,从机砖厂运来红砖,大家冒着酷暑,挖地仓、砌高墙、架大梁、铺瓦忙,齐心协力三个月,四台磨机安装上。

从开始撒线挖基础,到试机出面粉,我一直跟着忙碌,从未离开。因当时是难以言说的非常时期,为建厂遭受的无由刁难,我唯有忍耐;不管出多大的力、受再大的苦累,都一笑了之。

国庆节前夕,一次试机成功,看到细白面粉装袋,我长出一口气,艰难的任务终于完成了,顺利移交出手。

感谢基建队和农修厂的全力支持,谢谢大家了!

铁门桥

铁门桥,位于铁门街东涧河上,与河东村相接。1977年11月开工建筑,1978年5月建成。长108米,宽12米,三拱券式,中孔高7米,全由方形青石块加水泥沙浆砌成。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东涧河中,有二十余米长的半截水泥桥。秋天时铁门东片生产队组织社员,在断桥两头堆石垫土,便于车来人往。入时,暴雨河涨水,冲毁土石路,人难走车断行,特别是东边几个村的干部群众,来街办事实在不便。

为群众谋利益,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共产党人应做的大事。

时任铁门公社党委书记吕志幹,开会决定,举全社之力,合群众之心,修建铁门桥,方便东西行。

我现在住的戬穀居小院,1977年秋末初成,只有三孔砖窑,内墙没粉刷,屋地土不平。因建在沟壕北荒地上,是独自一家。记得那天上午,请的匠人正在砌石头院墙,中午要管饭的面粉还无着落,我匆忙外出找人去借。待近午回来,见一群人正出我家,走在前头的是公社党委副书记李学智。他说要修东大桥,指挥部就占用这里。

隔天,建桥指挥部进驻,指挥长李学智,成员有公社干部梁福善、邵立本,卫生院长常怀德等人,聘请石寺的介姓工程师。

整个建桥工程是全公社的头等大事,分为两条战线。一是备料,需用青石墩,由几个大队负责供应。他们组织群众去北边青石山开岩取石,按分配尺寸打凿成型,运到建桥工地分类堆放。

建桥工地由两个民兵连施工,集中吃住在桥两头的群众家里。白天寒风堵水挖基础,里挑灯出泥抢时间。负责东头两个桥基的民兵一连,连长是铁门大队副支书杨树才,人员来自于铁门、玉梅、辛庄、克昌等大队。负责西头两个桥基的民兵二连,连长是庙头大队副支书朱晓有,人员来于庙头、龙涧、崔家庄、董沟等大队。

桥基挖好,青石桥墩砌成,又就地取材,用河滩里的土石堆成三个拱型,在上面全用整块定型青石砌好大拱,铺设桥面,栽插水泥栏杆。两道桥栏各镶有四副镂空铁画,桥中栏面是毛体《铁门桥》三个铁字,这些铁字铁画由铁门大队农修厂翻砂制作。

修桥补路行善事,种德积福佑后人。

再说几事

铁门大队机砖厂建于1971年春,初在北上坡北三队地。

当时国家加大内地三线国防建设,在仁村设立632厂。此厂把配套的制砖机转让铁门大队,合同是我经手签订,以制砖供其厂加快建设,大队派侯荒子和楚留建任厂长。因与砖机配套的二台减速机未到,我曾和632厂的小赵同赴秦皇岛减速机厂催货。机砖厂所用生产人员,由各队抽调,中午集中管饭,工分计入队里,砖厂的销售收入归大队所有,用于水利建设。

1973年铺设铁门街上沥青路。当时的公社要改造街上土路面,由派驻铁门大队的党委副书记李学智负责此事。西起张公馆,顺街到东阁,从路中间挖沟,砖券以排雨水。大队副支书杨树才组织民兵队浇制水泥块作大街路沿用。生产队和供销社负责各自门前路面平整及碎石垫料,借用744厂一台压路机碾压路面。夏初开始修,到秋末完工,从北铁道口到火车站前,从公社门口广场到东门阁外,从十字口到小学,从中后街到东后街头,全部铺成沥青路面。

1975年冬,大队开始治理南涧河北岸,一是顺直河道,再是砌河坝以护村。大队提供水泥,按人口分配各生产队造坝任务,北岸西起排灌站泵房,东接拦河坝红岩寨墙。坝基是水泥沙浆浇灌,坝内外石砌斜坡,中间填土。大队干部分催进度,我则天天在修坝工地巡检,每天东西两头往返数次以查质量。1976年冬,又以同样办法修建起河南岸大坝。

遗憾的是,因时势变化,我无力管事,下年要在坝南统一垫土造地的计划被迫搁置。

2017年4月15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61672/

陈年往事泛心头的评论 (共 11 条)

  • 孤舟簔立翁
  • 老党
  • 淡了红颜
  • 听雨轩儿
  • 雪儿
  • 倪(蔡美军)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浪子狐
  • 襄阳游子
  • 丫丫

    丫丫好文笔!!赞

    赞(0)回复
  • Mr Lee

    Mr Lee一些往事,回忆起来温馨如昨;一些往事,回忆起来令人振奋、心潮起伏;一些往事,回忆起来令人惋惜、痛心。不管如何,往事是人生的经历,是人生的组成部分。祝新年快乐!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