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莫让陋习“绑架”人情

2017-08-20 09:24 作者:寻梦今生  | 1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日前英国《金融时报》刊文指出,人情往来本是中国的传统美德,然而礼尚往来却日益畸化为庞大的“人情债”,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大负担。

“人情紧如债,哪怕提起锅儿卖”。中国是人情社会,很讲究礼尚往来,而每年参加婚丧嫁娶、添丁增岁、升学乔迁成为不少人的重要活动。亲戚、同学、同事的喜帖一张又一张,微信、电话络绎不绝,人们却感叹这已经成为“甜蜜的负担”。一张喜帖,一个微信,一个电话,一个红包,因为随份子体现就是红包。有些一天同时走几家,不知走哪家好,不去不送不足以表露感情,送多了又招架不住,如此纠结的心态。

“礼尚往来”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存在不可厚非,但达到为人情所累的地步,显然也非传统文化倡导的初衷。有些人把送礼当存款,收礼当借款、当收账,有送红包的时候,自然也有收红包那天,两相对比其实也亏不了。这话看似可能不假,但这只关注了收支数目的平衡,却忽略了随份子过程中的不易。参与宴请成为还人情债,原本的祝福功能在不断弱化,人不到只有钱到,分享喜悦与诚心祝福,就有了掺水作假的嫌疑。同时要参加扎堆的添丁增岁、升学乔迁宴请,势必影响到假日的休息。

“几家欢乐几家愁”。国人还有个特点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哪怕手头在紧,也要体现“钱多情谊重”,你送我二百我还你三百,越添越多,礼越送越重,互相攀比,到后来债台高筑也在所不惜。

人情往来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事儿。但是,在传递温情与温暖的同时,却伴随着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这种形式不可取。有人调侃:“人情宴”掏空钱包。使得不少人与“红包炸弹”可谓结怨颇深。一些有工作上联系的人,以及好久不联系的初中、高中同学的突然邀请,这让人很纠结。人家发个微信、打来电话通知了也不好意思不去。有些同事虽然并不是特别熟悉,但结婚、生子也免不了随上200元的份子钱。

送礼者纠结:人情“太昂贵”。有人道,每次遇到这样的事不仅让送者纠心,也让收者感到十分尴尬,礼钱不仅没成为拉近彼此关系的纽带,反而扭曲了正常的人际关系。这些不良风气的滋生蔓延,与民间不成文的陋习有很大关系,笔者了解到,还有一些群众担心现在自己不操办,过去送出去的礼就打了“水漂”。还有就是,如果自己今天不办,万一今后歪风陋习反弹面子上过不去,怕被人嘲笑。(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惟愿中国式人情不再被陋习“绑架”。在提倡节俭的大环境下,随礼不应该攀比,每个人应该量力而行,轻松的礼尚往来,或许更有助于持续地维持关系,既利人也利己。否则份子钱数额日益膨胀,礼金会超越情意,让红包变了味。从移风易俗、改革社会的角度来看,还不清的人情债越来越高,会对家庭和谐、社会大环境造成消极影响。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38300/

莫让陋习“绑架”人情的评论 (共 11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