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50回望(19)我爱体育

2017-08-17 17:35 作者:曾利权  | 1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体育

小的时候娱乐很少,人们习惯于艰苦奋斗,以苦为乐,精神享受甚至放松休息都受到很大的限制。虽然体育天生就具有一定的娱乐性,但要把体育归入到享受和休闲还是有点牵强。况且还有伟人的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因此,即使对其中一部分进行禁止,比如高尔夫、台球、保龄球等,一般大众化的、明显提高体质的运动还是允许甚至提倡和鼓励的。于是,在那个年代,体育就成了小孩子重要的娱乐。

生活的县城濒临大河。大河名叫龙河,是一条季节河。在汛期,大河会涨很大的洪水。而一旦天来临,天上的降减少了很多,河坝就长时间处于断流的状态。很多时候,大河的河床都是裸露的状态。但不管怎么断,河坝有那么大,地形那样复杂,总会在这里那里形成一些水潭小凼。

但即使是汛期,涨水也就是那么几天的时间,三四天过去,洪水基本就消退不见了,这个时候,河床露了出来,鹅卵石露了出来,小孩子又可以到河里游泳了,又可以在河里钓鱼了,又可以到河对岸的山坡上玩耍了。

也许是小孩子对河坝具有自然的亲和力,这里就成了他们的一个超大型的玩伴。特别是男孩子,相当一部分玩耍的时间都是在河坝度过的。在河里可以做很多有乐子的事情,比如抓螃蟹、钓鱼、扔石头。当然,河坝里最好玩的当然是游泳。那个时候一个家庭的孩子也多,一般都是三四个、四五个甚至更多,孩子也不是显得特别宝贵,特别爱护,你到哪里去玩,大人也很少过问。放学后,节假日,在很多时候,河坝都是孩子们天然的游乐园。(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小孩子学游泳也没有人教,也没有规定多少岁多少岁开始学,到时候几乎是自然而然就尝试了。几个小孩子在浅水凼里扑腾玩耍,不知不觉就学会了。虽然是狗刨,但至少沉不下去。又过了一两周,又开始尝试自由泳了。然后是巩固提高,很快就达到很熟练的程度了。

我几乎也是这样学会游泳的。

但在我学游泳的过程中,还是遭遇过一次“险情”。

有一天晚饭后,天气太热,我和父亲准备到河坝里泡澡。河坝就在我们家附近,大概5分钟就到了河边。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学游泳但正在学的门槛上。来到河里,看到我的游泳技术还不行,父亲就想教我一下。他托着我的肚皮让我游动。我按照他的教导学习。但老实说,这种教好像还不如自学。游着游着,不知道怎的,我呛了一口水。顿时我就慌了神,就用手紧紧抓父亲。父亲也是一个旱鸭子,他本来站在齐胸深的地方,被我一抓,他也失去了重心,一下就滑到了深处,那水深得来可以没顶了。父亲也慌了神,他也开始扑腾起来。好在深处也就是那么一条一米来宽的沟,扑腾了几下,父亲的脚终于踩着了石头,然后站稳,再把我拉住。这一番折腾,不光是我呛了几口水了,父亲也喝了几口水。

“怎么搞的!”父亲严厉地责备我。“我在旁边保护你,你慌什么!”

我看着父亲,很不好意思。我觉得是自己的不是,让父亲在众人面前丢丑了。

我们经常在大河你游泳,但我们真正的热爱还是玉带河,那里我们能够游出更多的花样。

那个时候河水基本上没有什么污染,玉带河从龙河引水,水质非常干净。很久以来,沿河居民就在玉带河里淘米、淘菜、洗衣服。多少年多少代,玉带河就是县城居民的母亲河。

几乎读小学和中学的整个阶段,几乎每个天的下午,我和小伙伴都是在玉带河里度过的。

少年们到玉带河游泳并不是直奔终点,而是先要进行一次漂流。我们把这叫做放滩。三五个好朋友相约向上游出发。从我们家到玉带河的闸门处大概要走20多分钟。玉带河和龙河是通过一个闸门连接起来的。龙河的水通过闸门从玉带河顺流而下。从闸门处往下50米,是滨河公路。滨河公路在玉带河上面三四米高的地方。来到了闸门处,有三种下水方式,一种是从大河下水,这需要穿过闸门。第二种方式是从公路上跳到玉带河去。勇敢的少年往往是在公路上纵终一跳,直接跳到玉带河里去。第三种方式,是从缺口处的石头阶梯那里一步一步走下去,这样一直可以走到玉带河里。这三种方式中,很明显,能够体现出勇敢和冒险的精神的是前面两种。

我开始也比较胆小,前两三次都是用第三种方式下水。但大概是第四次,我尝试了从大河下水穿闸门,很顺利。然后再下一次,我又尝试了从公路上跳下的方式,也没有出什么状况,只是下水的时候没有注意憋气,鼻子稍微被呛了一下。有了这第一的尝试后,以后下水就只能和必然是前两种了,很快,我不光能够现实勇敢,而且能够从冒险中体验到一些特别的乐趣。下水后就是顺水漂流而下。有时候我经常想,现在漂流这么火,其实这时尚在三十四年前我们就在尝试过了,那才是真正的漂流,赤身裸体漂在水里,连救生圈也不用戴,就像一片树叶,一路歌声,一路吆喝,一路疯狂,顺流而下……

玉带河上游的堤岸两旁生长着很茂密的桉树和柳树,树木都成行成排,风景非常优美。特别是一些喜水植物就长在的鹅卵石的石缝中,一些枝丫横生出来,就吊在玉带河的河面上。淘气的少年排成一溜纵队。遇到贴近水面的枝丫,顽皮的少年就要跳起去拉扯一下,或者干脆吊在上面,等吊累了才放手继续漂。然后是过弯,穿桥。经过不到10分钟的漂流,就来到玉带河的尾端,在尾端的端口处,是一个修建于建国初期的水电站。水电站上游100来米的地方有一块有两个篮球场大小的坝子,这里是县粮站做面条的晒坝。在我的记忆里,这里晒过一段时间的面条,但也许是少年们游泳的干扰,粮站就把晒面条的地方移到别处了,这里就成了一块光坝子。这里不光可以是一个少年们奔跑追逐的良好场所,而且也是一个入水的天然跳台------好长的一个跳台。

这里就是少年们最终的游乐场。

这里河水已经超过了一米五,水流也变得更平缓。小桥,石坝,河堤两边的柳树林,这些都成为了少年们的玩伴或者风景。炎炎夏日,河水的温度非常温暖,在河里泡上两三个小时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也不会感到不适。有的少年甚至一个下午都泡在水里,或者游了一场再以长。少年们在这里追逐嬉闹,不也乐乎。

在玉带河里游泳的几乎是男生,但有时候也能够遇到女生。那些女生都比我们大两三岁甚至三四岁。她们经常停留的地方在晒坝下面50米处。很少遇到一个女生来游泳的,一般以来就是两三个、三四个。也不知道她们是怎么学会游泳的,反正她们也会游泳,而且她们的泳姿势都是清一色的蛙泳。小的时候对这个问题我不是很明白,长大了才知道,她们用这种姿势也具有必然性。因为她们的女生,女生当然不能用狗刨,不然太难看了,她们也不好意思。但自由泳也有难度。特别是刚开始学自由泳,姿势也不是很优美。而蛙泳是一个很优雅也不是很费力气的泳姿。

女生们来游泳,当然不会穿短裤,她们是穿泳装。那个时候的泳装包得还是很好的,绝对没有现在的三点式。但即使这样,那白的大腿和突出的乳房,那优美的曲线还是非常惹眼。那个时候学习的负担不是很重,看书也少,更没有手机可玩,大部分少年的眼睛都保护得很好,视力都是1.5,在50米的距离内,在大太阳底下,那些曲线和敏感点都尽收眼底。

但老实说,在十一二岁甚至十三四岁的时候我们对性的感觉还不是很刺激。但不可否认,已经有那种意识了。所以,每当有女生出现的时候,我们男孩子好像突然打了一针鸡血,浑身都来了劲头,于是追逐得更凶,跳跃得更高,喊声更响亮。有时候甚至故意追逐到女生附近,但实事求是地数,我们也没有别的意思,至于说耍流氓,完全没有这样的概念。

玉带河的沿岸有上百家民居,经过几百年的积累,河里有很多被丢弃的陶罐、瓷碗和玻璃的碎片,清的、白的、亮的,满河都是,非常密集。刚开始没有经验,少年们在玉带河里游泳都是赤脚。于是有的少年也必然运气不好,被这些碎片划伤,于是,鲜红的血液就从脚底流出来,然后浸润到清澈的河水里。有时候伤口较大,还需要到医院进行缝针和包扎处理。更关键的是,如果受伤了,你就必须至少养一两周的伤,然后才能再次下水。我也被划伤过一次。后来,大家找到了一个简单的解决办法,那就是穿着凉鞋游泳。从此,玉带河对我们就再也没有什么明显的威胁了。我们在玉带河里尽情地畅游。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们也一天天长大。

到了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我又开始迷上了乒乓球。其实,说是我迷上,还不如说是全国人民都着了迷。那个时候,中国的竞技体育从乒乓球实现了突破,中国乒乓球队员多次获得世界比赛的冠军,大振国威。这也成为全民爱国、全民健身的一个契机。乒乓球对场地要求不高,器材投入也不是很大,一段时间,不光学校掀起了一股打乒乓球的热潮,就连单位上打乒乓球也成了一股风。那个年代条件艰苦,大部分的乒乓球台都是用混凝土做成。但这对打球的乐趣几乎没有影响。几块砖一拦就开始打起来,激烈拼杀,不也乐乎。

我们家的经济条件比较好。开始学打乒乓球的时候,父母给我买了一副硬板,以后打得有点模样了,又买了胶板。但老实说,我对乒乓球的领悟性似乎不是很高。如果现在让我来说,乒乓球的变化其实主要就是四种旋转:上旋、下旋、左旋和右旋。球怎么旋转,看对手发球的用力方向和角度就知道了。但因为缺乏高手的指导,很长时间,我都是凭经验和感觉摸索,没有一点理性认识做指导,所以,我的乒乓球技术提高也不是很快,和同龄人相比并不鹤立鸡群。

我有一个姓蔺的同学,说起来还是拐拐亲戚。本来我们两家八杆子打不着。我们是外来户,蔺同学家是本地人。当时妈从外地来S县,人生地不熟,然后一个机缘巧合,父母认识了一个和母亲同姓的居民,加上住得也比较近,于是两家就比较热络和亲近,父母还让我给同学的母亲喊大姨。大姨家有三个子女,老大是儿子,老二是女儿,老三是男孩。老三就是我的同学。蔺同学的哥哥也是一个乒乓球好手,而且是横握球拍。他打球比较爱动脑筋,很快就鹤立鸡群,刚进入中学就被地区体校看中选去重点培养,边进行乒乓球训练边读书。后来蔺同学的哥哥中学毕业了,很自然地就在体校打工。开始是临时工,不久就转了正,成为了体校的正式的乒乓球队的教练,就这样解决了工作问题。

那个时候找一份工作非常不易,子女找工作是作父母的一大心病,如果孩子能够通过努力解决自己的工作,不但为父母减轻了负担,而且这也被看成是一种非常能干和有出息的表现。

这件事对父母的触动很大。记得有一次我和父亲一起去一个叔叔家里玩,父亲就说起这件事。

“你看别人家的娃二,要玩就玩出个名堂,玩出个水平。”父亲感叹说。

“那个娃二我知道,他的一笔字也写得漂亮!”叔叔说。

父亲:“是哎,光是嘻嘻哈哈地打,打到头,有啥子用呢?”

同事:“娃二能不能成才,主要还是看他自己。”

父亲:“是哎,我们能做的,就是你要球拍,我就给你买。但要我来教你,我自己都不会,怎么教呢?”

同事:“他们家父母基本上都是大老粗,但娃二各自都晓得努力哎!”

我至今还记得父亲沮丧和失望的样子。我也感到自己很不争气。但老实说,我真的对通过打乒乓球能够找到工作缺乏信心。我连很多同学都打不赢,怎么可能打出去呢!

父亲好像也知道这个过程的艰难,也不过是受到暂时的刺激,也不过是因事生情的说说,那种沮丧和失望也很短暂,很快就想开了,并没有在这件事情上耿耿于怀。

到了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我的兴趣又转到了篮球上。在中国,普及程度最大的、最受群众欢迎的大概就是篮球和乒乓球了。乒乓球有爱国的契机,有设施简单的优势,而篮球则更是运动本身的趣味和魅力。那个时候单位占地都比较宽,比较大点的单位都修建有篮球场。那个时候讲究的是密切联系群众,机关和领导不能和群众有距离,单位上的篮球场基本上是开放的,学生可以去打,其他单位上的人可以去打,街道居民也可以去打。一般单位也不用说,就是县委、武装部这样的重要单位,进去打打篮球都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篮球场是开放的,篮球却是一个问题。商店里有篮球卖,要五六块钱。但那个时候干部的月工资只有20块钱足有,五六块钱也不是一个小数。所以,一个家庭要给孩子买一个篮球,还是需要下一番决心。一般的居民家很难,就是干部家庭也有一定难度。当然,也有父母在这方面舍的,但那毕竟是极少数。那个时候篮球的所有者主要是学校和单位。其实就是在学校,篮球也不是很多。上体育课的时候,也不过是拿出两三个球来,很多人围着一个篮球打。但单位上的篮球属于公家财产,拿出来给不是单位上的人打也有点违反规定。所以,我们小孩子打蓝旗,主要是趁着单位上的叔叔们打的时候占下光打一打。

有一段时间,我非常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一个篮球。其实,以当时我们家的经济情况,给我买一个篮球并不是什么难事。我多次向父母表达了想买一个篮球的愿望,但也许是父母觉得打球无用,他们一直没有答应。

既然让父母买没有希望,我就想自己找钱来买。当时居民家锤碎石卖钱的情况比较多,这个找钱的办法对于我们也是适合的。碎石是一种混凝土建筑材料。那个时候好像还没有机制,或者机制的都是第一道工序,就是把很大的石块破碎成较小的,但这个较小的也不符合建筑施工的要求,还需要继续破小,破碎成半个乒乓球大小或者四分之一乒乓球大小的石子,这个机器无法完成,必须得靠人工。制造碎石的材料也没有特别的要求,主要就是要坚硬,河坝你那种呈白色的质地坚硬的鹅卵石就完全符合,建筑工地上大部分的鹅卵石就是从这样打的鹅卵石制造出来的。这种鹅卵石河坝里很多,虽然经过了一次次地捡拾,但还是随处可见。锤碎石的工具也很简单,只需要一个箍子和一把锤子。箍子就是把鹅卵石固定,如果条件不好,就是一根草绳也可以代替。当然,这种最好的箍子是汽车上报废的风扇皮带,这个东西车房里也能够找到。至于说锤子,父亲的工具箱里有两把。县委大院离大河也不是很远,几分钟就可以到达。背一个背篼下河,不过半个小时,就可以背一大背鹅卵石回来,然后就可以加工了。

所以,想象起来,这是一个不错的挣钱的方法。

于是有那么一天,我就开始行动。到河坝里背了五六背鹅卵石倒在坝子的一个角落,然后就开始锤起来。但锤了三四天,问题出现了。有一个书记给向父亲抱怨说,锤石头的声音影响了他的休息,于是碎石加工就被父亲叫停了。

一计不成,只得再想办法。当时县里的土产有收购点,废铜烂铁、蝉蜕、甲鱼壳、动物的毛皮等等,很多东西都收。于是,我就注意寻找和集存这些东西。

卖了一两次,但所得很少,离买一个篮球的钱数还有很大的距离。在土产站,我听收货员说动物的毛皮比较值钱。那个时候县委食堂一般都养有猫,有的干部家庭也养。在县委大院玩耍,我经常可以看见这些到处游走的猫。我发现这些猫经常在书记长屋下面的排水沟里活动。这些排水沟修得比较规范,是用条石砌成的。于是,一个念头油然而生。我偷偷地把排水沟的一边堵住,然后等待机会。不就,我就看见一只大概是居民喂养的猫钻进了排水沟,我迅速将另一边的口子堵上。我往里看了看,我看见了两只亮晶晶的眼睛,猫确实被我堵在了里面。然后,我找来一些稻草,点燃后丢到沟口里面去,我则在外面用扇子往里猛扇。我看见很浓的烟子飘进洞里。我想不久猫大概就会被熏晕,就会摇摇晃晃地跑出来,然后我就可以趁机捕捉。但熏了有大半个小时,还是不见猫出来。看来再熏也没有作用了,于是只好作罢。到底里面发生了什么,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也许是里面还有另外的暗道,也许是猫的忍耐力很强,那点烟熏根本就不在话下。

与猫谋皮的计策也落空了。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我还是把购买篮球的资金积累到了接近4块钱,最后父母给了我三块钱,我终于买到了一个属于我的橡胶篮球。

那个时候没有篮球培训学校,小孩子打篮球基本上都是自学。那个时候电视很不普及,电视里的篮球实况转播也非常少。所以,所谓自觉就是自己在打球实践中学。但老实说,在所有运动项目中,篮球对技巧的要求相对较高,掌握这些技巧需要的时间也相对较长。但非常幸运的是,在我学习打篮球的时候,我获得了一本宝书,那是在县团委的图书室里借到了一本体育教学的书籍,书籍的名字我现在已经记不得了,但上面的内容我还记得,主要就是常见的体育项目的技能技巧的讲解。其中,篮球这个项目的篇幅最多,讲解也最详细。通过看书,我了解了篮球的一些基本知识,什么叫带球,什么叫犯规,如何叫打手犯规、带球撞人、三大步上篮,知道了什么时候罚球,前场球、后场球的概念等等。但我觉得在书里,我学到了两项很重要也是很关键的技术,一个是规范的投篮姿势,二是两种过人的技巧。规范的投篮姿势这里就不多说了,这里主要说说过人。两种过人技术的一种是假动作过人。就是在防守队员的前面做假动作,比如你想往右边突破,你就做出往左边走的假象,让防守队员的注意力和身体重心放在左边,然后你趁机向右一闪而过。另一种过人技巧是背后换手过人。就是在接近防守队员的时候把篮球从背后绕一半圈,从一边绕到另一边。这样过人的好处就是在过人的时候防守队员的手根本接触不到你的球,这样篮球就更安全。当然,说到底,背后换手过人也是假动作过人的一种变化。

少年们打篮球竞争性很强,但能够显示水平的一个是投篮的准确度,另外一个就是过人的技巧了。在打篮球的少年中,十有八九这两点都做得不是很好。特别是过人,因为没有熟练的技巧做支撑,他们根本没有尝试的胆量,一般就是通过传球来实现接近篮筐的目的。但相比起来,这这两点上,我的水平都明显在一般人之上。所以,每次分拨比赛的时候,在挑人的时候,我总是被第一个挑选。

少年在学习上面比较刻板,这样做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动作不容易变形,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后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特别是一些高屋建瓴式的一些提醒和要求,也许就是一两句话,也许在你阅读的时候一带而过,但如果你注意到了,领会了,记住了,确实能够让你在篮球技巧的学习和掌握中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少走弯路,迅速提高。

体育书上的有一点说法我特别印象深刻,就这一句话,就这一个关键点,让我的篮球技术的掌握和提高上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也可以说这句话让我受益了一辈子。

这句话就是:运球的时候要尽量不要眼睛看球,要眼观四路、耳听八方。

其实,表面上看这句话并不复杂,从某种角度说也可能不是问题。但在我看来,让这句话不成为问题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有老师甚至可以说必须有高人的指导。对于小小少年来说,他们的理解力有限,打篮球的经验不多,要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并认真遵照执行还是有很大的困难。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老师指点并监督,绝大部分的少年是会在这个问题上做得不是很好的,有的完全做错,有的可能部分做错,但不管是全错还是部分错,一旦习惯成自然,纠正起来就非常困难,那就不是受益一辈子而是贻误一辈子了。

这句话的意义就像现在学习驾驶技术时教练要求你操作的时候不要用眼睛看一样。要记住旋钮和 的位置,养成凭感觉操作。这样挂挡、开空调、开音响、开雨刮器、开大小灯的时候眼睛就能够始终关注前方。而如果你没有养成这样的习惯,那么你出交通事故的几率可能就是别人的几倍。如果你运气不好,出的是重大的交通事故,你说那后果有多严重?

现在每隔一年两年体育局都要在单位之间搞一些篮球比赛。即使我的年龄已经年过40甚至年过50,但每次开运动会的时候,我这碗洋芋菜好像还是离不得席的。体力、耐力已经谈不上了,经验丰富也不成立,我能够倚仗的就是技术,那技术能够让我节省体力,不需要很强的耐力,那技术能够使我传出好球,能够让我不容易失球。而这技术的画龙点睛之笔就是眼观四路、耳听八方。

但什么事情似乎永远也不是完美的。比如在学习篮球技术的时候,我可能就在一个问题上出现了问题:讲美观、操姿势。

“操”在我们这里有展示、表现甚至炫耀的意思。诚然,篮球是一项和谐协调的运动,它应该是讲究美的。但篮球也是竞技,是比赛,最核心的是得分和胜利。所以,在实用和美观上,实用应该是放在第一位的。但也许是天生的爱美之心,反正我也不知道是什么鬼使神差,也许正的有身体和遗传方面的原因,反正在打篮球的时候,我特别讲究姿势美,这一点可以说是我和同龄人的一个根本区别。就像生活中的洁癖一样,我对姿势美的追求也经常过分。但实话实说,小小少年的力量还是不行,臂力、腹肌力、碗力等和大人相比都远远不如。所以,少年打球的时候,就经常需要拉后或者改变姿势,这样会比较容易。比如投球,站立投球比跳投省力,上篮的时候,抛投比单手上篮或者双手上篮要省力,对于初学打球的少年来说,合适、合理的姿势甚至必须用“只能”来规定。但实际情况是,在对抗的时候,我经常偏要跳投,偏要单手上篮,偏要双手上篮。特别是双手上篮,这对于大人来说也是较难动作,拿到我们少年来说就只能说是超难了。如果你硬要在实战双手上,即使在没有防守的情况下,得分的可能性也低于5%。

我经常就犯这样的错误,于是也经常招致小伙伴的责备甚至嘲笑。但说了我还是不改正。他们也没有办法,毕竟我很多时候还是表现良好甚至优异,所以,在每次分拨对抗的时候,我依然是双方争夺的首选。

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养成这样一种 的,那完全是一种自然而然地发展和表现。我觉得这和遗产有关,因为父亲做事对美的追求也是很出众的。审美上的这种观念在打篮球中得到的体现就是操姿势,而拿到生活中,就是对女人美丑的认识。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这种观念对我在恋爱和婚姻方面的影响。对于我来说,对象相貌是摆在第一位的。我觉得如果未来的妻子长得不好看而要和她过一辈子,这是一件很痛苦和无法想象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例子:男人非常帅气,但身边的女人则完全不像样子。有时候我观察到,这些男人对自己的丑妻好像不是被迫接受,而是相当地选择或者完全不在乎,这让我非常感慨。虽然我也知道萝卜白菜各人所爱,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知道,内在美胜于外表美等等,但不唯美总不是不讲美吧。有时候我就想,难怪社会上有许多明显的丑陋,比如新农村建设中风貌改造的画砖线,农房建设的那种二层挑梁等等丑陋,那大概就是因为领导们的审美出了问题,他们就觉得那很美。你看,那一定会对事业造成很大的耽误甚至是贻害。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美丑的认识也有了很大变化,知道外表美其实并不是美的最高境界,五官标志其实在审美的标准中应该进不了前三。但不管我的审美如何变化,美一直是我心中神圣的追求,它悬挂在我理想和信念的最上方,指引着庸庸碌碌的生活方向。

你看,一不注意,话又说得有点离题了。

一个普通的傍晚,在县委大院的篮球场上。吃过了晚饭,我和叔叔们早早就来到了篮球场。等我长到十二三岁的时候,等我学打篮球一两年之后,我就已经是干部们篮球比赛中不可或缺的外籍队员了。今天县委隆书记也加入了进来,这吸引了更多的干部在旁边观看。隆书记是县委副书记,他最早是一个农民,靠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出来,是未来县委书记的热门人选。隆书记穿着朴实,对打篮球也比较喜欢,也有一些基本功。他最擅长的有两招,一招是远投,另一招就是三大步上篮。

“隆书记,跨起!”场边有人大声喊。

隆书记的过人技术不是很过关,看到前面有人阻拦,他就在比较远的时候就开始跨步上篮。隆书记的体力很好,一步的跨幅相当于一般人的一步半,所以,三步跨越后也离篮下比较近了。然后再一个抛投,命中率也比较大。这是隆书记的一个绝招,在实战中经常使用,屡试不爽。

但隆书记的招式大家都清楚,他刚刚准备跨出第一步,已经有人在前面建立起了正面防线。

拦阻的人被撞开了,他打了一个趔趄。

“带球撞人!”对方大声说。

“阻挡犯规!”隆书记说。

“我早就在这里站着,是你来撞我的!”

“我三大步跨起了,你自然就要让我!”

“没有你这一说。”

“裁判的书上是这样写的。”

“那把书拿出来看。”

“你各自去翻。”

…………

其实,在这种时候,防守队员一般都是主动闪开,或者象征性挡一档,因为毕竟对方是书记,不必那么认真。但有些犟人也执拗,他们认定工作关系是工作关系,球场关系是球场关系。在工作上我服从领导是自然的,在球场上服从技术和实力也是正常的,于是就比较不让,就发生争执。当然,在这样的场合大家不过是说说,很快就会平息并继续比赛,最终还是顺从领导意志。

但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其实打球哪里只是打球,它也是在做人。表面上是锻炼身体,是娱乐,其实那也何尝不是工作,是试探和挑选,在砰砰的拍打声中,微妙的亲疏已分,命运的奥妙已现,人生的成败已定。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37936/

50回望(19)我爱体育的评论 (共 14 条)

  • 雪中傲梅
  • 心静如水
  • 雪儿
  • 浪子狐
  • 王平如是说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江南风
  • 襄阳游子
  • 东湖聚李胤德
  • 沧海一笑
  • 紫色的云
  • 雨袂独舞
  • 鲁振中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