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嵌名戴可杰题诗
嵌名戴可杰题诗
2016年11月24日
戴见东风春到来,
可观葩日杜鹃开。
杰姿虽说之前识,
华顶上逢头次哉。(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注:
杜鹃花,又称山踯躅、山石榴、映山红;杜鹃花一名的由来,系春季杜鹃鸟啼鸣时,常吐血于树枝上,色殷红,而此时正是杜鹃花鲜红色花朵盛开之际,因此而得名;但究竞何时所提,已不易查考。杜鹃花系落叶灌木或乔木,乔木类高约可达3-12米,矮小类成垫状,地坐或附生;叶互生,全缘,稀有不明显的小齿,大小不一。花冠似古钟形或漏斗形,也有筒状或碗状的,常成圆球状的多花的伞形花序或总状花序,簇生枝顶,色以红或紫为主;蒴果卵球形,密被糙伏毛。花期4-5月,果期6-8月。南北朝时期陶宏景《本草经集注》载有“羊踯躅(即黄杜鹃),羊食其叶,踯躅而死”。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书中记载有:“杜鹃花一名红踯躅,一名山石榴,一名映山红,一名山踯躅,处处山谷有之,高者四、五尺,低者一、二尺,春生苗,叶浅绿色,枝少而花繁,一支数萼二月始开,花如羊踯躅而带如石榴花,有红者、紫者、五出者、千叶者,小儿食其花,味酸无毒”。明代地理学家徐宏祖《徐霞客游记》书中记载有山鹃、马缨花等杜鹃花。1708年,刘灏等编的《广群芳谱》中收集了咏杜鹃花的诗词。1849年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书中也有杜鹃、羊踯躅等的记述。1896年擅萃著《滇海虞衡志》中载:“杜鹃花满滇山,当行洲乡穿林数十里,花高几盈丈,红云夹舆,疑入紫霄,行弥日方出林。因思此种花若移植维扬,加以剪裁收拾,蟠屈于琼砌瑶盆,万瓣朱夷,至为樵子所薪,何其不幸也!”杜鹃花喜空气洁净,多生在海拔在1000-1400米的山间或丘陵,最喜深山和高山,平原很少有杜鹃花的天然分布。其理想条件是气候冷凉,空气潮湿,云雾缭绕,雨量充沛。耐严寒,忌酷热。凡红壤、黄壤、冰迹土、石砾地、砂地都能生长,喜酸性,忌盐碱。现已发现的杜鹃花化石距今约6700~万年,起源于地史的中生代白垩纪,至第三纪已大量繁育并广布于北半球的寒带至热带高山区。杜鹃花属约有900种,现代则分布于欧、亚和北美洲,其中以亚洲最为丰盛约850种,其中国约有530种,除新疆和宁夏外,各省区均有分布。西藏东南部、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部是最集中的产地,均分别占百种以上,仅云南的杜鹃花品种就占全国品种的一半以上。自19世纪中期中国的杜鹃花已引种到英国等其他国家。杜鹃花盛开之时,恰值杜鹃鸟啼之时,古人留下许多诗句和优美、动人的传说,并有以花为节的习俗。杜鹃除作观赏外,有的叶花可入药或提取芳香油,或食用,树皮和叶可提制烤胶,木材可做工艺品等。杜鹃花的种类多、树姿美、花繁色艳,多数种类经冬不凋,四季常青,博得人们的喜爱,誉为“花中之王”,也有“花中西施”之美誉,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在浙江省天台县华顶山上归云洞、拜经台处集生成林很多杜鹃,是世界上最古、最高、最大的“杜鹃之王”,常年生长于海拔1000余米的华顶山上,树龄为300年至1000余年之间,古朴苍劲,枝繁叶茂。每年五月,淡红、嫩黄之花竞相开放,花大而艳,一树千花,广袤数十亩,望之似锦若霞。树之古、面之广、花之盛,为天台山一大植物奇观,堪称华夏之奇观。
被嵌名题诗的诗人简介:戴可杰,男,1983年1月出生,浙江省临海县人。2006年毕业于湖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现为自主创业的果农。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台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临海市作家协会会员、台州市“台州十友”之一;原湖南工业大学左岸文学社创始人/第一任社长,新锐文学杂志《end.宿》主编,上海一家电子商务设计师。毕业八年后回乡自主创业种果树做果农,新闻媒体对其创业都有报道。1999年开始写诗,至今累计创作诗歌千余首,作品散见《诗刊》、《文学港》、《大别山诗刊》、《星星》、《诗歌月刊》、《关雎爱情诗》、《长江诗歌》、《临海新闻网》等刊物与文化网站,及微信公众平台。作品入选《中外华文诗歌联赛专刊》、《2008—2009年中国最佳诗选》等多种选本。曾主编出版《左岸诗歌白皮书》,出版诗集《戴可杰情诗集·黑色玫瑰》、《戴可杰情诗集·九十九朵玫瑰》、合集《台州十友十年诗选》、《爱的日常方式》、《涌泉蜜橘》、《秘密乡村》等。2015年入选浙江省作家协会“新荷计划青年作家人才库”。处女作《乡村的黄昏(组诗)》获得第十届“新星杯”全国诗歌大奖赛优秀奖;《括苍印象》荣获“山水括苍·桃园人家”散文大赛一等奖;《到宁波过端午节(组诗)》荣获2011年“我们的节日·端午----中华长歌行”征文大赛二等奖。在2016年《中国梦文学网》“大好河山”中华全国诗文联赋大赛暨徐霞客文学奖征文中为“相聚天台山”首届全国诗文大会台州市诗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