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老街古韵

2017-07-10 14:45 作者:李立人写  | 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老街古韵

拂去岁月的尘埃,撩开往事的烟云,儿童时的许多记忆逐渐淡忘乃至消失,但故乡玉祁镇那由老街、小河、石桥构成的江南水乡古镇风貌,却依然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历历在目。更让难忘怀的,百年老店,传统手艺,传奇人物,有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影响着这方热土的发展和变化,甚至渗透在玉祁的每一寸土地上,弥漫在人们呼吸的空气中,这就是生生不息继往开来的文化。

百年老店“苏裕大”

解放前,曾在锡北一带,流传一句顺口溜“小小青阳镇,大大玉祁街”人们把繁荣的玉祁称之为小无锡,也因玉祁三县交界,人气旺盛,商家云集,成了许多人淘金做生意的兴隆地。

当时的玉祁“苏裕大”南北杂货店早己在十里八乡赫赫有名。椐考证,当时抗日战争时期,玉祁有规模经营的南北杂货店,就只有“苏裕大”唯一的一爿。苏家有十三间门面四进一明堂,在农村乡镇如此规模的南北杂货店实属罕见。遗憾的是一九三八年日军大扫荡,野蛮的日军对玉祁镇进行烧、杀、抢,把玉祁镇及“苏裕大”烧成为废墟。“苏裕大”于一九四七年重建,仅三间门面,规模显然小了一点,但“苏裕大”凭着当年的信誉,以德治店,招揽顾客,生意兴隆,进销两旺,才源不断。

追根溯源,苏家是苏东坡公三子苏过字叔党後裔,由常州迁于玉祁。(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苏裕大”创始人苏炳仁,曾为了生计四处打工,长期的摸爬滚打,忍受着世间的甜、酸、苦、辣,但苏炳仁不能忍受,因在无锡某厂打工不堪日本人欺侮,毅然回家,立志自己创业,最苦最累总算是扬眉吐气。由于经营有方,一爿小小的南北杂货商店,日益壮大,后创出玉祁名店“苏裕大”。

按“苏裕大”“义能为我利,德足润家兴”,的道德理念,“满面风待客,一团和气经商”以德为先经营,服务桑梓。“苏裕大”为方便顾客,为顾客代邮,为常客借贷,方便顾客伞,增加人气。当地曾流传一句对“苏裕大”的佳话:“苏笼糠,戴瘪谷”。当地农民每年年底要还商店购物欠款,却却那年收成不好,姓戴的老板宽宏穷人,可以用瘪谷抵债;“苏裕大”更是独出心裁,迎合民意,因农业欠收,农民可以用笼糠抵债;有的真正贫病交加的农民“苏裕大”还给他们减免。真正做到仁义、慈善,“苏笼糠,戴瘪谷”给当地群众留下了良好的口碑。

“苏裕大”牢记“义能为我利”的经营理念,声明大义,憎分明,拥护共产党。曾有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龚某,国民党追捕,苏家冒着生命危险,把龚某藏于阁楼一个星期,苏家照料龚某吃喝。“苏裕大”店铺前,姓杨的国民党军统特务严守死防,监督严密。情况万分紧急,时而有危险发生,在危难中当地游击队闻讯赶来,临场把姓杨的特务击毙, 营救了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龚某。

1945年4月,苏中六分区司令包厚昌率一个主力连百余人和地方干部渡江南下,路经玉祁邬家宕宿营,遭“忠救军”600人包围。英勇突围中14名干部战士牺牲。“苏裕大”带头捐款慰藉革命战士的亡灵。

“花香自有蜂蝶拥,货全能揽八方客”。“苏裕大”经商理念是:品种齐全,价廉物美,薄利多销。老板苏炳仁不怕吃苦,自备船只,常年亲自辗转上海、苏州、南京,看货进货,保证了商品质量。货比三家,“苏裕大”质美价廉,在方园几十里独占鳌头。

红红火火的“苏裕大”曾在56年公司合营中消失。

随着改革开放,玉祁一座现代化新镇拔地而起。玉祁重振昔日的繁荣。

是上苍的安排,重孙辈叫苏裕清,仅仅和“苏裕大”一字之差。从小血液里流淌着“苏裕大”的经商基因。沉封己久的“苏裕大”焕发了新的朝气。百年老店“苏裕大”传承人苏裕清,用大手臂,在玉祁新街最繁华的地方购了七间门面房,大有重振“苏裕大”昔日辉煌的气魄之势。为“苏裕大”摇旗呐喊,竭尽全力。玉祁那唯一的老字号,“苏裕大”还是老传统,以义、德来经营的理念,“苏裕大”物源丰富,价廉物美,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品牌是企业产品质量、特征、性能、用途等级的概括,凝聚企业的风格、精神和信誉。当消费者一接触品牌,这些内容便迅速在头脑中反映出来,从这一意义上来讲,品牌还代表企业的市场。

“苏裕大”由苏炳仁、苏寿生、苏夫兴、苏裕清,一代又一代的传承,百年老店熠熠生辉,他就是信誉、义、德,他就是玉祁的品牌。

愿“苏裕大”服务桑梓,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一代一代的传承,青春永驻。

一门五白铁匠

“哐哐哐,哐哐哐……”从玉祁老街石驳岸,一阵阵清脆的敲打声传来。闻声望去,一名上了年纪男子正蹲在地下,一手拿着棒子,一手扶着铁皮,进行敲打。 男子叫陈殿春,今年60多岁,是镇上的一位白铁匠,从十几岁开始,他已经守着这个祖传的老手艺近50年了。

白铁匠,一个原本渐行渐远的职业,如今在一些村镇又焕发出生机。这个纯手工制造出来的生活用品,既坚固耐用,又能唤起人们久远的记忆。

椐说陈家白铁匠手艺有一百多年历史。爷爷陈产善、父辈陈殿祥、孙辈陈文新,有三代的白铁匠历史。 记忆中的陈产善师傅平时待人和气,价格公道又手艺精湛、生意一直很兴隆。陈师傅乐于奉献,心眼好,许多穷人前来修理,既贴了材料又分文不收,乡亲们叫他陈好人。

陈产善,生5个儿子,四个继承他的白铁匠手艺,而且,四个儿子都身怀绝技:大儿子陈殿伦,号称东洋咬缝一把锤,在他手中的白铁皮,随心所欲,做工精美而牢固,尤为东洋咬缝精美绝伦。二儿子陈殿祥,人称开锁王,凭用一根铁丝,能开千把锁,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三儿子陈殿春,号称巧手铁锒头,无论是厚铁皮,他能巧夺天工,打造各种工具,成了当地企业的争抢的香饽饽。四儿子陈殿生,因脑子特别灵,记性好,当地人称神算白铁匠,他可不用工具尺,凭经验丈量铁皮,和实际丝毫无差,做到多、快、好、省。 陈家四个儿子,四付白铁匠担,走家串巷, 迎风洒雨,挑着担子吆喝在乡间。

陈家铜匠担,以出门服务为主,常见的他们的铜匠担,扁担很软,挑起来上下颠动,因担子上悬挂着一些白铁皮制作的钥匙,不断发出有节奏声音,以招来顾客。

坚守着几十年的老手艺。一锤接一锤,一年复一年,凭借着日臻娴熟的技艺,陈家白铁匠的名气也越叫越大。” 白铁匠非常辛苦,大量工作是剪、切、敲、锤工艺也要靠手工来完成。而一般的白铁活又都在露天完成,长期的风吹日晒、弯腰低头使他们过早地衰老,在他们手上留下的是厚厚的老茧和开裂的血口。天还好,天里白铁冰手,手冻得像红萝卜也得干。有时碰到一件大活,成品出来就得敲几千大锤,即使是几十年的老工匠,晚上睡到床上也会腰酸背痛、动弹不得。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变化。工厂化大生产的出现,塑料、不锈钢制品的物美价廉,白铁行业开始不景气,传统的手艺受到很大冲击,白铁匠的生意逐渐冷清了。一些年老体衰的白铁匠偏居于城市一隅,看守着日益萎缩的营生。

很高兴的陈家开锁大王陈殿祥二个儿子继承了百年手艺。开了家老街修配钥匙店。

不甘冷寂的两位年青工匠则思谋开拓、谋求新路。他们除了继续坚持传统的白铁手艺,为百姓加工、修理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外,也不断研发新技术,始制作通风管道、铝合金门窗,还修配钥匙。智能锁。虽然今天科技发达了,老百姓的生活用品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至今仍然离不开白铁匠,可以相信,新一代的白铁匠今后还是大有用武之地。

老厨师传奇

我与玉祁有名的老厨师“瘌沛兴”是非常有缘的(已故),一是当年玉祁老街唯一的饭店在我家对门,几乎天天见面,二是他喜欢绘画,我也喜欢,曾经多次绘画合作过。平时,只要一照面,他总第一个亲热地和我打招呼:“立人马马”(我的野名)。我很佩服他的厨艺。在好多年前我姐买了一间新房,新屋之喜要请几桌酒。当然请非常熟悉的“瘌沛兴”掌勺烧菜。

在那个物资匮乏年代镇上没有熟菜店,所有菜都由厨师做出来,那时厨师确实工作量很大,很辛苦。隔,我把单子上的菜都全部买好,于是打电话给“瘌沛兴”是否来隔夜落桌。“瘌沛兴”回答几桌酒菜用不着。我又说请你明天一早来做准备,晚上五点要开席的。“瘌沛兴”回答说不要急,到时候他会来呀。当天我们一早就在等“瘌沛兴”的到来。然而,等了一上午也没有见到“瘌沛兴”的影子。想到几桌酒席上八只冷盆,十只炒,要充足的时间才能做出来的,我们很着急。连忙打电话给“瘌沛兴”,“瘌沛兴”回电说吃过饭来呀。等呀等,等到下午3点“瘌沛兴”还未来,真是心急如焚,把我急死了。我气呼呼打电话责问“瘌沛兴”你不能弄我们白相,晚上六姑七姨的亲戚都请了,不能出我们洋相。哈哈!4 点半到,保你五点钟开席。“瘌沛兴果然4 点半到,我问他我要帮什么忙,他说他自拉自唱,一个人就行了。只看见他开了两只油锅,把鱼和肉麻利地分解。一会儿几盆油煎小黃鱼、带鱼、油豆腐、“熘里脊”、排骨,凡是油煎的一 一把它完成。半个钟头未到,八只冷盆已在酒席台上。师傅吩咐我们可以座席了。“瘌沛兴”不慌不忙、动作敏捷、厨艺熟练 ,把一道道油、炒、煎、煮的美味佳肴已向桌上盛来。我真正领略到“瘌沛兴”厨艺高强和身手不凡的大厨师风采。是名不虚传也!我从心底里对他肃然起敬。

他的真实姓名叫陈沛兴,他做厨师最大的成就是创造了一道菜肴“熘里脊”,因此, “瘌沛兴”与“熘里脊”就这样出了名。这道菜几十年来一直深受大众喜爱,凡是到玉祁来的人都点名要吃这只菜。可见其的知名度。在今天还被掌握传统厨艺的师傅视作看家本领。我曾经请教陈师傅做“熘里脊”的秘诀,他说其中肉很讲究,只有在猪的腰脊一块肉最嫩、最鲜。猪身上其它部位肉,做的“熘里脊”没有这样清香脆嫩,可口鲜美。所以“熘里脊”肉一定要猪里脊肉,操作部署:将肉切成小块,拌面粉加鸡蛋油炸,然后再放到熬好了糖醋汁的锅里熘一下。其味外脆内香,酸甜爽口。“熘里脊”是不是陈沛兴师傅首创,因那时还没专利东西,考证难度很大。因为,如今在无锡地区很多地方都可以吃到,有的冠名“糖醋里脊”据玉祁的大作者张建清认真翻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查了1984年无锡市饮食公司编写的《无锡饮食市场概貌》,里面收集了二十五种无锡传统名菜,没有“熘里脊”。似乎可以说明这不是由城里的饭店始创,至于是不是出自陈师傅之手,有待考证。不过熟悉陈师傅的人都坚定地说“是瘌沛 兴发明的”。

中国恐怕是“吃文化”最悠久的国家了。不要说菜的做法,就连菜的名字也是五彩缤纷。“瘌沛兴”与“熘里脊”他们的名声一样光彩夺目。“熘里脊”在“吃文化”中是他留给后人的回味无穷的美餐,及宝贵灿烂的饮食文化遗产。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27309/

老街古韵的评论 (共 2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