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遥远走来的碎片(30)

2017-07-05 04:31 作者:宜昌石头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遥远走来的碎片(30)

三十、1998

宜昌市第一中学在这座城市里具有足以傲视群雄的历史渊源:因为它创办于1910年,发轫于明弘治年间为纪念晋代文学家郭璞而建的墨池书院,也是宜昌府第一所中学堂。其间九易其名、6次搬迁,直到1954年搬到校军场之后才定居。有趣的是,这所高中为了有别于行署在镇镜山下筹建的另一所高中,才正式定名为宜昌一中。到2011年,这所地址为西陵二路4号的学校拥有占地80余亩,有43个教学班,师生近3000人的规模。

宜昌话自然有宜昌话的特色,比如沙牛屙尿——一chang(宜昌);又如乌龟吃大麦——抛撒;八十岁的老婆婆戴胸罩——装泡;镇江阁的铃铛——不响;教场坝的土地——管得宽;这里所说的教场坝,就是教军场,也就是清朝(公元1636-1912年)所称的大教场,是清代操练兵马的地方,位于古城外东北,也就是今天得胜街小学到宜昌一中这一带。

据史料记载,乾隆元年(公元1763年)改彝陵镇为宜昌镇,总镇都督府署就在城内北正街现在的宜昌三中一带。驻有左营、中营,前营,内分水、陆、骑各部。史料记的很详细,中营署在城内鼓楼街(西陵一路中段)右首,共有营房一百一十三间;前营有营房三十七间,还有火药局、军装库;前营有战船二十艘,停在中水门江边。除了前营的水兵以外,所有的兵将都要定期到校军场去进行操练演习,连那些保丁(保安)也要经过操练后才授给弓弩。

自从有了教军场,总镇开始操练兵马之后,那个原来的荒郊野坝就逐步有人迁来此处定居,这就和现在一样,只要部队住在那里,各种行业商贩的生意就做到哪里;那个时候想要做生意,不仅是要租房子买地,也要得到当地的保甲长的同意,人家就是地头蛇、也是土地老爷,在没有警察编制以前,谁都得求着他。据说,自分铺设保甲长以后,北关外新兴铺那一带所有的土地都归教场坝的土地老爷管,所以就是管得宽。(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宜昌有个传说也与教军场有关。当时城里有个卖鱼的小贩,天的时候,每天卖不完的鱼都会发臭,某一天路过教场坝的土地庙,就去拜求土地老爷帮他另找一条生活出路。土地老爷便把八仙将要到这里聚会的消息告诉了他,并嘱咐他在酉时来求神仙。谁知由于他平日辛苦,等着等着便睡着了,突然惊醒的时候,八仙已经各自离去,好不容易在北望门的城墙边拦住了走在最后的“铁拐李”,神仙就从身上摸出一个圆的东西交给鱼贩,说今后卖鱼时,只要把这个东西放在鱼篓里,鱼就不会死,因而他卖的都是活鲜鱼。

不管事实是否真实,只是从此以后,宜昌城里的卖鱼人在街上叫卖的时候,不管死活,都喊自己的鱼是“活鲜鱼”,因此在宜昌人中流传着一句俗语,叫做“卖鱼的不知死活”。小时候跟着外婆到菜市场买鱼,就听见过这样的叫卖;母亲如果到菜市场买鱼,五中周边的人都知道她就是彭校长,当然买的都是活鲜鱼;因为搬迁,笔者曾在四方堰袜厂宿舍租住过一段时间,老婆是天生的火眼金睛,到原来的教军场一带的菜市场买鱼,根本不问人家是不是活鲜鱼,也不用用手扒拉鱼的腮帮子,一眼就能看出来。

不过,教军场与笔者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小的时候,笔者的活动的范围几乎就在东门到一马路之间,标准的核心地段;大一点也不过就是扩大到九码头一带,对北门外的印象始终就是城郊;再大一点就走出宜昌、到东南西北、大江两岸去欣赏别处的风景了;再大一点,住在四方堰那栋楼的时候,站在阳台上可以清晰的看见原来的教军场、现在的一中大操场上的情景。不同的就是当年操场上操练的是一些面黄肌瘦的兵卒,现在在操场上上体育课的是一帮据说跑个中长跑就快要虚脱的高中生。

突然想起来了,那一年,儿子高考成绩不理想,笔者望子成龙心切,决定放弃读二高的机会。就和老婆拿着母亲写的一封亲笔信去一中找过当时的校长陶三发,他没有拒绝,但就是打官腔的说二中的教学质量还是很好的。最后虽然发榜的时候还是收下了笔者的儿子,可是却引来了笔者的一些气愤:如果是彭峡在五中的时候认识的王永团叔叔还在一中当校长,那还用得着这么低三下四、看人脸色吗?

这样一想,笔者还是与这所名校有一点点联系的。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25591/

遥远走来的碎片(30)的评论 (共 4 条)

  • 浪子狐
  • 早岁那知世事艰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东湖聚李胤德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