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笔下的老师永远的初心

2017-06-12 11:48 作者:玉麒麟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师正伟

几乎每个人都听过“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却很少有人知道下一句:“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做任何事,难在坚持,贵在坚持,教育工作更是如此。我从事了20多年的新闻宣传工作,曾经采访报道过许多教师,其中有五位老师对用初心成就匠心,在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毫无保留的倾注心血,在长年累月的教书育人中,心无旁骛的践行责任,他们对教学的执著,对教育的坚守,令我今生难忘。

彭晓云:双拐撑起的亮丽人生

彭晓云是我采访最早,也是报道最多的一名老师,从她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残疾老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执著和坚强。这个5岁时因患小儿麻痹,右腿落下残疾,只能借助拐杖在人生道路上艰难行走的女子,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从代课教师干起,就一身扑在最基层的乡村教育事业上。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在彭晓云的心目中教师的使命不仅限于传道受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对于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是对于自身职业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虽然行动不便,但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肩上的神圣使命和责任,没有忘记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孩子们,坚持与病魔抗争,咬紧牙关,一年四季手拄拐杖为孩子们上课,从不因病耽搁学生一节课。即便是新婚后的第二天,她也奇迹般地出现在讲台上。为了不让一个学生辍学,她能多次柱着拐杖到5里外的地方去家访……

25年来,病残的身体、简陋的条件、艰苦的生活,她不怨天、不尤人、不叫苦、不叫累,她却感受到了幸运与快乐,这是为什么?是因为她心中充满了对乡村孩子和乡村教育的,还用一份执著让教育之爱得到升华。(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她是一个残疾人,但是,她却用残疾的身躯挺直教师的脊梁,为农村的孩子撑起一片知识的蓝天,为教师这个行业树立起一根笔直的标杆。她连续多次担任县政协委员,各种层面的荣誉也接踵而至。当荣誉满载而归时,她没有忘记自己选择乡村教师的初心,这所有的荣誉都成为了她坚定初心、继续前行的动力。她只想做一件事——教书育人,不让一个乡村孩子失学,用知识改变孩子们的命运,这是“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伟大崇高的师魂的具体写照。她无愧于“教坛女保尔”这个称号。

许娜:身残志坚铸师魂

“风来了,来了,老师捧着一颗心来了。”这是陶行知先生的诗,也是永正镇王沟圈小学许娜老师用平凡书写崇高、用爱心成就自我的真实写照,更是她获得首届马云“优秀乡村教师奖”的加分项。

今年32岁的许娜, 3岁时,不小心被磨面机切去了右手指,落下终身残疾。2008年,她从兰州教育学院毕业后,相继在正宁县永和镇罗沟圈小学、永正镇王沟圈小学任教。

“教师要有慈母般的爱心,兄妹般的关心,朋友般的诚心,医生般的细心,方能开启学生的心灵。”步入了教育行业之初,许娜就为自己建立起这样的信条。她始终以学生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对“进取型”、“顽皮型”、“厌学型”、“破坏型”、“信心不足型”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诱导方式,使他们的思想品德、文化素质都能全面发展。为了调理好一个“问题”班,她利用课余时间及晚上,把所有同学都家访了一次,针对了解的情况,对症下药,从而拉近了老师和学生间的距离。她还利用放学后、节假日为一个个“没希望”的差等生吃“偏心饭”,让其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来到我面前的,都是我的天使,我要善待每个与我有缘相逢的孩子。”这句充满诗意更充满力量的真情表达,是许娜经常提起的一句话。作为教师,她能让弱势的孩子,阳光起来、开朗起来;使调皮的,安静下来、优秀起来。学生生病了,她嘘寒问暖;学生受委屈了,她敞怀拥抱;学生犯错了,她耐心引导;学生成功了,她真情鼓励……她用自己的青春浇筑了乡村孩子的想之花,她把自己的人生写在了为乡村孩子的奉献路上,也用自己的行动对“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做了最美妙的阐释。

李峰:三尺讲台铸丰碑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是正宁一中数学教研组组长李峰的座右铭。从踏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天起,他便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在了做一名好教师上。

我采访他的最初缘由是因为好奇许多学生都私下里叫他“绣花先生”。在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短缺的2005、2006连续两年中,他每学期要带三个班的数学,每星期要上15节课,每天要批阅200多份作业,但无论多忙,他都加班加点,按时把作业批阅完,而且一丝不苟。小到一个被学生忽略了的数学符号、大到一道推理不清的几何证明题,他都要专门指出,并进行纠正。有时候,在学生做错题的作业本上,经他圈圈点点的字样比学生写的还多。就是凭着“干一行,专一行”、“不言青作苦,常恐负所怀”的坚定信念和非凡意志,他所带班级的高考本科进线率一直在全县遥遥领先。他那种永不服输、执着追求、顽强上进、虚心好学的精神,更是深深的感染和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位师生。

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泪滴;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这也是李峰的真实写照。质朴、真诚、谦逊、热情、奋进永远是这位平凡而又杰出青年的优秀品质,他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精神谱写着一曲无私奉献的园丁之歌,用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公仆情怀践行着一个人民教师崇高而有神圣的职责

李新文:用爱与责任铸就未来

“为给学生一杯水,我必须准备一桶水、一缸水”。这是山河初中教师李新文的教学经验。25年来,李新文坚守讲台,用平凡书写崇高,用爱心成就自我,成为人民教师队列里的一面旗帜。

教书育人的核心是育人。李新文认为:教育学生不仅要靠老师的说教,更要靠老师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感染学生。他事事走在学生前面,要求学生不迟到,就让学生把自己写在点名册的第一个,最先点他的名。在苟仁初中时,学校吃水各班轮流到沟里去挑,他也每次随学生自己挑上一担。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机,使课堂成为乐园”,这是李新文课堂教学的亮点。他给学生上反比例函数时,天正下雨加上学校基建,上厕所路上到处是稀泥,为行动方便,学生在有些地方放一块砖就过去了,而有些地方并排放几个,还有些地方铺着大木板,他就让学生从这些摆在面前的现象去分析,同一个人,放一块砖过不去,有的地方放两块就能过去,放两块过不去的,放一木板就能过去,经启发诱导,从而得出压强P与面积S成反比,通过这样,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背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教给学生发现、创造的方法,启发引导他们去思考、创造,让他们在创造中学习,在发现中获取,在成长中升华。

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书。李新文以坚韧不拔的意志毅力、诲人不倦的诚恳态度、教学相长的科学方法,为渴求新知的孩子们打开了知识的大门,在他身上真正体现出了师道尊严,这种尊严就是对知识的尊重、对职业的尊重、对学生的尊重,这就是一个教师崇高的职业操守!

文学:爱洒山区育桃李

“在我有生之年,哪怕只有一名学生,我也会站在龙咀子小学的讲台上,为他们铺就一条通往幸福人生的成长之路!”这是五顷塬回族乡龙咀子小学教师马文学的职业道德,更是他的人生价值所在。

马文学,男,现年58岁,回族,中共党员。1982年1月参加工作。35年来,他始终坚守山区讲台,像一头老黄牛,更像一枚螺丝钉,为山区孩子成长成才点亮了明灯。他心中始终装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装着对学生的关爱,天为学生烧开水,天为学生驱寒送暖,把温暖送给每一个学生。平时,他的办公室既是自己的卧室,又是学生的灶房。下雨天,为学生找雨具,送学生回家,有些路远的学生回不了家干脆就和他吃住在一起。对于山村教学点来说,如果没有这些乡村老师的执着坚守,不但直接影响孩子读书,甚至会导致一些乡村孩子辍学,每流失一个学生,就意味着增加一个文盲。他先后动员马红芳、魏永玲、胡明月等三十多名流失学生重返校园,三十多年来受他资助的学生多达四十多名。为了给学生辅导功课,他顾不上回家,导致暴雨冲垮了羊圈、塌死7只羊,他心里难受极了。要知道当时他一年的工资也不及这7只羊。可他依然匆匆忙忙收拾完残局,又向学校走去。

三尺讲台上,马文学用粉笔写下真理;用身体力行讲述美德,很多乡村孩子因为他的鼓励和帮助,走出乡村,拥有更灿烂美好的人生,他用自己的一生换取了更多乡村孩子的未来,他像一盏灯,照亮了孩子的梦想

一份职业会赋予一个人多大的责任感?一份责任感会让一个人付出多少辛劳?一份辛劳能让一个人坚持多少岁月?这段岁月又会让多少人动容……

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灵魂唤醒另一颗灵魂。教师,是一个国家的耕耘者,是一个民族的播种人,他们承担着传道授业的责任,也承载着育人育德的使命。

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人生多艰,风雨不断,每个人都可能会遭遇困难和挫败,但不管生命多悲怆,教师一定要守护信仰和梦想,唯此,才能笃定前行。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21715/

笔下的老师永远的初心的评论 (共 3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