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半春

2017-05-07 13:35 作者:流水争先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我似乎嗅到过你的气息,但那时候、我没有心思耐心去辨别,是芬芳的味道,还是清新的神怡?我更没能去探访你的踪迹,我只是像平常的孩子一样,折一截杨枝,拧一个响笛,奔跑着欢叫着,时不时呜呜地吹响在嘴里。那时候,我并不知道,那些杨树残留在嘴里的淡淡的苦涩以及那些无拘的欢娱,这就是天在我的心里。

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就读过朱自清先生的《春》。然而,那时候的作者并不是他,而是我的一个同班同学。那堂作文课,我不知道为什么一直记忆犹新。老师先是夸了同学的作文本如何如何地不同,然后,又一句一句为我们朗诵了全文。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打几个滚、踢几趟球、、、、、、那时,我应该没有什么羡慕,也没有什么妒嫉。但那几句话,却深深地映在了我的心里。以至于,上初中的时候,我一眼就从课本里找到了它们。也许,这就是春天的踪迹。

小孩子应该是不识春的,只是路过或者是享受,哪里能有什么感悟呢?即便有恐怕也只是潜意识里一抹淡淡的春泥。现在想想小学就写春天的作文,如果没有大人来引导的话,似乎真的是有点太强人所难了。所以,要么是编要么是抄,这也不足为奇。

小时候,没有怕过天,也没有盼望过春天。冷了就穿棉袄滚地,热了就剃光头、穿裤擦打水仗;冬天手脚耳朵冻了、红肿了就在大人的指导下使劲用雪揉搓,直到发热了暖和了;春天里冻过的脚趾痒的难耐了,就使劲跺跺脚、在破棉鞋里磨蹭几下,然后又风一般地消失在了野地里。

也许只有在严冬里苦苦支撑过的人,才会有对春天的盼望;也许只有能感悟了冬天的人,才能对春天有强烈的共鸣。我不太知道朱先生写那些文字时的心里,更不能去揣摩他的用意。但从最后的结局看,也许他也曾经有过些许的不如意。(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去了又来,来了又去。挡不住春去,也拦不住秋来。小孩子的心里只能留些记忆。

循着你的气息,我找到了你的踪迹。然而,你却不是我想要的模样。

上高中的时候,春节刚过、寒假还没完、天气乍暖,提前开学的我们好多都穿的比较少。走在操场上,一阵风吹过来,一阵寒意之中,忽然,我分明是嗅到了什么莫名的气息。我不知道该怎样来描述它,我只能用异样来形容。一种让人禁不住悸动的异样。那些异样从脑海里直接窜涌到了心底,让我确确实实以为,这就是春天的气息。

在以后的很多日子里,在教室里、教室外,在校园里我都曾嗅到过这我以为是春的气息。我没有力气去探究它的来历,我只想默默地感受这让我悸动的气息;我没有心情和别的同学分享这些偶尔飘过的感受,我只能一个人安静地拥有它们。

直到有一天,我骑着车不知道去哪里,转到了学校附近的一家化工厂,是生产肥皂的。我没有释怀地笑,也没有愕然,好像也没有黯然神伤,只是在心里默默地划去了那些春的痕迹。

得不到的期望也许永远都会是美好的,那份期许埋在心里,让生命之花开出片刻的绚丽,让迷茫的心灵和方向路遇。

我喜欢旅行,车一开便双手抱胸沉沉地睡去,在中慢慢享受那些车身的摇晃和一路的嘈杂。醒了便看一看窗外的风景,认真的分辨下那田地里的韭菜或是禾苗。有时候也会无聊而执着地数数路过的树木,车慢了就一棵一棵地数,快了就3棵、5棵地数,直到所有的路过都成了一晃而过,才叹口气、闭了眼想让自己睡去。

我不太喜欢旅游或是游玩。曾经有三四次和同事到过西湖,基本都是开始而止,任他们去游逛,我只在路边无聊地、长久地等待,不过倒也没有什么难耐与烦躁。最远的一次,应该是到了岳庙旁边。同伴们有的进去了,有的没有。我也没有进去,我不知道那时候是舍不得花那十块钱,还是不想以这样一种方式去拜谒我心中的英雄。

也许是时节不对吧,也许是心境使然。小时候心中曾经有过的画面与场景(《西湖故事》)总是和自己现实看到的对不上。水不是想象中的水,山不是想见的山,塔是倒了又修起来的,桥也没了桥上的人。四五月应该也是去过的,但除啦人多的要死,水还是见过的水,船还是那几条船,没有看到映日的荷花、也不曾见接天的荷叶,更没能有浅草没马蹄体验。

三月的余杭半里蟾蛙早早地就你一声我一声地叫了起来。那里的天气,晴天时已经能感觉到热了,热的你根本穿不住从北方穿来的冬衣。但晚上依旧会很凉,凉的你和衣而卧盖一条被子再把厚外套搭在上面,却还是有大片的时间在寂静中倾听蟾蛙们和你的私语。

再过一段时日,田野里到处都绿了,偶然间那些绿油油的画面里竟然会出现几只大大的白色的儿,或是低头啄食、或是田间信步、一会又扬起头悠扬地鸣叫几声、然后拍拍翅膀径直飞去。意外之余,讨教了路人才知道原来这就是白鹭。没有尝试过靠近它们,每次都是远远的望着,静静地享受那些白色身影在起伏的绿色中点缀来点缀去,默默地回味那些白色与绿色分离在天际的写意。

在路边走着走着,有一次忽然就如梦游清醒了一样。马路的两边早就开满了一大片一大片的鲜花。有红的、有黄的、有粉色的、有白色的,一片一片或是一簇一簇地按品种聚集在一起。谈不上什么争奇斗艳,也不必说什么各具芬芳。不知道它们是什么时候开的,只能现在确定已经是身处花海了。再往小路上多走几步,一望无际的黄色便随着视野铺满了天际。那些小小的黄花密密地聚集在一起,风吹过来,我已经记不起是否有清香入鼻,也忽略了是否有蝴蝶隐入在了其中,单是那如碧波般荡漾的黄色就足够了。人还在路边,心早已涌动在了花海里。

集市上有卖枇杷的,大大的圆圆的,非常好看。因为诱人、更因为好奇,于是买了放到嘴里,一咬结果却是满嘴的水淡味。还好有知道的同事告诉我那个是嫁接的好看不中吃,真正好吃的枇杷在塘栖,于是我便牢牢地记住了这个小镇的名字。那次不知道是去德清还是去的康桥镇,回来的时候特地顺道去了塘栖。小镇在我眼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倒是哪里已经在卖商品房吸引了一下我的注意。下了车走入小径,在河边的果园里找到了我想见到的枇杷。水没有什么特别,泥土也没有什么特别,树也只是一些普通的枇杷树。倒是那些果实真的是出乎我的意外,不算太大的样子,但浑身长满了 如锈斑一样的圆圆点点。还好,我并没有太怀疑同事的介绍。上了车,不远到了镇外,路两边排了很长的整卖枇杷的便摊,一小筐并不多大概五六斤的样子,问好了价钱先尝了一个。

那是一个并不太热的下午,路上没有几辆车,路边虽然有一些卖枇杷的和少许买枇杷的,但都各行其是,我仿佛就是单独存在着,一个人伫立狂野里。于是就在我的安静的期待中,那些枇杷的甘甜从舌尖源源不断地涌入到了心田里。那应该是一种由自然恩赐的味道吧,纯纯的那种感觉绝找不到半丝人类的痕迹,就算是有再多的叠加也没有多而倦的厌意;那种甘甜应该不可以简单用天赐来描述,我想应该是一种祥和而幸福的味道吧!七几年吃惯了糖精的我是有过突然喝到糖水的深刻体会的。那时的感受应该是一些少许的幸福夹杂着更多的满足,而这里却只有浓浓的幸福。有所求才会有所足,而不期而遇的幸福才是最美好、最珍惜的。这些环绕在心脾之间的味道,着实让我忘了我正在春天里游荡。

寻找的真的遇到了,未必就有你想象中的感觉,路遇的有一天忽然打动了你,也许它能长久地拨动你的心弦。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14272/

半春的评论 (共 8 条)

  • 心静如水
  • 襄阳游子
  • 浪子狐
  • 鲁振中
  • 从余东风
  • 似水流年
  • 流水争先

    流水争先最后一部分,自己感觉有点收不住了,但还没想好怎么修改。好像有点难,请各位看到的先生,不吝赐教。

    赞(1)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