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家乡话

2017-05-06 21:09 作者:闫振田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家乡话 

我的老家安徽颍上县人说话,有些字发音由于“H”“F”不分,常把“风”由“feng”读成“hong”,把“阜(音fu)阳”读成“hu”阳。加上一些地方方言,如把“快”说成“哨”,把“上面”说成“高头”,把“是”说成“就的”,把树枝折断说成“撧”(que)断。还有很多方言土语,外地人根本听不懂,如把脾气不好,个性很强,说成这个人很“口”;把肚量小,计较,说成这个人很“故拾”(gu shi);把光膀子说成“精扒子”;把年轻人说成“半大撅子”;把“第一回”说成“头一拖子”,等等。1968年,我们颍上兵刚入伍时,常常遭到外省兵的笑话,称我们为“安徽老侉”。

我有一个同乡,入伍前没上过几天学,入伍时满口家乡话。有一个星期天,他想进城逛逛,向班长请假,班长看他没出过远门,怕他迷了路,就派了一个老兵和他一道。谁知进了城,他东张西望,加上人多,还是和老兵走散了。到了中午12点,还没有找到老兵,他急得一身汗。他问路边卖茶的老人:“俺大娘,你可知道俺营房在哪河(哪里)?”老人听不懂他说的话,摇摇头。他见了一位女同志,又问:“小大姐,你可知道俺营房在哪河?”那位同志也听不懂他说的话,也无法告诉他。后来还是在民警的帮助下,他才回到了营房。这时他已超假两个多小时,班长很生气,批评老兵没带好他,又让我的同乡在班务会上作检讨。当他讲完超假的原因和过程,引得全班人哄堂大笑。我这位同乡平时说话就很腼腆,加上这次检讨,大家给他起了个外号“小大姐”。

为了怕外省兵笑话,部队对新兵的要求,我们颍上兵也学起了普通话。虽说讲得不标准,但家乡的土话少多了。可是有时候激动起来,还会把家乡的土话带出来。有一次,我的一个同乡和一个浙江兵发生了争执,两个人争得面红耳赤。我的老乡愤怒地嚷道:“你扳完!(表示蔑视)什么黄子(什么东西)。”那位浙江兵根本不知道我的同乡讲了什么,莫明其妙地看着他,没有办法接腔,结果争执意外平息。

当兵三年,战士有了探亲假,我的一位同乡回乡探亲,因为讲了在部队学的普通话,遭到了家乡人的嘲笑。这位同乡与乡亲说话时常用“我们”(家乡用俺们)一词,如“我们部队”,“我们老乡”,一位乡村医生打断他的话说:“什么‘我们’‘我们’的,你的‘门’早就叫狗屙上屎了。”弄得我这位同乡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还有人背后议论说:“不就是穿了两年黄军装吗,烧啥烧?”弄得这位同乡很尴尬。回到部队,他特别告诫我:“你回家可不要说普通话。”所以我回乡探亲时,小心翼翼,尽量不讲普通话,以免让人说我“撇腔”(家乡人把不讲本地话叫“撇腔”)。

去年节,我回了一趟老家,发现不少人讲普通话。特别是一位在北京打工的女孩,她的普通话讲得很地道很好听,加上她一身时髦的打扮,我简直不敢相信她是本地人。还有从广东、浙江等地打工回来的乡邻,他们的普通话虽然半生不熟,带有家乡话的尾音,但到底不是方言土语了。他们告诉我,你要不会说普通话,那才是洋鬼子看戏——傻脸,你连问个路都很困难,更不要说找工作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当年那位嘲笑我的战友讲普通话的医生,居然也讲起了普通话。原来,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以后,他开的诊所也萧条了,他只好跟着青壮年一道到外地谋生。可是他刚到深圳,他说的话人家听不懂,人家说的话他也听不懂。他说,到了深圳就跟到了外国一样,无法沟通,病人找他看病的很少,不得不请“翻译”。后来他认真学起了普通话,也注意学习当地人说话,再不用别人翻译了。由于他的技术好,服务热情,每天找他看病的排成队。别人告诉我,他这几年发了。因为我从小和这位医生一起长大,我见了他,同他开玩笑说:“当年人家还没说几句普通话,你笑话人家,讽刺人家,现在你咋也‘撇腔’了呢?”他不好意思地说:“那时候咱是井里蛤蟆哪见过天?不要说我,咱们这里还有一辈子没进过县城的呢。”在场的乡邻点头称是。(安徽省阜阳市阜阳日报社闫振田)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14129/

家乡话的评论 (共 7 条)

  • 鲁振中
  • 心静如水
  • 襄阳游子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然后呢
  • 浪子狐
    浪子狐 推荐阅读并说 怀旧、家常唠嗑里印出时代的足印。学习了!问好!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