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还有价值吗

看到这个题目,大家心里可能就有一种莫名的的反感。因为一说到国学,我们就联想到封建思想、保守观念,想到正是这种思想毒害了中国人上千年;要不是因为它,近代的中国也不会被外国人欺负的那么惨。
这种想法有些道理,的确,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传统文化具有保守性,有很多不切实际的地方,尤其是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中国文化远比不上西方的科学思想有效。
但反过来,我们还有一点必须承认,自西汉以来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就一直在东方世界占支配地位。这种支配地位保持了近两千年;西方文化支配世界只有两三百年的时间。
更重要的是(如刘毓庆先生所讲):中国文化统治东方世界的时候,虽然也有战争,但从未发生过人类生存的危机;西方文化统治世界只有两三百年,却令我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忧虑。
西方文化的核心是崇尚个人利益,每个人为了私利可以不择手段,乃是一种公开的利己主义,人人都可以而且应该为了自己的利益去努力,争取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这对调动人类的积极性十分有效。事实证明,通过几次工业革命,我们得到了实惠,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今天的各类社会问题提醒了我们,人类获得巨大便利的同时,也拥有了毁灭自己的能力。环境污染、水资源紧张、核战争等等,任何一项都可能让我们永远消失。
西方文化中科学、理性的光辉经常被他们的欲望所湮没。大家看到好处的时候,谁还管你什么科学、理性精神呢?先拿了再说,看到有人比自己东西多就眼红,想抢他的东西。(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中国文化呢?到底又如何呢?大家对国学有抵触心理,可我们真的能了解中国文化吗?并不是生在中国、长在中国的人就可以了解中国文化的;特别是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今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很少看到体现中国文化精神的东西了。真正的中国文化精神是蕴藏在历代经典之中的,若是你不了解这些典籍的话,就不能说自己了解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不仅仅只是好面子、偷懒懒、喜欢算命、爱贪小便宜、不守规则,还有仁、义、礼、智、信,还有修齐治平的天下情怀。我们不了解中国的传统经典,也就不会了解真正的中国文化。
当今社会兴起一股“国学热”,很多人对这个不以为然,甚至嗤之以鼻,说这是保守主义,这是开历史的倒车。但请大家真正了解国学后再作评断,如同法官判官司,一定要先了解案情,再作判决,不能凭感觉来断案。你不能说:看你长的那么丑,肯定不是什么好人。也不能因为一方给了你钱,另一方没给你钱,你就偏袒他。我们都是有理性的人,这点道理,大家都明白。
对于国学,我们很难说出它的真谛;要寻找国学的价值、体会真正的国学精神,需要大家自己去领会。我想列举两句话,让大家体会一下古人的智慧。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上面是《大学》的内容,下面还有一句《中庸》的话,对于我们更有有启发意义。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我一直在想: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可是我们觉得幸福吗?这是很重要的问题。人的一生,最大的成是找到自己的幸福。即使你腰缠万贯,名满天下,而没有幸福感,那你的人生还是失败的。我们这一代人的幸福感,已经普遍低于自己的父母那一辈。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压力也大的多了。在各种物欲、各种诱惑面前,很多人已经迷失了自我。
建议大家可以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寻找一下精神上的幸福感。古人在对人生的理解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方面,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最后,还是希望我们在批判国学之前,要先了解一下它,知道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是不是真的那么讨人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