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身边的人

先说说聊斋上的一个小故事。
·
孙必振渡江,值大风雷,舟船荡摇,同舟大恐。忽见金甲神立云中,手持金字牌下示;诸人共仰之,上书“孙必振”三字,甚真。众谓孙:“必振汝有天谴,请自为 一舟,勿相累。”孙尚无言,众不待其肯可,视旁有小舟,共推置其上。孙既登舟,回视,则前舟覆矣。
·
我当年读到它,立刻就全文抄录了,后来又看到点精彩评论:
这篇小说很短,但和心理学上的集体恐惧的压力之下人的感官将会产生何种变异扭曲的论题有关,我试着分析一下:(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风雷,摇荡,大恐,见,共仰之,甚真,谓,不待,视,推。
同船的人可谓遭逢了天地不仁的绝境,上有风雷,下无所依,恐惧随之而生。这时候开始“见”神了,神示是什么?大家共仰共见,是孙的名字。集体无意 识之中却产生了一个“甚真”的意识,进而有了同谓语,不再等待,共视共推,集体行动。
孙在这个事件中从头到尾如何表现未着一字,只是最后由他“回视”,发现前舟已覆。
这个文本于我的启示,是心神未定之时,众人所见即使不为幻象,也难于有效解读,做出正确的判断。神示的有无并不重要,因恐惧而来的牺牲不可避免, 才令人恐惧。恐惧于恐惧自身。
人是该对自身充满恐惧的吧,先贤早就有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咱对身边的人历来是用得着时候才上紧的吧,再来则老笑话:
·
新婚之夜,新郎对新娘发誓道:“亲爱的,我会爱你一生一世,如果我做了对你不忠的事,情愿接受上帝的惩罚。”
但婚后不久,他就做出了背叛妻子的事,却一直平平安安。终于有一天,他在海上遇到了风暴,他想起了自己的誓言,忙跪在甲板上大声祈祷: “上帝呀,虽然我罪不可赦,但请您看在满船其他无辜旅客的份上,暂且宽恕我吧!”
“什么无辜!”空中传来一个疲惫的声音,“你以为这些年来我一直闲着吗?实话告诉你凑满这一船人我容易吗?”
·
最后还有一个:
·
一个瞎子在路上走,另一个人走过来把他引上正路,可是瞎子却不知道给他指路的人是谁。
一个人正在酣睡,忽然一条毒蛇昂着头向他伏来,另一人赶过来一棍把 毒蛇打死,可是酣睡者却依然在梦中。
当半夜时分躺在清真寺的旅行者发出沉重的呻吟的时候,有一个人一直 服侍他到天明。清晨旅行者死了,他到死也没认清这位帮助他的人是谁。
他走在路上,把水果分给孩子们。在沙漠中把水送给渴的要死的人,把 自己的干粮分给饥饿者。可是谁也与他不相识。
他把了荆棘和碎石从大路上除掉,可是早晨人们在这条路上行走的时 候,谁有不知道这的他做的,谁也不认识他。
真的,我们不认得那些为我们服务的人们。可是,我们对 于那些达官贵人却认识的那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