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心理麦田拾穗之——孩子无小事

2017-04-04 18:16 作者:杨林雪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心理麦田拾穗之——孩子无小事

杨林

一般人认为小孩子的事都是小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基于这种观念很多家长常常忽略孩子的感受,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其实这是非常不对的,这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当然,说孩子的事是小事,是指除了吃喝拉撒睡生病等身体成长以外的事,因为家长们对这一块可很少有人不当回事,相反有些家长则太当回事,都弄得过分了。至于孩子的意愿、想法、感受,孩子对世界对人生的认知方式,孩子的玩耍孩子的想等等,则统统不被家长当做太大的事。即使是当回事,也是以大人的意愿、想法、感受,大人对世界对人生的认知与理解,大人的梦想,去理解孩子要求孩子安排孩子的。孩子没有能力反抗,只好忍受,只好服从。

然而,这样做的负面效应是:孩子正常的心理成长会受到严重干扰,从而留下被扭曲的痕迹。孩子从小到大,每个年龄段的成长需要是不一样的,就如同他身体的成长,每个年龄段所需要的营养都是有分别的,(比如婴儿期必须喝奶)过于缺乏的供给,势必造成发育不良,形成心理疾病的累积,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有的甚至会留下终生的遗憾。

有一位家长,因为自己工作的关系,在短时间内给孩子转了四次幼儿园,就把孩子当成了“皮球”,踢过来踢过去,最后就把孩子的心理“踢”出了毛病,吓得孩子不敢离开妈妈的身边,不敢上幼儿园,上了幼儿园又不敢回家,没了安全感,弄得什么事都不知所措,家长才真的害怕了。为什么呢,因为孩子每到一个新的环境,都要进行生存秩序的重建,当他的新秩序还未建好的时候,他的安全感就不会到来,而频繁的转学更换新的环境,导致他的秩序始终无法建立,内心一片紊乱,因此没有安全感,出现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在这个例子中,家长始终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或者说是根本就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司空见惯的是,很多孩子为了达成自己的意愿,会缠着家长不放,比如去买几颗漂亮的弹珠;去揪一把狗尾巴草;去小水塘里看蝌蚪;去河边挖沙子------能不能满足孩子的心愿,取决于大人的时间、意愿和心情,因为这些在大人看来都是微不足道可有可无的小事。但从孩子的角度讲,他还没有亲身经历或者经历不足的事情,就是他当下最需要的,也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营养,对他的生命体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许他根本说不清,但感觉很需要却是非常清楚的,其表达非常简单,就是我要或我想,加一个字就是我就要或我就想-----孩子缠着大人不放,大人就想尽办法说服孩子不要去做,如果不行,就强制,或者连哄带骗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其实,这样看来大人的目的达到了,但是,有谁看到孩子心中无形的空缺呢,像伤痕一样留了下来,诉说着悲哀和贫乏。请问这样的成长能丰满吗,能茁壮吗,能没有遗憾吗?人生就是这样,生活过而超越,不能超越就说明还没有体验的足够,还没有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与提升。我有一个同事的儿子,在很小的时候,喜欢在天出去踩水,跟妈妈要一双靴子,可是妈妈不给买,并坚决不让他出去踩水玩,说那样会弄湿了衣服,结果,到了儿子长大了,都结了婚了,还是屡次提起这件事来抱怨妈妈,让他的童年留下伤痛和遗憾---------,当妈妈意识到这件事情处理的不对时,却再也无法弥补了。

科学研究表明,孩子越小越要尽量满足他的需求,才能最大限度地让他建立对这个世界的信任,就像小树的根扎的越深越牢固,才能不怕风吹雨打长成栋梁之材。

一般来说,孩子小确实谈不上什么远大的理想,他们也不会为遥不可及的未来去做什么打算。所有的事情不过是围绕着孩子的生存主题所产生的一些本能欲望:很想吃的东西,很喜欢的玩具,很好奇的事情等等,孩子们都是为了得到眼前利益,去做本能的争取和诉求,比如为妈妈的一个拥抱,爸一个鼓励的眼神,别人的一句夸奖,为一张特别喜欢的纸牌,甚至为一块好吃的巧克力------去努力付出努力学习。这也正是孩子们的单纯之处。

当然,什么都不是绝对的,一味的溺爱,无原则的满足也不会有好的结果。孩子渐渐长大,很多事就可以慢慢地协商了。所以,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一定会关注孩子真正的心理需求,而不是盲目地粗制滥造生搬硬套。就像有人说的用锄头去雕刻一块玉,只会毁了这块玉。在任何情况下,妥善保护孩子正当的精神需求是不变的法则。

因此,孩子无小事。孩子的事再小也是种子型的,影响着深远的未来,放大到他整个的人生来看就不是小事是大事;反过来大人的事再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不过是小事。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07370/

心理麦田拾穗之——孩子无小事的评论 (共 3 条)

  • 鲁振中
  • 芙蓉秋水
  • 草木白雪(李淑芳)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