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都江堰的山野人家

2017-03-17 08:44 作者:青城静鸿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最近的一次山野之行,彻底颠覆了我头脑中对山民的印象。

记忆中,山民是贫困磨难的象征。小时候和大人们一起上街,看见山民们用很大的背篓背了山黄瓜或玉米到乡场上出售。他们打着绑腿,着黄胶鞋,上面粘满黄泥。衣衫破烂,头帕已经被汗迹和灰尘染得不辨颜色。黝黑的脸膛,因营养不良和大量的体力劳动而眼睛深陷,颧骨突出。

他们出售了背来的山货,换得一点钱,买上一点盐、火柴、叶子烟等必需的生活用品,在散场后人迹稀少的土路上,蹒跚着往山野走去。很少见他们进饭馆。山民们到坝区走亲戚,也是见他们处处陪着笑脸,说话也显木讷,明显的感觉到有一种自卑不离他们的左右。

“穷、破、木讷、自卑”便成了山民留给我的挥之不去的印象!

(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那天原本到成都府办事,返回时才下午三点钟的样子。万里晴空,视线极佳。车行于成灌高速,西北方向群山环绕,心旷神怡。车中一友提议,要不我们往山上去“凉快凉快”?

此议得到大家附和。另一友随即拨通了他在高山居住的友人电话,得知在家,并邀速上山去。

车过都江堰市区,在盘山公路上徐行。渐入深山,车辆稀少,车窗外路旁山谷,尽为翠绿。空气也清新起来。久居闹市,突然进入寂静无声的山林,有一种归仙的感觉。原本在后座酣睡的友人们,这时也打开车窗,贪婪的呼吸着清新的山风。没有言语,皆忘情于山野。

虽是山间公路,但却是最近几年才新修的旅游公路,坡道缓,路面宽。马达发出低低的轰鸣,平稳的把我们往高山深处送去。

不知转了多少弯,上了多少坡,大约已经过了两个小时,车仍不紧不慢的在山道上爬行。本人因第一次到那里,不知还有多远才到。正担心天黑之前能否到达,车却进了一条长长的隧道。过了隧道,开始以很多急弯的方式下坡。

正被连续拐弯的车摇得头昏脑胀时,车却来了个点刹,随即拐进路边林间的一个隘口,车窗外是深深的山谷。还没有回过神来,却在一处树荫掩映的茅屋前停了下来。目的地到了!

终于到了,大家旅途劳累顿消,兴奋的推开车门下车。未待脚着地,前后左右突然传来群狗的狂吠。若是在平坝地区的竹林边,一两只黄狗朝你叫几声也不会在意。但在这高山老林深处,群狗的狂吠在山谷回荡,有一种特别摄人心魂的杀气。大家赶紧将脚缩回车里。

主人听见狗叫,知客人到,出来迎接,对着狂吠的狗儿一番责骂。那些狗也通人性,见主人热情相迎,大概也悟出来者是贵客,立马摇尾作欢迎状。有几只似乎才从中惊醒,复将头枕在前爪上,又打起瞌睡来。

细看一下,路口,门前,猪圈旁,杂物间,都拴着狗。数了一下,整整十二只。我的天,若是私自闯入,定被它们撕成碎片。想起来真的有些后怕!

未待进门,便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注定这次山野之行不平常。

主人是个四十多点的汉子,着一身迷彩,更显精神。友人与之以“亲家”相称。原来友人是这家孩子的“干”!入乡随俗,我们也跟着叫“亲家”,这样显得亲热一些。

大家正相互介绍客套时,动作麻利的女主人已端出了他们自家采的素茶,众人就于院坝中喝茶聊天。这茶是从他们山林中的老茶树上所采。每年谷前后,他们从茶树上摘一次嫩尖,够自家用就行了,并不出售。这茶用山泉水泡了,其味绝不逊于城里出售的龙井、铁观音之流。轻啜一口,清香四溢,身心俱安,刚才被狗群的惊吓一扫而光。

山风轻抚,茶香醉人,于是起身将亲家的这座“山庄’细打量:这处茅屋,从外面看,略显破败,但里面的地面贴了瓷砖,锅灶、桌凳一应俱全。墙壁边靠着装了一米多长木柄的砍刀、山锄等工具。院坝临山谷的一面砌上了半人高的砖墙,墙壁边栽着山药、漏芦、扎耳根、蒲公英、魔芋等药材,其实这些也是难得的食材。

眼光越过矮墙,便是漫山遍野的厚朴、柳杉、千丈、苦竹林子,一看就是人工栽种的。再往北看,就是岷山方向连绵高耸的山峰了。

复坐,茶饮间请亲家释疑:养一两只狗看门足也,养这么多狗干啥?印象中,山民们一户人家养两三只狗很平常,但养十几只就不平常了。友人插了一句,不要小看这些狗哈,他们都是猎狗,每只价值一万多,门口的那只头狗(出外巡山领头的狗)要值十二万。亲家回答,这些狗不只是看家,主要是“巡山”,他们是我家的巡逻队。

我吃惊不小,这些身材细长、相貌有些丑陋的狗居然有这等身价?但听了他们的话,还是不得要领。又问,现在不是不准打猎了吗? 亲家说,打啥子猎哦!我们主要是用狗来驱赶野猪。他边说边用手示意屋后的树林。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仔细观察了一番,才发现那里用黑色的尼龙网将树林圈了起来,里面散放着很多鸡。

原来这就是他们的林下养殖项目:跑山鸡。这些鸡平时只喂点他们自产的玉米粒,主要靠鸡们在树林中自采草叶、爬虫等活食生长。晚间它们则自己飞上树枝歇息,已经变成名副其实的野鸡了。这种鸡是绝对的绿色生态产品,虽然是每斤30-40元的高价,但每到出栏时仍供不应求。眼前的几百只鸡,就是好几万元的产值。

跑山鸡的管理并不难。但因现在生态环境变好,深山的野猪常来走动,有时会骚扰林中养的鸡,需要时时驱赶。亲家说的用狗巡山,原来指的是驱赶野猪!终于明白了他们养这么多猎狗的原因!

到达主人的山野茅屋不到半个钟头,给了我很多的惊吓、惊奇,但更多的惊喜还在后面。

闲聊间,屋后传来鸭子的嘎嘎叫唤。我不解地地问他们,这里离下面的山沟很远,没有水,怎么养起鸭子来了。大家听了哈哈大笑。亲家说,山高水高嘛,你坐在这里是看不见水,但林荫深处是有小溪的,鸭子可以在里面玩水,找螺丝、虫子吃。他指着院坝前边墙角的小水池说,看嘛,水管里的泉水就是从对面的山头引下来的。

看着池中清冽的甘泉,我突然想起老百姓戏说“书呆子”的一句口头禅:读书读“瓜”(傻)了!我怎么把山高水高的常识都忘了?

女主人听到我们谈鸭子,兴奋的讲起前不久发生的事:有只鸭婆连续好多天没有回窝,他们找了很久不见踪影,以为是被山林中的野物(泛指山上的野生动物)吃了。日子久了,这件事在心里也就淡了下来。过了一个多月,有天早上,门外传来鸭婆熟悉的讨食声音:嘎嘎--嘎 嘎嘎--嘎……另有一些杂乱的躁动。开门一看,鸭婆带了十几只小鸭回家来了,嘎嘎 嘎嘎 嘎嘎……

从女主人仍然激动的讲述中,我们能想象她当时见到鸭儿们万分的惊喜之情:一群可的小生命与她发生了情感交流,那是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舒畅平和的感觉。这种情感体验是城里人无法感觉到的。女主人在那一刻,真正体会到了她是这片土地的主人,这些生灵需要她的关爱。于是赶紧给鸭婆撒了一把玉米以示奖励,给小鸭们撒了两把米:欢迎回家!

正说话间,有位上厕所回来的友人,以惊吓多疑的口吻问亲家,我的天,吓我一大跳,你们猪圈里关的是熊嗦?亲家见他吓得不轻,哈哈大笑起来:啥子熊哦,是猪!我们一时不明就里,纷纷跑到猪圈观看。这个猪圈其实是个很大的铁笼子,里面关着一只鬃毛直立的家伙,正在埋头吃食。从侧面看,那棕黑色的体色,确实像一头熊。但从前面看,长长的尖嘴,又是实实在在的一头猪—野猪。

大家见他们养着野猪,都大为惊讶!亲家说,那是去年野猪来骚扰林子中的鸡时,他们用狗驱赶,逮住了一头小野猪,便养了起来。因野性太强,只好用铁笼子的猪圈关着。

原来如此! 大家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虚惊一场!

谈话间,女主人已经备好晚饭,让大家上座用餐。大块的老腊肉,炒竹笋,炖排骨,黄瓜汤,凉拌山鸡,一色纯天然的“山货”。见亲家提出了六十多度的自酿包谷酒,我赶紧自告奋勇开车,便躲开酒了。幸好现在酒驾整得严,不然,我今必醉也。

在酒令行进中,我又多了一句“嘴”,你们住这么高的山,天要吃不少苦哈?亲家笑而不答。友人说,他们吃啥子苦?待初冬鸡出栏了,他们就回山下小区的家里了。原来,这里只是他们搞林下养殖的临时住所,他们在山下集中居住小区分有房子,那里才是真正的家。

闲谈中还知,他们拥有附近近3000亩山林,先前见到的厚朴林、柳杉林、苦竹林,都是他们的杰作。另外,两个孩子都在城里安了家,周末孩子、孙子上来团聚,倒也其乐融融。

山风徐徐,相谈甚欢。不觉深,我们一行告辞。路边分手时,亲家的手机响了,原来是他的邻居约他深夜去下面的湖里起前天布的渔网。亲家自豪地说,他们前几天网了一条七十多斤重的大青鱼。

我以羡慕的口气说,你们真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喃!亲家却淡淡地说,也不是每次都有收获, 捕鱼只是个爱好而已,就像你们城里人打麻将一样!

我顿时默然无语。

车沿着来路,在盘山公路上下行,远处城市的灯光隐约可见。开了车灯缓行,车速慢下来,思绪却慢不下来。

前些年,山野的山民们太穷苦,有点钱的都往坝区迁;坝区农村有点钱的往乡场搬;乡场上有点钱的往县城赶;县城有点钱的往省城挤。而今大城市出现了堵车、空气污染问题,有点钱的又花钱往山野搬。人们就在这个怪圈中追逐、折腾。

究竟什么样的生活环境,才能赋予我们比较健康的生存状态?我想,此次山野之行,应该对我们有所启迪!

2014、7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03370/

都江堰的山野人家的评论 (共 7 条)

  • 芊凝
  • 听雨
  • 雪灵
  • 聆听光轴
  • 紫色的云
  • 鲁振中
    鲁振中 推荐阅读并说 欣赏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