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闲话“成语”

2017-03-05 15:08 作者:陈宣章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闲话“成语”

陈宣章

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关于成语:

1.成语一共有5万多条,其中96%为四字格式。但是,四个字的不一定是成语。

2.从字数上看,成语字数的,如“莫须有”、“落水狗”是三个字;有五个字的,如“小巫见大巫”、“天下无难事”,有六个字的;如“既来之,则安之”、“五十步笑百步”,有七个字的;如“冒天下之大不韪”、“是可忍,孰不可忍”;有八个字的,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也有九个字,十个字的甚至十个字以上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3.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 形象鲜明的作用。

4.在成语的历史上,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地产生新的成语;现在也在产生新的成语。在人民口里常说的一些四字习用语也可归入成语。如:咬文嚼字、拖泥带水、阳奉阴违、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类,与成语的结构相同。在成语中也有些是接受外来文化而出现的。如:天花乱坠、当头棒喝、不可思议、不二法门等等。

5.使用成语有时会错用同音字或近义词。这类错误出现频率非常高,所以,使用成语时要特别注意用字正确。

6.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和人们对事物认识水平的提高,不少成语的古今意义都发生了很大的演变,甚至有的成语本义已经变得面目全非。成语语义的发展与演变主要表现为成语语义的转移、成语语义范围的变化和成语语义褒贬色彩的变化三个方面。

⑴成语语义的转移:

①语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甲乙两事物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例如:成语“飞扬跋扈”出自《北史•齐高祖纪》:“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志。”这里的“飞扬跋扈”指意志举动超过常规,不带褒贬色彩。而后来,“飞扬跋扈”常用来形容人的行为骄横放肆,含有贬义色彩。“飞扬跋扈”的现代语义从原来的语义中引申过来,虽然还有一些相似的联系,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②成语原义指甲事物,后来变为专指或兼指乙事物,而甲乙两事物已看不出任何联系。例如:成语“来龙去脉” 原为风水迷信用语。旧时候迷信风水的人,把连绵起伏的山水地形比作“龙”,龙头之所向叫做“来龙”,把龙头到龙尾像脉管一样连贯着的地形叫做“来龙去脉”,视为风水宝地。明•吾邱瑞《运甓记•牛眠指穴》中:“此间前冈有块好地,来龙去脉,靠岭朝山,处处合格。”再后来,“来龙去脉”中“龙”、“脉”二字的作用淡化,表意重点在于“来”、“去”二字上,转为指“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看起来,新义和原义之间已经没有了联系。

⑵成语语义范围扩大或缩小的变化。

①例如:“阳”本指高雅的音乐(出自楚国宋玉《对楚王问》)。后来在发展的过程中,“阳春白雪”被用来泛指包括音乐在内的一切高雅的艺术。成语的语义在原有的意义上扩大了。

②例如:“长袖善舞”源于《韩非子•五蠹》中“鄙谚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此言多资之易为之也。”原指做事有所准备,就容易成功,是一个普遍性的词语,可用于各类人群。而后来用来形容有财势有手腕的人善于钻营取巧,带有贬义色彩。成语语义的指称对象范围就比原来小多了。

⑶ 成语语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由于词义的比喻、引申而导致成语语义的褒贬变化。例如:成语“精卫填海”源于古代神话《山海经》:“炎帝小女精卫,于东海游玩淹死,化而为,每天衔西山木石来填东海。”因此“精卫填海”常用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报仇,可谓中性词。而现在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赋予了它新的意义,比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带有褒义色彩。

又如,成语“奇文共赏”出自晋•陶渊明《移居》诗:“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原义指新奇的文章共同欣赏,含有褒义色彩。但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之后,现在多指把荒唐、错误的文章发表出来供大家识别和批判,含贬义。

再如“紧锣密鼓”,《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锣,鼓:打击乐器,常用作戏曲的前奏。锣鼓敲得紧密。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的舆论准备,多用于贬义。”《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的解释是:“锣鼓点敲得很密,比喻正式或公开活动前的紧张的舆论准备。”其他工具书的解释也大都如此,强调其是一种“舆论准备”,而不再说多用于贬义了。

由于人们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的变化而导致成语语义的褒贬转化。词汇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因此,随着人们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的变化,成语的感情色彩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例如:成语“秋后算账”的原意是指农业上每年的收成到秋收结束后统一结算。而《现代汉语词典》(1981版)上对“秋后算账”的解释则是“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阶段再判断谁是谁非(含贬义色彩)”,在2004版中又增加解释,“比喻事后等待时机进行报复。”例如:打这儿我才知道,他们是准备好秋后算账的,他们还真有根,真厉害。

古今道德准则的变化也会导致成语感情色彩的转化。例如:“子贤孙”原作“孝子慈孙”(出自《孟子•离娄上》),指孝敬父母的儿子,尽心奉养祖父母的孙子。汉代以后,出于强化封建道德的需要,这条成语用来指有孝心、有德行、符合封建伦理纲常的子孙。但是,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孝子贤孙”就成了甘心为恶势力效劳的爪牙了,完全转变成了贬义成语。

成语的本义和后来的语义出现了断层,后人按字面去理解,引起成语语义的褒贬转换

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成语的词源和后来的词义已经不相符合,后人只得按照其字面意思去理解,这也引起了成语语义的褒贬转化。例如:成语“出尔反尔”源于《孟子•梁惠王》:“出乎尔者,反乎尔也。”原义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而后人在使用时渐渐脱离典故,从字面理解,多指说了又反悔或说了不照着去做,表示言行前后矛盾,反复无常,带有贬义的感情色彩。又如,成语“闭门造车”原意是指只要按照同一规格,关起门来造的车子也能合用,略带褒义色彩。正如宋代朱熹所解释:“古语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盖言其法之同。”现在,“闭门造车”用来指只凭主观办事,不管客观实际,与原义恰恰相反,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

再如“空穴来风”,它的典故源于《文选•宋玉•风赋》:“枳句来巢,空穴来风。”此语是宋玉引用屈原的话,意思是:因为枳树(枳)弯曲(句),树枝上常招引鸟儿筑巢;由于有空的洞穴,才引来了风。《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对此成语的解释是:“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没有原因的。”然而在很多媒体上,却用的是“无根据、无凭证、编造臆测”的含义。鉴于“空穴来风”这一意义的流行,《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解释是:“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没有原因的,现在多用来比喻消息传说毫无根据。”

7.随着时代的变迁,成语的字也会发生变化例如:无毒(度)不丈夫。

8.乱改成语是不良文风。例如:百衣百顺、食全食美、粮全其美、骑乐无穷、鸡不可失。2017.3.5.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00707/

闲话“成语”的评论 (共 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