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也说“清高”

2017-02-09 11:59 作者:可爱的笨老头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一)

平日里,我们听到“清高”这个词每每是近乎贬义的表达:评价某人,说他“太清高”了,是含有不言而喻的否定和责怪意味;有人当面说你一句,说你“真清高”或你“有点清高”,是隐含着怨意或不屑的。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生活中,人们看到的或感受到的“清高”太复杂了,远非词典解释:“清高”,指人的品格纯洁高尚。这确乎是褒义词了。

真正意义上的“清高”,乃是一种让人仰慕的风度、高尚的境界。

因为“清高”者超然处世,不纠缠无关大局的是非曲直,蔑视卑鄙和龌龊,是智者的修养;

因为具有“清高”风格的人,并非不食人间烟火,而是谦守志道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

因为“清高”不等于佛家的“出世”,亦不等于道家的“无为”,而只是一种处世态度和为人修养,且事实上真正的“清高”者大都是有所作为的。诸如,陶渊明、许由、林和靖、倪云林,还有诸葛亮、林则徐等人。(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二)

宣扬“清高无用论”的人是别有用心的。

古人云:“大隐隐于朝,小隐隐于野。”真正的清高者敢于面对现实,不与小人争斗阴谋诡计,不看重尘俗的荣辱升迁,不计较物质利益的斤斤两两,只注重精神的满足人生的感受,洒脱而至。

卖弄“清高”的人是假清高者。他们以清高为表象和手段,骗取功名利禄,是对清高真正的玷污,令人讨厌恶心。唐高宗时,有位“随驾隐士”卢藏用,想升官发财又不愿受科举之累,便以卖弄清高为手段捞取功名利禄。他先以隐居为名住在靠近京师长安的终南山,以便结交官场。因高宗皇帝在东都洛阳小住,卢便又在洛阳近郊的少室山找个隐居地。皇帝的车驾往返于长安洛阳两京。卢也随之奔波于“终南”“少室”两山之间。后卢如愿以偿做了官,其友便讽刺其清高隐居为“终南捷径”。

(三)

一些修养很好、涵养极深的人,不喜欢表现自己,只是含而不露。反倒是那些自命清高的人,总是以傲慢轻世的态度来表现自己高人一等,这种做法并不高明。因为,高明在于内涵,不在外表;谦虚出于真心,不出于假意。真正有内涵的人,绝不轻忽傲慢;真正谦虚的人必定虚怀若谷,并不对人阿谀奉承。

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表面上,似乎什么都无所谓,看上去很清高,但内心深处什么利益也不放过;嘴巴上,愤世嫉俗,似乎也很清高,然而自己的行为却极其龌龊,其所愤所嫉的往往是他所得不到的;行动上,惯唱高调,貌似清高,如果让他照自己“唱”的去做,死活也不干,只是想欺世盗名而已。

这些清高者一句话便可说穿:除脸不要,什么都想要。清高者一般是不会自鸣的。自鸣者也不都清高。假清高者都是小人。奉劝他们实实在在思量一下:自己是否是清高之人?做过清高者该做的事?

(四)

一个人,有颜值、文化值、智商值、情商值、健康值等。然首要的应是道德值。这样综合起来,才能拼凑出一个完整立体具象的人。

现代社会道德,要求做人真实,不要虚伪。清高如果不沾虚伪,确乎是令人仰止的美德。泛道德论固不可取,可是放逐道德、道德完全虚无化就好了吗?也许因为在欲望至上、快乐主义年代,我们早已节节败退?

“弱德之美”,是一种坚持,是一种持守,何尝不是坚强的一种人格?品质、言行、信念,它们是内心的花朵,在内心深处葱葱茏茏,散发异香,你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归根结蒂,一言以蔽:做人就该清高点。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95480/

也说“清高”的评论 (共 6 条)

  • 鲁振中
  • 王艺霖(翠娟)
  • 襄阳游子
  • 紫色的云
  • 心静如水
  • 萱樱  漫雨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