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闲话世界三大难题----“意识形态、民族和宗教”

2017-02-02 13:39 作者:陈宣章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闲话世界三大难题----“意识形态、民族和宗教”

陈宣章

最近读了《阎学通:特朗普执政对中国崛起的影响,最靠谱分析》(以下简称为“文章”),触发感慨。

文章开篇:“首先介绍一下道义现实主义的理论。国际关系理论流派很多,其中一个理论流派是道义现实主义。基本原理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决定了国家利益,国家分为主导国、崛起国、地区大国和中小国家四类,每一类国家的国家利益是不一样的。比如主导国要维持世界主导地位,崛起国要争取得到世界主导地位,地区大国只是想在地区具有主导地位,中小国家是求生存。”“实力决定了国家利益,这是一个客观结果。道义现实主义在这个客观结果上研究领导人怎么实现国家利益。国家领导人是不同的,有无为型、保守型和争斗型。这是道义现实主义对国家领袖的分类。面临同样的国家利益,他们对于怎么实现国家利益的认识不一样,这样就出现了在利益基础上、利益排序判断和策略偏好上形成一个战略偏好,就是以什么办法实现国家利益。”可见,“少谈主义”、“不谈主义”都是错误的。现实世界离不开“主义”,而现实世界中有形形色色的“主义”。

世界上有数不清的难题,而最难的大概是“意识形态、民族和宗教”三大问题。

一、意识形态问题。(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文章说:“在一个现代政治政体中,它的构成就是四个部分:一是有一个政治领导;二是下面有政府机构,贯彻这个意图;再者就是政党,政党有自己的意识形态,在竞争中他们的领导上来了,就把自己的意识形态带来主导这个国家;政府要贯彻意志还要维持社会稳定,需要法律和行政法规,这就是现代国家政治体系的基本构成。”

何为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属哲学范畴。它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神秘特殊的意识形态)、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它的内容是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反映。它的各种形式起源于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社会物质生活,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各以特殊的方式,从不同侧面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意识形态的有机整体人的意识形态受思维能力、环境、信息(教育、宣传)、价值取向等因素影响。不同的意识形态,对同一种事物的理解、认知也不同。

每个社会的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都是占社会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它集中反映该社会的经济基础,表现出该社会的思想特征。每个社会的意识形态都是复杂的,往往存在3种不同的体系:①反映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并为其服务的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②反映已被消灭的旧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意识形态残余。③反映现存社会里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并为建立新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服务的新的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的特征:1.现实性:它是一种抽象的理论,但并不是纯粹空洞的东西。它有指向性,总是指向现实。意识形态无论是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还是居非统治地位的思想、学说,要么是为了维护现存的政治制度,要么是为了批判现存的政治制度。2.总体性:它是由各种具体的意识形成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经济思想、社会思想、教育、艺术、伦理、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有机的思想体系。3.阶级性:它具有鲜明的阶级功能。不同的社会集团和阶级由于其利益的差异而有不同的意识形态,而不同的意识形态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它是由其所代表的阶级的地位决定的。4.依赖性:它不是人脑中固有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的,归根结底来源于社会存在。5.相对独立性:它虽为社会存在所决定,但它有自身特有的发展规律,它是相对独立的。

每个社会都有意识形态,作为形成“大众想法”或共识的基础,而社会中大多数的人通常都看不见它。占有优势地位的意识形态以一种“中立”的姿态呈现,而所有其他与这个标准不同的意识形态则常常被视为极端,不论到底真实的情况为何。努力追求权力的组织会去影响社会中的意识形态,将它变成他们想要的样子。政治组织(包括政府)与其他团体(比如说在议会外游说通过议案的团体)试图透过传播他们的意见来影响民众,这也是为何社会中的许多人通常看起来都有“类似的想法”。

就拿这次美国大选来说。为什么大选之前,政治学协会组织教授们搞了一个联合声明,动员大众不要投特朗普的票?这违反了美国政治学学者清廉、清高、不介入政治的传统。政治学家认为我们是客观的,科学的。我们不介入政治,没有政治偏见,所有分析都是根据客观原理做出来的。他们居然不顾一个学者公正立场的政治原则站出来反对特朗普,原因是什么?他们担心特朗普上台会改变美国的制度。这个制度里最重要的就是长期以来形成的美国自由主义意识形态,长期形成的美国政治和法律机构。自由主义学派认为制度是决定性因素,是最重要的。只要有一个好的制度,什么样的坏领导人都没有关系。美国制度这么强大,就让特朗普上去折腾吧,制度可以约束他。但怎么这次就担心了呢?

道义现实主义认为政治领导是决定性变量,是自变量,领导是能改变制度的。领导可以改变法律,可以改变制度,可以改变机构,领导可以改变意识形态。自由主义学派受到道义现实主义的威胁,美国学界这次不得不担心了。

阶级斗争消灭论者说,现在已经消灭阶级,已经没有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这是自欺欺人。阶级斗争反映在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军事斗争、文化斗争、思想斗争中。在私有制消灭以前,阶级斗争贯穿一切。但是,许多人误认为“阶级斗争就是挂牌子批斗”,“就是自相残杀”,“就是你死我活”等等。其实,你好好读一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就知道了。这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时期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它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地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第一次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命题,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是,许多阶级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当然,非对抗性的阶级矛盾处理不当也会变成对抗性矛盾。在社会研究中,政治意识形态是一组用来解释社会应当如何运作的观念与原则,并且提供了某些社会秩序的蓝图。20世纪中最具影响力与最被清楚界定的政治意识形态之一就是共产主义(它以马克思学说为其基础)。其他则有:无政府主义、资本主义、社群主义、企业自由主义、基督教民主主义、法西斯主义、帝国主义、民族主义、纳粹主义、保守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等等。

马克思是意识形态理论的奠基人。马克思提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模型。经济基础指社会生产方式,上层建筑在经济基础之上形成,并组成社会的意识形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为统治阶级控制着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的上层建筑便取决于什么对统治阶级最为有利。因此一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便有巨大的重要性,因为它混淆着从本质疏离的群体和可产生错误意识,例如商品崇拜。社会中主要阶级的意识形态被提出予社会的所有成员,使统治阶级的利益显得就像是所有人的利益。

意识形态的重要性,从温斯顿•丘吉尔“铁幕演说”可明显显示。1946年3月5日,英国时任首相在美国富尔顿城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的反苏联、反共产主义的演说,被称为“铁幕演说”。铁幕演说是当时美国总统杜鲁门精心安排的杰作,以意识形态为借口投石问路,正式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意识形态的重要性,从前苏联的解体也可见一斑。斯大林时期文化专制被批判后,到戈尔巴乔夫时期的公开性改革,大量历史档案被公开,许多苏联历史上的冤假错案得以昭。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上开始出现否定苏联历史和制度的风潮,理论界出现混乱,社会失控。面对诸多问题,戈氏已无能为力进行控制,最终在多党制和八一九风暴的共同作用下,苏联的意识形态走到了终点。从某种意义上讲,苏联意识形态的崩盘要先于其国家的坍塌。这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长河中的一段悲歌。

现在美国学界、知识界特别担心特朗普上台后对美国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改变。他们认为:美国制度和意识形态是维护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重要力量和工具。没有意识形态的先进性就不能成为世界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型思想,就不能吸引全世界其他国家把你作为样本,跟着你走。这才是他们为什么这么担心。

文章说:“现在美国自由主义学派面临的问题已经不是一个经济利益问题了,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是世界观和意识形态何者在美国占主导地位的问题。为什么在中东地区都是伊斯兰教,仅仅分成什叶派和逊尼派,从咱们外行来讲,那点差别没多少,就那一点差别,打得你死我活,要以战争方式来解决。这就是意识形态。这次意识形态在美国的分裂带来的社会动荡和社会冲突是非常严重的,不只是换了一个领导人或换了一个政党。这也是为什么这次美国国内知识分子担心这么严重。”

文章说:“特朗普执政带来的不是一个阶级分化的问题,带来的将是美国国内政治分化的问题,意识形态对立的问题。意识形态对立带来的冲突要远远大于阶级矛盾,阶级矛盾仅仅是钱,钱带来的冲突没有意识形态、观念和信仰上的矛盾大。”“意识形态不一样,矛盾会有多激烈?那叫你死我活的斗争。”

新中国历来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治国理政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习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思想新举措是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8月21日,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特别是习总书记阐述“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相关问题,非常值得我们细致地思考。话语权,就是指影响社会发展方向和民众判断和选择方向的能力。意识形态话语权主要指在社会思潮中,引导民心、决定社会舆论走向等方面的能力。在党的执政话语体系中的“意识形态话语权”,主要指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主导权,就是“8•19”讲话中的“两个巩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两个巩固”明确阐释的就是我们党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根本目标,也是我们党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根本要求。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就是要让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思潮中占主导地位。

二、民族问题。

民族问题即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指民族从形成、发展直到消亡之前的各个历史阶段,不同民族和民族集团间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的各种矛盾。这是一个社会政治问题,属于一定历史范畴,随着人们形成为不同的民族而发生,也随着民族差别的消失而消失。解决民族问题的核心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问题。民族一旦形成,在其成员中就具有很强烈的认同感、共同的心理状态及与其他民族成员不同的思想情感。这种民族意识遇到刺激,就会很快作出反应,往往通过民族情绪表现出来。世界历史过程中,发生在民族之间与国家之间的战争,大都与民族问题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第二次世界大战形成的诸多因素中,民族问题起了重要的作用。当代世界热点地区,如中东、非洲、南亚等大小事件都与民族问题有着重要关系。

民族问题的基本特征:1.普遍性。当今世界是一个多民族的世界,约有2500多个民族共同生活在我们这个星球上;从一国内部来看,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的普遍性主要是指:民族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际关系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横的联系,又有纵的联系,纵横交错、相互渗透;民族问题广泛地存在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存在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2.长期性。解决民族问题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通过强制同化,包括暴力或行政手段,不可能使一个民族消亡,只能使民族问题更尖锐;通过人为地搞跨越,企图毕其功于一役,完成民族融合的过程,同样违背了规律,不可能解决好民族问题;要让各民族有充分的发展,才能有自觉的融合,在此基础上才有自然的消亡。3.复杂性,主要表现为“八个交织”: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政治问题与社会问题,国际问题与国内问题,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优秀的传统文化与落后的生活方式,合法的民族宗教活动与非法的民族宗教活动,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等等交织在一起,非常复杂。4.国际性,主要包括两层含义:民族问题成为世界上多民族国家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民族问题往往超出一国的范围而对国际关系产生影响。需要强调的是,民族问题的国际性不等于民族问题的国际化。民族问题的国际化,是指一国内部的民族问题受到外部势力的干预或参与,成为西方国家实施西化、分化的一种手段。5.重要性。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问题的重要性体现在“六个关系到”:关系到国家主权,关系到领土完整,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边疆巩固,关系到经济发展,关系到国内各民族的团结。

在阶级社会里,不论是国际范围还是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主要是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民族不平等的问题。要解决这种历史条件下的民族问题,必须推翻阶级压迫制度。而在业已消灭了阶级剥削,铲除了产生民族压迫的阶级根源,实现了民族平等的社会主义条件下,民族问题则主要是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上的差距,造成的各民族在享受法律所赋予的民族平等权利时,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见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的一个较长时期内,仍然存在民族摩擦的主要原因。要解决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民族问题,国家和先进民族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帮助落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更快地发展、繁荣、逐步缩小民族间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同时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这些任务只有随着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才能解决。所以,在民族问题存在的全部历史中,不论任何时期,它的发展变化及问题的解决,都和社会发展的总进程及改造社会的总任务联系在一起的。

其实,民族问题自古就有。在古代,从人们开始由部落发展成为民族的时候起,从某种意义上说,民族问题就已有了自己的早期雏形。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特别是奴隶制度确立之后,由部落联合而成的各个小民族或民族集团,为了占有最好的土地和掠夺家畜、奴隶和财富,彼此之间不断地进行战争。到了封建社会,这种掠夺战争不但规模更大,而且进一步发展成为民族征服战争。资本主义的发展冲破了中世纪的沉睡状态,民族的面貌和民族问题的内容发生巨大变化。这个时期,民族问题主要是觉醒了的民族资产阶级反对本民族封建阶级的封建特权和异民族的封建专制制度及君主制度的民族压迫政策,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平等权利的问题。新兴的资产阶级打着民族的旗帜,吸引本民族的各个劳动阶层参加民族运动,与统治民族的地主、资产阶级进行斗争。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但没有消除民族压迫,而且继承了专制制度和君主制度的民族压迫政策的遗产。特别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民族问题更加尖锐。各帝国主义列强为了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不断进行瓜分世界的斗争。他们凭借武力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广大地区变成自己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约占世界总人口70%的弱小民族,被置于它们的殖民统治之下。世界被区分为少数几个统治民族和大多数被压迫民族,是帝国主义阶段的重要特征。这个时期的民族问题,已经超出局部的范围,从反对民族压迫,成立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的问题,发展成为世界范围的民族殖民地问题,即广大被压迫民族从帝国主义的殖民奴役下,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问题。这时的民族运动,虽然仍属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但由于它反对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目的是要推翻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所以它在客观上就不能不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并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命运紧紧联结在一起。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提出的“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的口号,就是根据这个时期民族问题的新情况提出来的。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把民族问题推上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大大促进了被压迫民族的觉醒,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并在社会主义的西方和被奴役的东方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建成了一条从西方无产者经过俄国革命到东方被压迫民族的新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第二次世界大战──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特别是中国人民大革命的胜利,更加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的反帝斗争,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广大被压迫民族,通过长期的武装斗争和其他斗争形式, 已经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枷锁,取得了国家的独立。

二战结束后,殖民制度虽已崩溃,但民族压迫和殖民剥削仍然存在,只是形式有所变化,以新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来代替旧殖民主义,并用政治、经济等手段,对那些从殖民枷锁下取得独立的不发达国家继续进行压迫和剥削。所以,只要世界上还存在着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民族问题就仍然是被压迫民族的广大人民反对压迫民族中的反动统治阶级的斗争问题。当前,不发达国家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采取各种形式,反对超级大国和霸权主义的控制,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就是现阶段世界范围内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晚年,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高度,科学地客观地分析了世界局势,提出了“三个世界理论”。毛泽东根据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把世界划分为三个部分。这一思想萌芽于40年代的中间地带论思想,雏形于60年代的中间地带论外交战略,形成于70年代。1974年2月22日,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首次公开提出这一思想: “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毛泽东的战略思想指明了两个超级大国是当时造成世界不安和动乱的主要根源。它们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从而激起第三世界国家的强烈反对,也引起第三世界国家的极大不满。中国作为第三世界国家的一员,坚决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支持第二世界国家反对超级大国干涉和控制的斗争。中国坚决反对超级大国的扩张主义政策,对美国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侧重打击苏联霸权主义,有效地牵制了苏联的扩张主义势力。

前苏联解体后,美国作为超级大国、霸权主义继续实行扩张主义政策。在世界各国(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共同斗争中,美国已经越来越孤立。特朗普上台,美国社会分裂成两派,特朗普政策受到广泛的反对,其中就有“没有处理好民族问题”的原因。

前苏联的解体也与“没有处理好民族问题”相关。斯大林及其继承者在处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民族问题以及前苏联内部的民族问题上,都犯有严重错误。

当今世界上,霸权主义国家往往利用民族问题来分裂,甚至颠覆别的国家。

这里有两个问题:1.霸权主义国家和其他发达国家内部有没有民族问题呢?有。在美国,种族歧视问题一直存在,阶级矛盾也一直存在。两者是交织在一起的。美国的领导者为了稳定后院,用“对那些从殖民枷锁下取得独立的不发达国家继续进行压迫和剥削”得到的利益,来缓和国内矛盾。2.有些人认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可以通过‘第三条道路’成为共产主义国家。”这是自欺欺人。这些人并不懂共产主义究竟是一种什么社会。其实,只要这个国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就不可能成为共产主义国家。这就是科学共产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

三、宗教问题。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宗教之成立,其种类甚多,型态亦有种种不同,有现存者,亦有已衰微乃至不存者。

集团社会之宗教,可概分为:1.原始宗教,又称部族宗教,太古时代之宗教及未开化社会之宗教,如自然崇拜、精灵崇拜、图腾崇拜、巫觋教等。2.国民宗教,又称民族宗教,指行于部族、民族、国家等一定地域内之宗教,如:日本之神社神道、印度之印度教、以色列之犹太教、中国之道教、儒教等。多与所处地域之社会风俗、习惯、制度等有密切之关系,而未必有宗教开祖或依据之经典,如日本神道,并无特定之教,而系以原始宗教为基础,根据国家组织而发展。又如我国之道教,有其特定之教祖,亦有其特殊之教格而适合国民之传统,故难以传入他国。3.世界宗教,如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此类型宗教多随个人之自由意志接受信仰,而顺从组织内之信条、仪礼、戒律等。通常多由特定之开祖所创倡,并以开祖之行迹及教说为中心,形成该教之教理与经典。教团之成立,多站在超越民族、国家等立场而创立,故其教法系以人类全体为中心,具有世界性与普遍性之性格。惟世界性之宗教虽以全体人类为中心,然实际上常以救济个人为基础,故具有探索心灵内面与侧重个人实践修行之特性。

自法律观点言宗教:文明国家多经过立法确认信仰之自由,合法之宗教不受压迫、排斥,亦有少数国家以特定之宗教为国教,又国家所认可之宗教团体得称宗教,未得认可者通常称为邪教。

宗教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多种功能:1.原始功能,在灭除苦恼不安,获得希望与安心,主要系感情方面之功用。2.在善恶意志方面,宗教力量有助于匡正世道人心,确立伦理道德,乃至于发动社会反省、调整舆论风潮等积极之价值。3.与‘知’之关系,随着人类智能之发展,世人渐排斥与科学、理性相对之宗教信仰,认为其中多含有迷信色彩。如基督教自中世以来乃至今日,即不断受到科学合理性要求之挑战,然亦不断革除本身不合理性之处。

宗教本质上是人对超越于自然界与人自身的神的敬拜和遵从。宗教相信世界存在超越物质世界万物的神明,并且神明是与人一样具有意识、情感等生命特质,能够与人的生命相通。宗教对于其信徒来说,绝非是一堆教训和理论这么简单,不应简单得将其理解仅仅存在于人脑中的意识。

宗教是一种神秘特殊的意识形态。而所有宗教中,唯在佛教与道教认知领域当中,意识形态的概念和范畴将更为扩大,不仅局限于意识形态的范围,其释为在三界以内,六道之中,上至33层天,下到18层地狱,所有一切有意识的,有思想的,无意识的,无思想的,有色,无色的:菩萨、神仙、罗汉、阿罗汉、人、动物、鬼、恶鬼、魑魅魍魉、山精水怪、魂魄、中阴身等等的统称。

宗教的优点:有让宗教信仰者行动的能力,如果一个宗教宣传积极向上的思想,无疑能使宗教信仰者做出有利于社会的行为,它可以使人断恶修善,惩恶扬善。

宗教的缺点:如果一个宗教宣扬不利于社会和平稳定发展的思想,那么宗教信仰者对社会的危害是很大的。排他性:任何一个宗教的教徒或多或少都具有排他性,例如:佛教徒认为道教最高神祉不过是未出轮回的天道众生;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冲突不断;以及出现诸多不符合逻辑和夸张的说法,因果也是灵活多变的,也不可能控制人的情感与思维。

宗教现象是一个历史范畴的课题,考古学证实,宗教不是与人类社会历史相伴而生的,其也就必然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社会现象。因此,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人类不再需要宗教的作用和功能,宗教就会消失。

从民族发展角度来看,不是世界所有民族都有宗教信仰;有宗教信仰的民族也不都是让宗教信仰成为主流社会意识。例如:中华文明就被认为是缺乏宗教基因的文明,宗教一直不占主流意识。实际上,中国的帝王术中,宗教是手段不是目的。孔子就说过“神道设教”,意思是从宗教发展老百姓愿意信就信去,只要把握好限度就行了。在这样的民族中,宗教也不会永远存在的。

从宗教发展史看,宗教两个总趋势:1. 全世界政教分离,宗教脱离对人类社会的控制,其逐渐成为一种纯精神的东西;2.世俗化,宗教的某些东西变为习俗,其宗教特征逐渐减弱。

人的精神需求是变化的,而宗教一旦提出一个信仰目标就不能变了,一个不变的东西是不会永远满足发展着的人的精神生活的需要。

社会学总结,宗教在人类社会的存在是有条件的,也是一个阶段性的东西,这是毫无疑义的,而宗教消失的条件就是上述四个方面的发展和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表明随着时代迈进,科学精神及理性智慧的不断深化,宗教也一定会消失。

二战结束以后,宗教在民族解放运动的浪潮中出现了复兴的势头,其重新回归政治的倾向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各宗教势力开始积极介入各国、各地区的主流政治生活,甚至成为国际政治格局多元化现实中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这些宗教势力在与各种政治力量的冲撞和对抗过程中逐渐分化出了一股打着宗教旗号而从事政治活动的极端主义浊流,即宗教极端主义。

纵观宗教极端主义的发展历程,恐怖袭击已构成当代宗教极端主义活动的主要内容。其原因首先是历史上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在广大殖民地种下了仇恨的种子;其次,当代西方国家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造成发展中国家产生反西方情绪的直接因素;再次,西方现代文化的泛滥给一些国家的传统文化和宗教价值观带来巨大冲击。

经济方面,首先,经济恶化,贫困、失业严重和两极分化的加剧造成国内阶级矛盾的尖锐化,成为宗教极端主义滋生和蔓延的最主要的国内根源。其次,一些国家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不同民族和宗教之间的矛盾加深,民族分离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泛滥。政治矛盾是经济矛盾的进一步集中表现,各种国内政治矛盾的畸形化和极端化,成为当代宗教极端主义产生的直接原因。首先,政府的腐败和政治权威的丧失为宗教极端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依据和借口。其次,国内宗教政策的失误也是引发宗教极端主义泛滥的重要原因。

当代国际政治格局剧变所产生的巨大震荡,是引发宗教极端主义泛起的又一重要根源。中亚地区的宗教极端主义活动是当前世界宗教极端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而这一地区的宗教极端主义则主要是由冷战结束这一国际政治格局的剧变所引起的。各政治力量在重新分化组合过程中,原有的矛盾和利益冲突逐渐凸现出来,同时,社会制度的剧烈变迁也使人们的心理承受了空前的重压。这些都为宗教极端主义的滋生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环境。

宗教极端势力制造的暴力恐怖活动,导致大量无辜群众丧生,导致社会动荡、人心恐慌,严重破坏人民幸福安宁的生活,严重阻碍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

当代世界宗教极端主义的产生和兴起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消除宗教极端主义也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世界各国在严厉打击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的同时,更应重视和加强全球性治理,如倡导宗教理性和宗教间的和平对话,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改善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存状态等。只有消除了宗教极端主义产生的根源,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宗教极端主义活动,也才能实现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2017.2.2.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93862/

闲话世界三大难题----“意识形态、民族和宗教”的评论 (共 3 条)

  • 鲁振中
  • 清澈的蓝
  • 紫色的云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