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小棕榈之死和文艺复兴

2017-01-01 16:16 作者:ShakespeareSky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那是2013年结婚前夕的天,我从武汉大学的珞珈山腰挖回来了一棵棕榈幼苗。因为之前有做过绿化景观方面工作的缘故,也在阳台上养过铺地柏和杜鹃花什么的,但最后都因为各种原因消失不见了。

铺地柏是因为我懒得去弄土,灌了整盆的腐植肥,给烧死了;杜鹃则是因为我的强迫症作怪,稍有难看和不精神的枝叶,我就必须拿剪刀给裁了的缘故,最后只剩下了一柄两戟叉子和顶端的几片亮绿的新叶子。所以,也就没有后来的故事了。

不知何故,虽然自己也打心底里,羡叹那些养花弄草的怡情方式,可似乎在我的根性里边,压根儿就不适合这样的一些东西。对的,也就是说它们与我的秉性不合。所以,在处理掉它们的时候,也并没有觉得心疼,大约,就是它们的命运应该如此吧。虽然这样说来过于残酷,但这并不妨碍我在潜意识中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东西。

然后,真的就被我找到了,这就是在珞珈山上挖回来的棕榈幼苗。

珞珈山很奇怪,不知何故,植被和气候似乎就是以山腰上的环山路所隔断。也就是说,环山路往山上去,全是风化的石头坷垃。所以,几乎除了秋两季的莓苔和干枯瘦立的山毛榉,什么都活不了;而环山路往山下的植被,则是丰富得很,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什么都有。

甚为奇特的是成年棕榈本就不多的山上,不知为何,反倒是一丛又一丛的棕榈幼苗。虽然它们看上去永远都是那么一副长不大的样子,可不管你什么时候去,它们都是精神秀挺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是的,这让我很感兴趣,感兴趣的是他们都不知道是从何而来,并且是缀在终年难见阳光的茂林之中,并且是一副永远长不大的样子。可是,他们就是这样顽强地活着。

第一颗小棕榈,我用糖果罐子养在了厕所的窗台上,结果连下了几天的,终于是眼见着委顿了下去,顺手一拎叶杆,竟从根部抽断,于是,索性把糖果罐子一并扔掉。

待到挖回第二棵小棕榈的时候,婚期将近,我拿从花卉市场买回来的陶盆养上了。大约是伤了根的缘故,看起来不好了一阵子,再就是强迫症依然在作怪,那就是强行修剪,然后,又查到用鸡蛋壳来培土。这样一来,似乎又活了过来,心里很是高兴了一阵子。

然后,婚期就到了,放在阳台上,去岳母家住了一阵子。那是2013年的国庆假期,正赶上金秋大旱,再回到武汉,花盆表层的土壤都被烤焦了,扇叶又有枯气状,心急,第二天就拎了花盆去珞珈山,在起挖的地方用树枝子掏了一个坑,连同花盆一起埋好,再浇水。

突地想到楼宇密集的住处,大约是没有雾气雨露的缘故,而这也是珞珈山的一绝,虽然山小且不高,倒是总有迷雾和凝露。好吧,如果暂时带不走,就让你在这里缓一缓吧。

是的,大约是从挖回来起,我就决定要带走它了,不管走到哪里,我都要带着它。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但几乎就是把它执迷地象征了自己的信念和命运。

2014年,2015年,只要是去爬珞珈山,就必定要去看一看小棕榈,顺便施一点肥。虽然它看起来一点儿变化也没有,但只要能看见它好好地活着,我就满足。在这期间,接连写了将近六十万字的长篇,中短篇若干不计,然后就到了苦闷的二十九岁夏天

那是2015年,完全找不到方向的状态,渐渐地,就中断了、更少地去爬珞珈山了,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但在这个夏天之前,是一星期两次,从不懈怠的,即使是出差回来的半,又或者是暴雨天的各种情况,从无懈怠。

难受的2015年,几乎要了我的命,阿斯巴甜上瘾,不到一年的时间,喝掉了250公升可乐,虽然后来才知道,这才是痛苦的开始。

也就是这将近一年的时间,反复整理思路,统计整理写成的文稿,以及勉强能够凑成的卷本数,得出的结论就是已经有了六个完整的稿本,四部长篇加一部中篇,然后是一首长诗。

偶然一次,上山去看小棕榈,无意中一统计,六片叶子!近乎病态偏执的我立马就找到了象征寄托,那便是在等待新的芽叶生长出来。而这几乎就是千年不变的小棕榈,永远都是那样长不大的小棕榈,只是为了等待新的叶片长出来。

二十九岁进入三十岁,有一段精神危机,这个坎每个人都有,但如何去看待这个坎则是因人而异。于是,我就带着妻子去了北京和哈尔滨。春节期间,在武汉遭遇了极端寒流的这个天,一路北上,去体会北方的寒冷。归来,再去珞珈山,嫩黄到透明的芽叶赫然冒露了出来,心中感慨万千,生长何其艰难。

然后,大事就来了,一百天之内,连续回故乡去参加了两场葬礼,七年没有回故乡的我,一下子沉进了故乡的故事里头,几乎就要被故乡的现状和那些无端的矛盾搞到迷惘窒息。

我不知为何,却无法寻求出路,然后仓惶逃回武汉。接着,武汉就迎来了又一轮的极端天气,六月底到七月中旬暴雨如注,湖泊全部灌满,南湖片区成了泽国。别的不用说,一场大雨,洗垮了一段围墙,八个人瞬间遇难。然后,在雨住的前夜,我和妻子散夜步,发现市区内的围墙悉数被推倒,只是为了防止再次出现这样的惨痛事故。

生死无常,近在眼前。

雨住之后,武汉就迎来了高温的极端天气,这也是我在武汉待了十一年,第一次感受到江城的热。虽然往年的温度也很高,但电扇基本就能解决问题,而这一年,我们把电扇结合空调的习惯也摒弃了,直接是通宵开空调。而这个夏天才是刚刚开始,紧接着就是快要让人崩溃的持续高压高温。

因为故乡的缘故,还有小棕榈萌出新芽叶的心理暗示,我开始了第七个卷本,一口气写了将近八万字,然后,再次作废。不知何故,我仍然没有办法将自己从故乡撤离出来,又或者说,故事的敏感性以及故事的严谨程度,再就是故事的成活可能性等诸多复杂原因,把我搞得几乎崩溃,每天晚上都不能睡觉,天不亮就出门去对面的大学跑步,然后回来洗澡,打开地垫躺上去,就这样过了一个夏天。

没错,我不能倒下,即使故事不能出来,我也要耐心地等下去,这是为什么,我也说不上来,可问题是:只能这样了。

一天, 出门去跑步,一打开门,就是一阵憋闷,随即闪身退回空调房。热!

一天下午,出门去珞珈山,发现小棕榈上压了一块大石头,心里就是一紧,赶紧移开,好在因为棕榈柔韧,除了有些扭曲变形,几乎没有收到伤害,稍安,浇水,又把石头搬得更远一些。

高温依旧持续,但想到林子里边有雾气和凝露,似乎也不必要担心。

也就是从北方回来的某次,我突地想到小棕榈的生长过于缓慢,是不是因为花盆的缘故,所以没能让根须自由地吸收水分和营养?就和妻子在某一次的登山过程中,小心地掘出了花盆来,并在旁边的石头上将花盆磕碎了,然后惊喜地发现:根须的发达程度,在这过去的将近三年里。已经长得像一个线团了。高兴的同时又自责不已,悔恨没有早一点将其放还出来。

于是,高兴地这样做了,或许,这会让其迅速生长起来的。

然后,就是压石事故,搬开石头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可以明显地观察到石头贴着地面的部分是潮湿的,而那时的高温、高压和干旱天气几乎已经过了大半。

也就是在这个春天和夏天,我想让小棕榈能快速地生长起来,干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打碎了花盆,第二件事是搬开了压在小棕榈上边的大石块。

却不想,正是这两件事情,竟让它死掉了。

也就是在搬开压在小棕榈上边的大石头之后的两周,再去,小棕榈已经是完全脱水的状态了,干燥得只剩下了收紧的硬叶片,虽然还没有变脆,可显然是已经气若游丝了。也就是那时,珞珈山上的灌木植被,几乎全都死掉了,干死掉了,连山上带刺的藤蔓植被都死了,山下的小灌木偶有幸存的,也是奄奄一息了,可是我追悔莫及。

我追悔莫及,却也毫无办法。过了一周,再去,天气仍然旱蒸,想到自己每次都把水浇透了,会不会又活了过来?于是趁着夜色再去珞珈山,提了一大壶自来水去坐公交,都有些怪怪的感觉了。但心痛再次袭来,因为叶杆过分脱水,这回就真是脆了,轻轻一扶正,竟连着杆子从根部断掉了,心情沉重无比,刚挣扎着生长出的第七片叶子,就这样无由地没了,带着另外五片脱水的叶子和一片已经枯萎的叶子。

我的心里很难过,但还是把一整壶的水都浇了下去,又带着妻子绕到环山路小别墅的那一边,灌了一壶,把预先在盖子上钉的孔用树枝子捅得更大了一些,环山一圈,回到那里扒开厚积的枯叶,找到花盆的那块隐约的圆形地方,把水壶的滴水口对准那里,放好,检查滴流的情况,然后用枯叶掩盖住。

是的,我仍然对那春天的时候扒出来的复杂根须,抱有很大的期望。我不知道那是为什么,但如果不那样做的话,自己的心里就要更加地难受。

那两件事,第一件事是磕破花盆,现在想来,无疑是第一个错误,如果说那时的自己还没有意识到,那么在后来的搬开石头的一刻,看见它的潮湿一面的时候,是应该突然惊醒的。

而也就是在这个夏天,因为久涝加上久旱的缘故,本土西瓜几乎全部绝收,下雨把长成的瓜烂在了地里,久旱让新的长不出来;由此一来,市面上只剩下了宁夏中卫来的硒砂瓜,不仅个头大、瓤结实,还十分耐储运,虽然不如普通的西瓜那么滋润解暑。

所以,在这个夏天的某一天,我无意中就了解了一下硒砂瓜的由来和生育习性,顿时就悔青了肠子。因为,这个硒砂瓜还有一个名字,叫石头瓜。而它就是生长在石头缝里的,醍醐灌顶!而我搬开压着小棕榈的那块石头的第一眼,不就发现小棕榈在经历了大半个月的重压之后,仍然是好好的么?虽然是有一点扭曲变形,可也是石头救了它呀!因为石头的热敏度低,所以在日照和夜晚交替的时候,会减慢温度变化的进程,也就是说这样一来,就从很大程度上,由石头自身的冷却而产生的凝露,改善了小棕榈周围的小环境。所以,在那大半个月的久旱天气里,这便是小棕榈活了下来的唯一原因,而这也就是石头瓜的生长秘诀。宁夏中卫日照长,紫外线充足,昼夜温差大,照说是没法生长植被的,可硒砂瓜就是在石头的热敏发生过程中获得了水分,又因为日照的关系,才会特别大,含糖高。

而我,竟然把压着小棕榈的石头移开了!所以这样一来,就直接导致了小棕榈周围的土壤,在阳光的照射下和风的吹透之下,变得更加的焦松和干燥,于是,就一下子完全失去了水分,甚至连先前的一点儿热敏冷凝水分,都吸收不到了。更是因为土壤失去了压力,其保水功能就完全地丧失了,变得松散。所以,我又想到了春天的时候,掘起花盆时的情景,就在花盆的底下,赫然蠕动着一条灰色的大蚯蚓,想必它也同样是在花盆的底下利用这一点点水分,来做消化吧。

这让我很难受。

砸掉花盆,还没待到小棕榈的根系开始散开,就是一轮的暴雨,所以这样一来,小棕榈虽然是在生长,但让然是依赖着地表的雨水,而并没有去需找地底下的水分,虽然一度看起来很正常,可是干旱立即就到来了,也就是说小棕榈还没来得及找到地下水分,地表水就被蒸发完了,并且我还在春天的时候,把其四周的土壤给扒松动了,然后迅速失水脱水,却又因为雨水冲刷的缘故,大约是雨水冲下来的大石头,压在了上面。由此,勉强可以依靠着石头的热敏反应过程中的凝露生存,但我不巧又去了,又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移开了石头,由此,直接致使了小棕榈的死亡!

如果说第一次挖小棕榈的时候,是出于一种慕,那么第二株小棕榈,就是一种象征性的寄托,希望它能快快地长大,希望它能陪在我身边,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鞭策着自己往前走,并且是努力地生长起来。却又要因为不能适应环境的缘故,我又将它送还到了珞珈山上,并想在某天离开武汉的时候,又或者是有能力为其提供生长环境的时候,再把它移回来。所以,我是连着花盆一起埋下去的,并且看着它经历了三个冬天,虽然几乎没有生长,但还是好好地活下来了,却又因为进入三十岁的精神危机的原因,我将其象征了书稿卷数的关隘。这样一来,就反思它的生长缓慢,反思到是花盆局限的原因,由此,我上山去磕碎了花盆,并且把已经长成线团一样的根系,重新埋进了珞珈山,却不想又接连遭遇了极涝和极旱的天气,并且是在这个过程中,石头救了它一段时间。可是,又因为我马上搬开了石头,它又迅速地失水脱水,并且是死掉了。

可是,我仍然相信那一团令自己惊讶并充满希望的根系,是一定能萌发出新的芽叶来,因为也就是我们去那里放好滴水壶的第二天晚上,武汉几乎一夜入秋,秋雨马上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

并且,这一年的秋天,似乎比任何一年都来得早,刚十月初,秋雨就一场大过一场,到十月底,都像是春雨暴雨了,整夜下个不停。

而这又究竟是有多凑巧?那最后一次去珞珈山,我拒绝了妻子立即认养另一棵小棕榈的提议,而要执着地将两壶水浇在了那个花盆留下的圆圈里面,对那一上一下的两株原生棕榈不愿领养。再又仔细观察,仿佛是水洗的缘故,土里露出了一片白嫩的芽尖,就在那被水冲洗出来的根系处!

虽然不知道那是否就是小棕榈的根系上冒出来的芽尖,但心里的确是充满了希望,那会是一整丛的崭新小棕榈么?大约是吧!

武汉

整理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88331/

小棕榈之死和文艺复兴的评论 (共 8 条)

  • 鲁振中
  • 雪中傲梅
  • 江南风
  • 紫色的云
  • 雪灵
  • 清澈的蓝
  • 雨袂独舞
  • 心静如水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