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随《记住陈澔》文

2012-03-16 09:07 作者:晚飞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我反省,我很寡闻,我在世间浪费粮食三十余年,却于去年才听说家乡都昌有个云住书院,有个经归先生陈澔,曾“诏命从祀孔庙,为先儒”;我忏悔,我很慵懒,我耳闻云住书院和陈澔多日,却没有去查阅相关资料,去探知何为云住谁是陈澔,我甚至很可笑地误认为是程朱理学中的程颢!近日,有幸拜读徐先生的《记住陈澔》,才想着去百度一下,才知道应该输入的是陈澔。

二十年前,我就读于当时的县中,有不少的傍晚时分,我拿着历史政治或英语书到老都昌港码头或草滩去装斯文,却从不曾知觉于我对面的夕阳中,有一绺云住先生关切的目光。十几年来,我混迹于传道授业中,也从不曾知晓都昌的教育史上有如此的先贤。我承认我的无知与慵懒,但我又很无耻地想,除了我的慵懒之外,造成我无知的,还应该有我们的家乡都昌在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与挖掘方面的缺失吧。三五年之前,我曾带领着我可的女儿去老都昌港码头,迎着她纯真的眼神告诉她,曾经就坐在这个趸船的铁桩上读过书。而如今,城市繁华了,记忆却在飘然远去。当我再次问起读小学的女儿是否还记得爸爸曾带她去过的趸船和铁桩时,女儿一片茫然印象全无。而我相信,若干年后,我记忆中的都昌港,将在未来的都昌人心中连记忆都不存在了,就像当年的陈澔和云住书院之于今在我心中一样。可是,它毕竟印记着都昌数十年的历史与文化,承载着几代都昌人炽烈的人生情怀。

都昌港已湮没,好在云住书院残存的石碑尚移留至都昌一中的新址上,唤起都昌的有识之士对陈澔公的追寻与记忆。或许依旧是我寡闻,我幼稚地认为,都昌可圈可点的历史名人除江万里、陶侃之外,有陈澔公之历史地位的着实不多。在全国各地趋之若鹜般追求名人效应,甚至搬出孙悟空潘金莲之招牌的大潮中,我们都昌是不是更应该记住陈澔,尊师重道,传承好云住书院的飘然墨香?陶侃之与都昌无从考究有些牵强,而南宋名相江万里却是实实在在的都昌人,都昌人有选择性地记住了江万里,几乎忘却了陈澔,我很不情愿地探寻出这样一个原因:前者是高官,后者不过是一教书匠!然而,这就是浸淫在国人血液中的政治基因,专心传道的先贤甚至不比某一贪腐的掾吏,又何及于朝堂之名相。

前几天去幼儿园接孩子,被告知孩子数学作业全错了,原因是九加七虽然等于十六,但没有先把七分成一和六,九加一等于十,再加六等于十六!而我教孩子把大数字九放在脑中,再加七根手指,直接从十数到得数十六,没按老师的方法就是错误!郁闷一阵之后,终于明白,幼儿园老师的年龄以及她前几年所受的教育,只是为现在的孩子又在受她们的教育而感到隐忧,她们让孩子补课、买书、调座位、罚款。我无意于指责现在的师德,我更深切理解造成现在师德缺失的社会原因。然而,“师道之不存也久矣”,我们是不是到了应该记住陈澔、应该尊师重教的时候?

于上所述,无论是从传承历史还是于现实之考量,我们都应该记住陈澔。摘录如下文句,一慰我之寡闻,一向澔公致敬:

“陈澔(1260——1341年)字可大,号云住,南康路都昌县(今江西都昌)人,宋末元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著名理学家朱熹的第四代嫡传弟子。世人尊称他为经归先生,意为倡导礼经学的弘扬与回归。”“先生好学慎行,淡泊名利,学问精深渊博,曾主讲白鹿洞书院”。“澔公出身教育世家,祖辈世代注疏经书,留有许多名著。”“澔公最有影响的著作是《礼记集说》,乃明清两代学校、书院,私塾的‘御定’课本,科考取士的必读之书。”“由于澔公著作对明清两代学校教育和科举考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两朝历代君王都非常景仰。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钦命于都昌县治设专祠(云住书院,原都昌港对面无花山下,现都昌一中新址附近)祀之。清雍正二年(1724)年诏命从祀孔庙,为先儒。在南康府城(今江西星子县),又被奉为“乡贤”,供奉于学宫“乡贤祠。”“1942年6月,日本侵略军攻陷都昌县城,都昌这座具有680历史,全国最著名书院之一的理学教育基地才被日寇毁灭,存世长达612年,被毁也仅仅70年”。(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8569/

随《记住陈澔》文的评论 (共 5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