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彝族士兵依火哈古

2016-10-30 17:03 作者:蔡竹良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彝族士兵依火哈古

蔡竹良

当兵来到部队,彝族小伙依火哈古就像是出了国,既不会讲汉语,也听不懂别人讲的话,只能根据别人讲话时的神态,猜测意思,自然是闹了许多笑话。在新兵连,班长让他拿一把铁锹来,他却抱来了一枝冲锋枪。考条令,他写的满纸都是彝文,全连人谁也不认得。

依火哈古的家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沙马拉达乡。那里是茫茫的崇山峻岭,交通闭塞,在山路小道上要步行四五天才能出山。因此,那里的文明脚步显得异常缓慢,与山外相比,各方面都极其落后。他抱着看看外面的世界的强烈愿望,来到了大西北的军营。

伙哈古个子不高,瘦瘦的身材,黑黝黝的脸庞,两只眼睛格外有神,让人一看就能记住。

语言不通,人就像聋子、瞎子。指导员对哈古格外关心,亲自到县城为他买了一本新华字典,教他学汉语,手把手教他写字,一字一句纠正发音,战友们也都热心地帮助这个少数民族战士。哈古学习也很刻苦,进步很快,不仅很快会说会写一些常用语,而且还学会了查字典。(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新兵集训后,哈古被分到某高炮部队雷达班当油机员。正赶上部队不久要到边境担负战备任务。连里让他尽快掌握雷达油机操作技术。这对别人不算什么,可对一个文化程度不高,刚学会一点汉语的彝族战士来说,真为难他啦。哈古却一点也不畏惧,他心里早想好了克服困难的办法。他拜连队火炮油机员为师,虚心求教。他不仅主动帮师傅擦油机,打扫机房,还抢着帮师傅洗衣服。老油机员看他既勤快又虚心,很喜欢他,不但教会他操作要领,还传授给他一套排除油机故障的绝活。

到了前线,部队频繁进入一等战备。雷达是高炮的眼睛,而雷达要靠油机送电才能捕捉敌机。油机能否及时开机送电,关系到高炮部队能否抓住战机击落敌机。因此,高射炮兵部队作战,往往在于关键的一瞬间。哈古觉得就像千斤重担压在身上,不敢有丝毫马虎。他刻苦练习油机开机、送电技术,精心维护油机。按条令规定,油机送电时间白天为1分30秒,晚上为3分钟。而依火哈古练到白天1分钟,晚上不超过1分30秒就可以送电,成为全团技术尖子。

“不怕苦,不怕累,就怕经常换部队。”这是战士里流传的顺口溜。意思是换来换去,老是生环境,入党、考学、立功受奖都受影响。

从前线回来,适逢裁军一百万。哈古所在的部队解散了。他被分到空军某飞行学院警通连站岗。当时警通连缺编,连队工作要靠一个人顶俩干。战士站岗也要平均每天站六七个小时岗。哈古除每天站好自已的岗外,还经常替别人站岗,他经常一天站满十多个小时,即使是生病了,还不告诉别人硬坚持着。下岗后也不歇着,不是到炊事班帮厨,就是抢着出公差勤务,还悄悄地帮战友们洗衣服。这些活儿,仿佛他不抢着干,就会被别人抢去似的。大伙都说哈古是个闲不住的人。

不到一年,所在的飞行部队又撤消了。哈古再次被分到某场站通信分队,重操旧业当上了油机员,给塔台、调度室、收信台、总机班等重要部位供电。这些单位系着天上飞机的安危,担子并不比在前线轻。偏偏分队两台油机年久失修,动不动就出毛病。哈古准备了不少应急措施。一套一套的。油机一调皮,他总能把它制服。从没因停电影响过部队飞行。

连队食堂每天都有些剩饭剩菜,猪圈却空着。哈古见了,找到连长说连队应该养几头猪,改善改善伙食,还主动要求兼任饲养员。这下说什么话的人都有,有鼓励的,也有讽刺的。哈古又开始忙了,两台油机、13头猪,弄得他整天团团转。节假日没了,还得起早贪黑,哪能顾得上闲言碎语呢?年底,13头猪膘肥体壮,有一头竟达500多斤,为连队创收2000多元。当初说风凉话的战士,也不得不伸出大拇指称赞。

近距导航台,是专为飞机起降导向的,虽说与机场近距但远离团部。两间房、两套设备、两名战士,被战士们戏称为“二二二”孤岛。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拉,每天看不上报纸,没有电视,两个人连扑克都打不成。许多人不愿意去,去了也不安心。一年要换几茬人。

领导让哈古去。他二话没说,打起背包就出发了。到了那里,除了工作,他还是没闲着。

导航台四周全是老乡的菜地,他帮人翻地、施肥、种菜、浇水….60多户人家的地里,都有他的脚印和汗水。当然,年老体弱和劳动力少的人家地里,依火哈古的脚印和汗水自然就更多些。

一天,有一家母子二人在菜地搭塑料棚。突然,狂风大作。跨度8米,长50多米的棚子,顿时像是吹足气的大气球,上下翻腾,猛烈震动。若不及时固定、价值300多元的塑料布就会被风扯成碎片。母子俩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哈古看见了,赶忙跑过去。他刚爬上钢架,就被风掀下来,哈古使劲又爬上去,他身上摔坏了好几处,腿也肿了,但塑料棚却牢牢固定住了。

逢年过节,哈古总要用津贴买点东西去看望孤寡老人。沙大爷摔坏了腿,不能动,他请医抓药,天天为老人做饭。还把自己养的一只鸡送了去。安大爷老两口没子女,地里活没人干,没有任务时,依火哈古就去干。老人收了100多斤西红柿,想去卖又拉不动。看看就烂了,急得直掉泪。依火哈古替安大爷把西红柿卖了。从此,安大爷家收的菜,哈古总是和各连队灶上联系,帮着卖出去。安大爷逢人就说“哈古是个好娃。”

而好娃的家庭却连遭不幸。还是在边境执行轮战任务时,哈古突然接到电报:“小妹病故速归”。他的心都碎了。哈古8岁时,母亲去世了,后来父亲又离家不回。家里只剩他和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小妹长到十几岁,还没穿过一件新衣服。参军临走时,小妹拉着他的手说:“哥,你当兵有了钱。一定要给我买一件漂亮的花衣服呵…”当时,部队在前线轮战,他是连里唯一的雷达油机员,实在走不开。他多少次一个人站在高炮阵地上遥望家乡暗地流泪:小妹呀,哥给你买新衣服的钱还没攒够,你怎么就走了呢…他从心里哭着可怜的小妹妹。

小妹病故后没几天,同连战友吉拉尔子家遭灾,几十亩地被洪水冲毁了。他把准备为小妹买衣服的20多元钱,全寄给了吉拉尔子家。

4年后,大妹有病无钱医治,也追随小妹而去。哈古悲痛欲绝,心在流血。他恨自己没能尽到做哥哥的义务,对不起妹妹,更对不起九泉之下的母亲。

领导给哈古20天假,让他回去料理。正准备动身,驻地一位老乡找到哈古,面有难色地说媳妇难产,需立即住院,要借钱。哈古二话没说把准备回家的200多元全借给了老乡。哈古想,妹妹已经去了,救活人要紧。没钱,不回去了。哈古想去世的母亲和妹妹要是知道了原由,也会理解的。

后来,那借钱的老乡知道了哈古家当时的情况,感动得不行,给部队送来感谢信,说一家人永远不会忘记哈古的恩德。

途中救助病人,危难中抢救遇难群众,送迷路孩子回家……依火哈古走到哪就把好事做到哪,究竟做了多少?谁也说不清。

哈古入伍7年,9次立功受奖,有三等功,也有二等功,还被空军评为学雷锋先进个人,尤其使他难忘的是,1990年,他被三总部邀请到北京参加国庆活动,并应邀到中南海做客,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还合影留念。对一个普通士兵来说,还有什么荣誉比这个更高呢。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74691/

彝族士兵依火哈古的评论 (共 9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